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韓國發生了一起極其嚴重的事故,一棟大型商場倒塌,在20秒的時間內活埋了1500人,其中502人罹難,937人受傷,這次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67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3億5600萬)。
調查這起事故的人發現,大樓倒塌的原因,竟然和這個商場的會長(相當于中國的董事長)息息相關!在災難發生前,有好幾次機會可以避免這起事故,可他全都錯過了,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那么他究竟做了些什么?為何這起事故會讓韓國民眾憤怒到上街抗議游行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三豐百貨大樓倒塌的始末。
1. 倒塌前后
三豐百貨,坐落于韓國首爾的黃金地段,平均每天接待4萬名顧客,日營業額可達50萬美元。
三豐百貨的會長名叫李鐏,也是這起事故的罪魁禍首。在1995年6月29號這天,災難發生的前三個多小時,李鐏接到經理李永洲打來的電話。
李永洲表示,不久前餐廳發生短暫震動,,餐廳里的一根柱子上出現了巨大的裂痕,于是他為了安全起見,要求春元餐廳暫停營業。
沒過多久,下面幾個樓層的客人也反饋說,他們感受到了細微的震動。李鐏聽完李永洲的描述,就立刻召集了幾個高管,開會探討震動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李永洲建議讓大樓的結構工程師李鶴洙去看看情況,李鶴洙在觀察大樓情況后,直接表明裂縫已經順著柱子蔓延到了樓頂,情況相當危險,最好是立刻停業找專人修繕。
李鶴洙的提議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可,唯有會長李鐏表示:“現在商場內客人很多,停業損失太大。”要求在座的高管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轉眼間,時間就來到了下午五點半,李鐏等人還在商討對策,但此時商場的情況已經是不容樂觀。柱子上的裂縫越來越大,17分鐘后,柱子再也無力承擔,瞬間斷裂,壓力轉移到了餐廳的其他柱子上。
到了5點52分的時候,餐廳的其他柱子也承受不住了,伴隨著一陣巨響,整個三豐百貨轟然倒塌,商場里的客人來不及反應,就被坍塌的礫石掩埋。
商場外的人看到眼前高大的建筑物在瞬間化為一片廢墟,也是大驚失色,連忙撥打電話尋求幫助。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后,發現情況相當糟糕。
地上五層數千噸的建筑碎石將受害者掩埋,救援難度極其之高,救援人員隨后調來了起重機,一邊清理廢墟殘骸,一邊尋找幸存者。10個小時后,救援人員救出了200余人,但他們知道,被埋在底下的人遠遠不止這些。
接下來一段時間,救援人員又陸續從廢墟中救出數百名傷者,救援工作進行到第17天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令所有救援人員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們從一塊大石頭下面,發現了一個幸存的女生。誰也沒有料到,17天過去了,居然還能有人活著。這名女生名叫樸勝賢,19歲,是三豐百貨負一層童裝店的售貨員,據她所說她被困這些天唯一吃到的東西,就是前來救援的消防員灑水時,掉進礫石縫隙的幾滴水。
靠著這一點點水源,她能支撐這么長時間,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她的幸存也讓救援人員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們相信底下一定還有其他幸存者,但可惜的是,樸勝賢創造的奇跡并沒有被其他人復刻,救援人員之后找到的,全都是尸體,沒有半個活人的蹤跡。
救援任務結束后,調查人員替代救援人員,走進了這片廢墟當中。他們需要知道,為何一個大型商場,會在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倒塌。
2. 會長的致命選擇
一開始,調查人員懷疑是恐怖分子襲擊,可他們經過搜尋,并未找到炸藥殘留的痕跡,于是他們便懷疑是建筑物本身出現了問題。
調查人員在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后,發現百貨商場的建筑材料強度沒什么問題,這讓調查人員百思不得其解,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后來他們從幸存的商場工作人員口中得知,在商場倒塌之前,五樓餐廳的柱子出現了裂痕。調查人員找到大樓建筑圖紙,看了一眼柱子的設計,發現了不對勁。
原來,在建筑圖紙上清楚地標記了,承重的柱子直徑是80cm,同時還要搭配16根鋼筋,經過計算,這樣的設計確實是非常牢固的,但問題是,三豐百貨的承重柱實際的直徑只有60cm,而配的鋼筋只有8根。
這樣使得百貨大樓的承重強度大幅度下降。
這是施工隊偷工減料,還是另有原因?調查人員后續調查過程中,找到了答案,更改承重柱直徑的,居然是百貨商場的會長李鐏!
