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七十三期(總第843期)
謹以此文紀念第40個教師節。
每年教師節我都會寫一點兒文章,今年也不例外,要探討的話題如文章標題所示:是“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
先說“名師出高徒”。
時不常聽人對我講“名師出高徒”這樣的話,這些人的身份有的是家長,有的是同行,但我通常完全不把這話放在心上。人家對你說“名師出高徒”,大多不過是恭維或者說期待而已。那不是一個事實陳述,千萬別因為聽了這些吹捧的話語就飄飄然昏了頭,誤以為自己真是名師了。
孔夫子是人人都認同的名師,弟子三千,賢者也不過七十二人而已。在這七十二人中,更為有名的是孔門十哲,這十個人堪稱高徒,除此之外,那兩千九百多人,肯定難稱高徒。可見,名師并不必然帶出高徒,名師門下也并非個個都是高徒。
我自己不是名師,但教了二十多年書,有沒有出過高徒呢?那肯定是有的。可那些高徒是我教出來的嗎?不,從不敢將這些功勞據為己有。學生從小到大,影響他們成長的因素太多了,學校的、家庭的、社會的,應該說是方方面面的合力塑造了他們。
那我作為老師,為這些高徒出過哪些力呢?有兩件小事值得一說。
最近幾年,我連續出版了《減法教育》,《用減法教語文》兩本書,這兩書里有我曾經教過的學生寫的序跋,我要說說她們的故事。
為《減法教育》寫序言的融榮同學在港科大讀的數學專業,后來跨界到央美讀了藝術史的博士。現在是青年作家,策展人,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經常能夠看到她的各種作品見諸報端。
我還是青年教師時,教了她不到兩年,初三她就轉學了,但有一件小事,至今記憶猶新。上課時,我注意到她經常不聽課,埋頭在那里看書,那書很厚,很明顯,不是語文書,而且她一邊看,一邊還做著筆記。下了課,我想知道她在看什么書,原來是復旦大學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厚厚的幾大本,那是大學中文專業的教材,我雖然讀的是中文系,但那個教材我也不過是瀏覽過而已,并沒有認真讀過。
我好奇地問她能讀懂嗎?我以為她不過是像這個年齡的大多數同學一樣,要拿一本有難度的書,來顯示一下自己而已,但當我看到她厚厚的筆記,分門別類做了記錄,甚至對有些她喜歡的作家作品,還有更大篇幅的擴展深入時,我知道她不是在擺樣子,而是真的讀進去了。
我告訴她,以后我課上所講的內容她都不必太專注去聽,因為我講給同學聽的那些東西,于她而言,實在是太簡單,甚至太淺陋了。我告訴她,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走。如果讀書中遇到某些問題,可以找我交流。但說實話,她的很多問題我回答不了,在某些方面,她比我讀得要深入得多。
為《用減法教語文》寫跋的小齊同學,高中時讀的是我們學校的國際部,后來爬藤成功,去了著名的藤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我也是教了她兩年,快要上初三時,她所在那個班的部分家長“鬧”起來,說我不重視考試,于是,我就只教到初二,沒有把他們帶到畢業。
小齊同學酷愛讀書,對文字很敏感,有遠超大多數同齡人的見識和感受。在我不教他們班之后,她寫了一篇《》(點擊文章鏈接,可以閱讀原文)的文章,發在她自己的公眾號上,記述一些我教他們時的細節,她完全能理解老師的一片良苦用心,我看了非常感動。后來《中國教師報》刊發關于我的專題報道,我把這篇文章推薦上去,作為從學生視角看水寒老師的材料發表了。
小齊同學雖然文章寫得很不錯,但考試作文卻常常拿不到高分,甚至會得很低的分數。她為此很焦慮,初一初二時我就告訴她,不要擔心,放開來寫,但到了初三,考試作文拿不到高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她就更加焦慮了。我對她說,你連很多著名作家的文風都能出色地模仿,寫個中考作文算什么呢?小菜一碟而已,完全是降維打擊。你就抓住“寫一個好故事,有一個好認識”這個標準就好,在寫考試作文時,不要把你的最高水平拿出來,要寫你眼中的低水平作文就好,不要刻意去訓練那些應試作文的套路,那些套路,于你而言,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后來,她順順當當地考上了本校高中國際部,作文根本沒有拉后腿兒。
面對這兩位高徒,我在她們成長過程中做了什么呢?我想可以用《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我不過是順應了她們的需要,沒有因為應試而抑制她們的成長而已。我不只是這樣對待這兩位同學的,我對待所有的同學都是如此。
再說說“高徒出名師”。
雖然都用一個“出”字,但在“名師出高徒”和“高徒出名師”這兩句話中,兩個“出”字的意思完全不同。前者是“產生、培養出”,意思是在名師的悉心教導和栽培下,能夠培養出技藝高超、表現突出的學生或徒弟;后者是“成就、使……出名”,意思是徒弟的優秀反過來對師傅的聲譽起到了提升和成就的作用。
每每新接手一個班級,我常常對學生講,我是不是個好老師,我自己心里有數,不需要非得你們去認可。但有一件事我必須要說明,我絕不以你們取得好成績來標榜我是一個好老師。你們考得好壞,和我并無必然聯系。我講這些話是想告訴學生,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兒,不能完全依賴老師,要學會為自己負責,這才是真正的成長,但這些話也常常被學生誤會,有些人覺得我這么說是不負責任甚至是推卸責任。
好在路遙知馬力,大部分學生慢慢會明白,我的說和做是統一的。雖然我會在關鍵的時刻,努力去推他們一把,讓他們能考出好成績,但卻絕不以此標榜自己,更不會為了取得好成績,而拼命壓榨他們。因為我非常反感老師依靠學生的成績來抬高身價,從而博取名利的行為。
最近,在公眾號后臺,有某校家長和我反映,他們學校的某些老師,為了讓班級或者年級平均分更高一些,各種“率”更好看一些,居然動員某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參加考試,甚至為了讓這些人不參加考試變得名正言順,居然要求這些學生的家長去給孩子開智力有缺陷的證明。這實在超乎我的認知,超乎我的想象。這樣的老師,即使因為有各種學生的好成績加持,成了所謂的“名師”,那又有什么值得吹噓的呢?且不說是名師,他連老師這個職業都褻瀆了;且不說是老師,他連人之為人都褻瀆了。
多少年前,我就曾非常激烈地表達過這樣的意見:那些不擇手段壓榨學生,根本不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但卻因為學生成績好、升學率高而由此博得“美名”“大名”,成為“名師”的老師,這樣的人,這樣的做法,和“以人血染紅頂子”的那些家伙并無本質區別。
綜上,我既不認可“名師出高徒”,也不贊成“高徒出名師”。那在我心目中,“名師”和“高徒”之間,或者廣而言之,老師和學生之間理想的關系應該怎樣呢?
我以為,師生相遇是一份難得的緣分。這份緣分,不應該存了任何功利的目的,應該只有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而已。老師和學生,既緊密相連,又各自獨立。他們各有各的世界,各有各的生活,各看各的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景,各爬各的通往人生更高境界的梯子。
最后,祝曾經教過我的老師,還有我的同行節日快樂!工作順利!
之前寫過的若干篇紀念教師節文章的鏈接:
我的視頻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眾號、視頻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載,請聯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