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們對微塑料的研究頗多。所謂微塑料就是尺寸特別小的塑料顆粒,長度為 1μm 至 5mm,甚至還存在納米塑料,長度比微塑料更小,僅<1μm。
事實上,幾乎沒人能完全杜絕一次性產品,生活中,我們和微塑料可以說是“朝夕相處”,含有它的東西相當廣泛,只要是塑料材質的幾乎就難免會有微塑料的存在。不僅如此,魚類貝類這些海洋生物的體內也可能存在微塑料的污染,通過攝食會進入我們的體內。
飲食是人類攝入微塑料的主要途徑,據估算每人每周大約吃掉 5 克微塑料,相當于一張銀行卡的重量。
用紙杯就能避免微塑料了嗎?
有人說了,塑料用品不好,用紙質的一次性物品就好了,比如不買塑料瓶裝水或飲料,買紙杯裝的就不用擔心了。
還真不是!近期,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5個知名品牌的一次性紙杯,在加熱水后都會釋放大量微塑料。研究團隊通過試驗數據推測:用一次性紙杯連喝 3 杯熱水,就可能損害代謝及生殖健康。
一次性紙杯是紙做的,為什么也會釋放微塑料?
其實,一次性紙杯并非純紙制品,因為水或者飲料很容易滲透紙,為了防滲透,紙杯內部會做一層聚乙烯塑料淋膜層,當它長時間和熱水接觸,淋膜層可能會部分脫落,進而釋放微塑料。
也許很多人認為:微塑料屬于異物,即便吃進身體也應該會從糞便中排出呀!
吃下去的微塑料的確會隨著糞便排出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會存在于我們身體的其他器官組織中。有研究發現,每 10 克人類糞便中平均有 20 個微塑料顆粒,并且科學家們陸續在人類切除的結腸標本甚至胎盤組織中發現微塑料的存在。
還有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這表明微塑料可能隨著血液流經全身,對各器官造成影響。
另外,也有文獻表明,微塑料可能對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的嬰幼兒影響更大,所以盡量減少給嬰幼兒使用塑料制品是有必要的。
日常生活如何減少微塑料攝入
- 少吃塑料包裝外賣,也不要直接用塑料袋吃
大多數外賣都是用塑料盒或者塑料袋盛裝食物,這些塑料制品都可能會讓我們攝入更多的微塑料。最好在收到外賣之后盡快將食物倒入自己的餐具中。
另外,也要少吃塑料包裝的食品。
- 少用塑料砧板
如果用塑料砧板(聚丙烯或聚乙烯),一個人每年可能接觸到1450 萬~7190 萬個聚乙烯微塑料,而聚丙烯微塑料約為 7940 萬個。
- 不吃海鮮內臟
微塑料能夠進入一些海洋生物的體內,污染魚類和貝類食物。
所以,首先不要生吃水產品,一定要烹調熟透;其次,要去除其內臟和腮。
- 少喝奶茶、少用塑料吸管
溫度高的飲品或食物會讓微塑料釋放得更多,包括但不限于熱咖啡、熱奶茶等飲品,很多人還習慣用塑料吸管來喝飲品,這也會增加微塑料的攝入。
- 不粘鍋出現劃痕后盡量不要再用
大多數不粘鍋的不粘涂層通常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龍,屬于一種合成塑料。當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間有強烈磨損時,可能會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顆粒,然后污染食物被人類攝食。
所以,不粘鍋出現劃痕后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別用不粘鍋烹調質地堅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銳的鏟子,并定期更換新鍋。
本文綜合自:
①2024.09.21生命時報《新研究:一次性紙杯也有微塑料,用它喝3杯熱水就可能損害生殖》
②2024.04.08科普中國《你喝的水里有“微塑料”,對人體有害!但 1 個超簡單步驟能去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