他更改承重柱直徑的理由是為了騰出更多空間,安裝扶手電梯,而李鐏不僅執意削弱大樓的承重強度,甚至還要求施工隊加蓋一層樓。
在百貨大樓建造初期,李鐏告訴施工隊只要建四層樓,所以承重是按照四層樓來設計的,可李鐏在建造過程中卻突然改口,說要再建一層樓建造溜冰場,可這樣做會加大承重的負擔,很可能引發倒塌危機,因此施工隊拒絕李鐏的無理請求,同時跟他闡明其中的風險。
如果李鐏能夠“浪子回頭”,聽從專業人士的意見,悲劇就不會發生,但他一意孤行,認為加蓋一層樓將來能賺更多錢,于是干脆將不聽話的施工隊解雇,另找了一支施工隊來接手。
這是李鐏犯下的第二個錯誤,他找的這支施工隊專業性非常差,在安裝混凝土樓板中的鋼筋時,居然把鋼筋放錯了位置,按照原來的設計,鋼筋應該距離表面5cm,可他們卻放置在了距離表面10cm的地方。
這么做的后果就是,樓板的厚度降低,承重強度也跟著直線下滑。
李鐏隨后又犯下了第三個錯誤,他再度出爾反爾,把原本要在五樓建造的溜冰場,改成了餐飲區,這個改動看似沒什么,但隨著后來商場建成,幾家餐廳入駐5樓后,問題就隨之出現了。
因為韓國的飲食文化,和中國不大一樣,中國人大多都是坐在椅子上,可韓國人吃飯的時候喜歡坐在地上,所以餐廳都會加裝地暖,這地暖設備一裝,又給樓板承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如果李鐏按照原本的計劃建設溜冰場,即便樓板強度下降也還能支撐,只能說李鐏每一步都做出了最錯誤的選擇。
更加致命的錯誤是李鐏購置了幾臺大型水冷式冷氣機,放在了頂樓。
這幾臺冷氣機在裝滿水的時候,重量可達八十多噸。而且冷氣機放置地靠近居民樓,所發出的噪音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
在接到居民投訴后,商場工作人員移動了冷氣機,但他們的移動方式非常簡單粗暴,直接在冷氣機下面墊輪子然后拽著它們走,在強行拽動的過程中,樓板承受不住巨大壓力,出現了幾道細微的裂痕,工作人員看到了但是并沒有在意。
這幾道裂痕之后慢慢傳到了五樓的餐廳當中,導致災難發生當天五樓春元餐廳柱子斷裂,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巨大災難。
正是李鐏的幾個錯誤決策,讓原本合理的設計出現巨大瑕疵,才會使得災難從天而降。
甚至在災難發生之前,還給了李鐏最后一個機會,如果他能及時疏散客人,還可以將災難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可他卻為了那一天的營業額,搭上了502人的性命,利益至上的惡毒商人的嘴臉展露無遺。
3. 社會震蕩
當這起案件的來龍去脈被公之于眾之后,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怒火,他們要求警方嚴格處罰以李鐏為首的三豐百貨的管理層,是他們的自私貪婪,才引發了這場悲劇。
可后續的判決結果,卻讓韓國民眾感到極其的失望。間接害死502人的李鐏,僅僅只是因為“過失致人死亡”的罪名,被判處了有期徒刑10年零6個月,后來還被減刑到了7年,韓國民眾無法接受,組織游行,要求政府更改判決結果。
同時,部分韓國民眾還要求政府,對周圍的其他大型商場進行檢查,看看他們的建筑是否符合安全標準。
這并非韓國民眾小題大做,在災難發生的1995年,韓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很多資本家為了搶占市場,快速在一些黃金地段建立起了大型商場,三豐百貨是在這些商場中脫穎而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三豐百貨有問題,那些短時間建立起來的其他商場,自然也很有可能有安全隱患。
政府在民眾壓力下,對周邊許多大型建筑展開了調查,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在調查的那些建筑中,只有不到2%的建筑完全符合國家要求,有將近一半的建筑,具有極大的安全隱患!如果沒有三豐百貨的倒塌,讓民眾和政府意識到建筑安全的重要性,那么這些定時炸彈,極有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刻爆炸,引發一連串的災難。
這起災難最可恨的地方是,即便韓國民眾努力想要讓始作俑者李鐏被判死刑,可最后也沒能如愿,這是比三豐百貨倒塌還要可怕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