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3270天 】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像前幾天,有一位朋友在后臺給我們留言說的:
“要是沒有抑郁癥,我的人生又會是什么樣呢?”
抑郁癥是一個當前困擾很多人的問題,它讓人痛苦,而我們又不喜歡痛苦。所以,當遇到問題時,我們的心中都有抗拒:
要是沒有這個問題該多好!
但顯然,這種用意念來驅散問題的鴕鳥式的應對方式通常不會有用。于是,我們就退而求其次,以為避免痛苦的方式就是解決現實層面的問題。
比如餓得難受,吃一頓大餐就好了;找工作很煎熬,但突然接到一個好公司的offer就立馬喜開眉梢了。
也就是說,我們著眼于問題本身,現實層面的問題消失了,內心的痛苦就自動解除,生活又歸于美好。
這是絕大多數人在絕大時候,應對問題的方式。
客觀地說,絕大多數時候它是最有效的。
但偶爾你會發現,這種解決問題的機制也有失靈的時候。
比如有一些女孩,在戀愛的時候會接二連三地遇到渣男。
面對這個問題,如果只是簡單的通過分手和遠離,確實可以暫時地擺脫眼前的有毒關系。但是假如不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吸引渣男,以及為什么自己會被渣男吸引,對自己的內心需求有一個深刻的認知的話,是很容易再掉進另一個同類型的火坑里的。
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只是簡單地解決了現實層面的問題,但缺乏對問題足夠的認識和反思,那么,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所以,問題的存在不僅僅是用來解決的,更是來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讓自己成長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和困難,是內心沖突的表達和展現。
通過問題帶來的感性上的痛苦,我們可以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了解自己未被覺知的心理需求。
借助問題,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自己,這是問題帶給我們的成長層面的價值。
隨著年齡的增加,閱歷的增多,你會越來越意識到,帶著問題生活,與問題共處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把問題當成敵人,只想著去消滅它,那么你會發現自己有打不完的敵人。問題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個小強倒下去,千萬個小強冒出來。
但是,把問題當成朋友,借助它帶給你的“忠言逆耳”,以及種種痛感,你就可以不斷的改變和提升自己。
《終身成長》一書中有個很重要的認知理論,即人有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一件事自己做的不夠好,就證明自己不行;如果自己遇到了挫折,就認為自己不好。
這種思維模式下的人,總是拿一時的問題和挫折來定義自己,很容易陷入到悲觀消極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一切的經歷,不管好的還是壞的,都是能幫助自己成長的重要養料。
這種思維模式下的人,遇到挫折甚至是苦難時,關注的是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自己得到了什么樣的提升。
因此,成長型思維的人總有能力將苦難轉化為成就,把生活中的苦澀和酸楚轉化為牛奶與蜂蜜。
對成長型的人來說,苦難不是問題,而是通往解放與救贖的階梯。
如果你也想擁有成長型思維,不妨讀一讀《終身成長》這本書吧。
互動話題:
你如何看待成長型思維?
結合你的經歷在留言區談談自己的體驗吧
贈書福利來啦!
獲得贈書方法:
1、活動時間:2024.9.23-2024.9.24晚上9點。
2、在評論區發表評論關于【你如何看待成長型思維?】為主題的留言,要求寫得走心哦。
3、截至活動時間結束,精選留言點贊數排在前5名的小伙伴獲贈圖書《終身成長》一本。
4、參與條件:關注實用心理學,且之前沒有獲獎過的小伙伴均可參與(國外的小伙伴暫不支持)。
5、中獎者請加小助手微信領取獎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