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豪車市場,今年進口品牌也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大洗牌,在自主品牌崛起和合資品牌競爭雙重壓力下,一些曾經風光無限的豪華進口車品牌如今正面臨著銷量下滑困境。保時捷等品牌銷量大幅下滑,但高管此前已經表示不會加入中國市場“價格戰”,銷量低迷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根據某網站發布數據顯示,1~8月主流豪華品牌進口車銷量數據揭曉,曾經備受消費者追捧保時捷、奔馳、寶馬等品牌,如今在銷量上都出現明顯下滑。其中,保時捷的下滑幅度最為明顯,8月份賣出4863輛,1~8月累計銷量3.5萬輛,同比增速下降34%。這一數據無疑給保時捷敲響警鐘,也讓整個豪華車市場感受到陣陣寒意。
除了保時捷,寶馬和奔馳雖然銷量出現下滑,但相較于保時捷和奧迪來說,情況要好得多。這主要得益于它們在國內市場深厚積累和品牌影響力。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豪華車型選擇國產化,未來這些品牌進口車市場份額勢必會進一步受到擠壓。按照現在發展邏輯,那些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將會逐漸被淘汰出局。
保時捷銷量下滑不是近期才發生的事情,根據保時捷發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194.6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4.8%。更為嚴重的是,其營業利潤30.6億歐元,同比下滑20.5%,銷量下滑如此嚴重,利潤也受到了明顯影響,主要原因保時捷在中國不像以往受歡迎。
在保時捷的全球銷量中,中國市場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地位。然而,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價格戰,保時捷卻選擇堅守自己原則,拒絕加入價格混戰。保時捷CEO奧利佛·布魯姆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不會為了短期的銷量增長而犧牲品牌的價值。我們相信,通過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我們能夠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拒絕降價。
保時捷的這一決策并非沒有依據,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日益成熟,消費者對于汽車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汽車的性能、設計、科技配置等方面,而不僅僅是價格。因此,保時捷選擇堅守品牌定位,通過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但這樣的代價就是面臨短期銷量大幅下滑,甚至長期也沒有看到回暖跡象,保時捷在中國面臨壓力越來越大。
除了拒絕價格戰之外,保時捷還在積極調整其產品戰略。根據保時捷的規劃,原本預計到2030年,其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將達到80%以上。這一目標的現將取決于客戶需求和電動汽車技術的進展。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保時捷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推進其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可因為銷量下滑和利潤下降,保時捷可能放棄2023年電車銷量計劃,至少未來5年發展計劃明顯放緩,背后也與中國汽車崛起不無關系,中國消費者不再過分吹捧和追求進口品牌,國產企業全面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