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上海出版社經營管理協會、上海圖書館、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4上海書展·中國書業館配年會”拉開帷幕。作為本屆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專業化圖書館資源建設與學術出版的協同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會于9月20日上午隆重召開。
作為出版社代表,我社社長錢運春參與了本次研討會中的圓桌對話環節,與圖書館報、新華書目報副社長李曉,新華連鎖黨委書記、董事長鈕也仿,華東政法大學圖書館館長朱俊,以“圖書館專業化文獻資源建設與學術出版的協同發展 ”為主題進行了深入對話。
錢社長談到,我社在圖書館資源建設與學術出版協同發展的嘗試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找準定位。清晰的定位,能讓館配商和圖書館知道不同出版社出書的類型。上海社科院是國家級高端智庫,在智庫成果方面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我社依托這一后盾,致力于打造一流智庫成果出版基地。打造出版成果的特色,包括決策咨詢報告、藍皮書、國家社科基金結項成果、博士論文等。這些成果具有理論和決策相結合的特點,即它既不純粹是學術、也不純粹是應用,而是理論化的、具有決策咨詢特征的成果。
二是維系專業領域的作者資源。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根據“智庫出版”的定位導向,積極聯絡專業學者、作者,既包含高校的,也包括決策咨詢領域的專家。出版社要求編輯去參加各種學術年會,并通過各種方式開拓專業領域的作者資源。
三是打造品牌特色。我社致力于將高質量的圖書整合為成熟的出版體系,比如現有的“萬國通史系列”,以及正在打造的“東西方文化對話系列”“國家社科基金系列”“博士論文系列”等。通過打造品牌,提升我社的產品特色和優勢。
在館、社、店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層面,錢社長特別指出,AI時代的到來,對知識生產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把書籍整理成一個體系并及時更新,讓讀者能夠隨時得到最新的知識,是時代對“館、社、店融合發展”提出的考驗。建立開放的數據庫,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措施。出版社、館配商、圖書館各司其職,形成知識生產—消費—再生產的實時傳播體系,不僅對館社店的融合發展大有裨益,而且能為國家的知識生產、文明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本屆館配年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凝聚行業和社會力量,促進館配業界的交流合作與長足發展。上海社科院出版社也始終與出版界同仁一同努力與探索,促進館社店融合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