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晚上睡覺的時候,習慣保留一點光線嗎?
有人說,睡覺應該開個小夜燈,一方面這樣就不怕黑了,心里更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夜里上廁所也方便。
也有人說,睡覺時還有光,不利于睡眠,還可能危害健康。
所以,到底晚上睡覺要不要留燈?
目前普遍認為,睡眠期間長期暴露于光照下會導致晝夜節律紊亂,還會增加睡眠障礙、精神心理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超重和肥胖等的患病幾率,進而危害人體健康,但具體的機制仍在探索研究中。
褪黑素具有參與調節人體晝夜節律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遵循一定的規律,夜晚光線過亮,或者光線中藍光占比較高時,大腦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導致褪黑素的分泌不規律,擾亂晝夜節律,還會影響人體神經、內分泌、心血管等生理功能。
開燈睡覺會使褪黑素分泌減少,而褪黑素減少容易改變瘦素、胃饑餓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進而可能導致食欲大增,增加肥胖的風險。
開燈睡覺還會導致胰島素抵抗,以至于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
這是因為交感神經對骨骼肌的刺激增加,導致了骨骼肌對餐后葡萄糖的攝取減少,造成血漿葡萄糖水平升高,進而刺激胰腺產生額外的胰島素并誘發胰島素抵抗。
而胰島素抵抗是導致代謝綜合征和 2 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長期在燈光下睡覺會使眼球和睫狀肌不能得到充分休息,光線對眼睛的刺激會持續存在,直接影響視力發育,從而患上近視。
開燈睡覺還會影響人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減慢發育速度。
那既然夜間燈光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危害,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盡可能的避免開燈?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實際上,光對于人體健康來說,可謂是把雙刃劍。白天的光照和合理的燈光照射,是保持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夜間睡眠時不合適的光線,才可能會損害健康。
若想保持健康的晝夜節律與睡眠質量,首先要在白天多接觸室外自然光,以減少褪黑素分泌,使大腦處于清醒狀態。
當前,自然界的光暗周期與個體的生理節律之間的去同步化現象愈加顯著。因此,既可以通過接觸自然光也可以通過接觸一定的人工光,來維護生理節律,改善睡眠,促進身心健康。
無論是睡前,還是睡眠過程中,都需要合理控制光照,最好能夠做到如下幾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