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撰文丨一視財經 邱邱
編輯 | 西貝
上京東點瑞幸,9.9元,快速到家?近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進行這個略顯反直覺的操作。的確,京東確實在即時零售板塊加快了動作,今年5月京東對原有業務進行整合升級,成立京東秒送板塊,京東秒送開始在京東app首頁的核心位置出現,推出包括“貴必退”、“慢必賠”、咖啡9.9免運費等優惠措施,7月還借奧運熱度,簽約劉翔,成為京東秒送的“時效見證官”。
但在資本市場上,京東卻做出兩步看似矛盾的布局,一邊增持達達,押注即時零售運力一段,9月17日,達達集團美股發布的公告顯示,京東已完成購買沃爾瑪子公司所持達達集團 8748.13萬股普通股和187.5萬股美國存托股份,京東在達達的持股比例達到63.2%。而另一邊,9月23日晚間,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公一系列股權變更,其中涉及京東系的是,京東世貿的一致行動人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轉讓3.88億股股份,京東系的持股比例下降到2.94%。
一邊押注運力,全面補貼,一邊又減持正全力踐行線下店鋪+線上出售模式,上半年已實現線上營收78.4億的永輝,劉強東看似矛盾的行為,其實押注的都是同一件事,押注即時零售,更確切說是,京東作為平臺方的即時零售。
01
令人眼饞的即時零售
所謂的即時零售,其實說白了就是萬物均可送外賣,你在app上的下單,一小時后就能送貨上門。別看定義簡單,實際上從增長潛力上來看,相較于正面臨瓶頸的傳統電商業務,即時零售看起來還真像“藍?!薄?/p>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聯合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達達集團研究院共同發布的《“即時+”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預計2023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25%,到2030年有望增至3.6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
相較于龐大的行業體量和潛在的高增速,即時零售的競爭還處于初級階段。
看行業龍頭美團最新的二季度財報,即時零售也就是美團閃送的業務單量是日均897萬,相比外賣業務的5880萬單,閃送是絕對的小頭。在商品品類上,閃購在商品零售全品類的滲透率,截至2023年年末只有0.4%。誠然,確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需要被即時送達,但不足1%的商品滲透也確實說明在即時零售的市場,遠沒有被美團開發殆盡。
看到機會的其實也不止京東。
在今年7月的淘寶App首頁更新改版中,“小時達”成了一級流量入口,還借助餓了嗎的配送力量,對所有淘寶天貓的品牌和商家都開放了小時達,只要有本地倉,就能加入,目前,在盒馬、Today等便利店,蘋果、優衣庫等旗艦店都已加入。抖音也反復對其“小時達”業務進行調整,顯然也是注意到了行業的機會。
02
減永輝,加達達
大體上來說,即時零售可以分為三種業務模式,平臺模式、前置倉和自營店倉。平臺模式,平臺提供商家的展出與運力服務,也支持商家自行配送;前置倉,專注于生鮮果蔬及海鮮肉類,供應商送貨至具有冷鏈系統前置倉,有顧客下單立刻在前置倉中分揀派送;自營店倉,則主要是山姆、永輝一類,依托線下店鋪轉戰線上同步銷售的大商超。
對京東而言不論主力走哪一個模式,自有運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類似于美團有自己騎手、淘寶有餓了嗎,京東也必須要有自己控股的達達秒送。雖然達達在規模和體量上相對較小,但在配送領域至少算是“有自家人”。此前抖音大舉進攻外賣領域,折戟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外送團隊,在即時零售上,抖音也難免受制于此。
而京東則可以借助達達,把配送費用壓到最低,今年前6個月,京東集團與達達秒送的貨運服務交易金額已超去年全年,達到1.536億元,9月6號,兩家公司還簽訂了合作協議,規定的年度服務費用上限分別為2024年5.69億元、2025年6.52億元以及2026年7.80億元。翻上多倍的服務費上限和增持股權的舉動,證明京東還會持續且大量地為達達輸血,以夯實自己在配送上的優勢,建立低價、快速的心智。
至于減持永輝,一方面京東系退出永輝之心似乎早已有之,年初還未傳出名創入股時,京東的宿遷涵邦就曾進行了入股京東9年后的首次減持,這或許同永輝近年來低迷的業績有關。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現在京東自己大舉進軍即時零售,出售永輝股權既可以回籠資金,更有利于集團將精力集中于即時零售平臺的建立上,畢竟如果只能在顧客手機中留下一個即時零售的app,劉強東肯定希望那是京東而非永輝生活。
03
下一步,京東外賣?
不論何種商業模式,依靠補貼、低價打開市場,吸引顧客確實可取,但一定不會是長久之計,就京東、美團等巨頭爭奪的即時零售賽道來說,其本質上通過平臺建立商家與用戶之間的橋梁,通過平臺的信息與運力,實現消費需求與供給的高效對接。那么說到地,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有多少信息的豐富程度,運力水平如何。
憑借補貼和“最快九分鐘送達”的“快”,在運力上京東成功引起大家“上京東點瑞幸”的討論,能否再進一步留下顧客,就要看所謂信息得豐富程度了,其實無非兩個方向,更有差異的供給和更豐富得供給,前者讓顧客在特定時候想到你,后者則讓顧客一有需求就先打開你。
京東在供給上還是有些許差異的,最初京東在即時零售上重點接入了本地大型商超的供給,其中略有破圈效應的是京東憑借和沃爾瑪的獨家合作,可以提供山姆會員店的配送服務,加上平臺補貼,上京東買山姆,比到店、app下單都便宜,這一度成為不少入入坑京東秒送的原因。
但也要看到,如果最大的差異在山姆,或者某些大商超,那只能覆蓋一二線大城市,更廣闊的市場京東還是難以滲透。更關鍵的是,大商超,比如山姆,也是有自己配送體系的,在沃爾瑪清倉京東股權后,這種獨家優勢還能維持多久也值得懷疑。
差異之外,追尋更豐富、更高頻的供給,京東的策略是外賣。達達與京東的管理層都表示,將會更加重視餐飲外送服務。傳統上認為,餐飲店家小而多,逐家談接入成本極大,這也時美團多年積累得護城河所在,短期內京東也確實不可能在店家豐富度上趕超美團。但同時也有好消息,近年來,各家連鎖餐飲品牌紛紛推出并實現“下沉計劃”、“萬店計劃”,這在某種意義上,大幅降低了新平臺招攬新商家、下沉滲透的成本。由此我們看到,漢堡王、瑞幸、庫迪,成為京東秒送大力推送的外賣商家。
這一策略能否成功,京東外賣會否成為美團、餓了嗎之外的又一主流選擇,目前肯定還有待觀察,但不管怎么說,對消費者而言,最近的京東應該會有不少羊毛可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