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物流旺季,商用車產銷雙降!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9月商用車產銷分別為29.4萬輛、28.4萬輛,雖然環比增長8.7%、4.4%,但同比下降16.8%和23.5%。今年前三季度,商用車產銷分別為282.7萬輛、289.2萬輛,同比下降2.8%、1.6%。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在中國經濟整體回升向好之際,商用車市場為何表現如此低迷?未來如何破局?
商用車市場歷來被視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當前,全球形勢錯綜復雜,經濟波動和不確定性影響著用戶的購車決策,特別是大型商用車市場。面對較少的貨源增量、下滑的運價,物流公司和卡車司機都在尋找解決方案。如果不能開源,那就必須節流,新購或換購車輛往往被無限期擱置。
反映到終端市場,除了開年期間大家期待新年大干一場時增換購熱情高漲,越往后“車越難賣”。這成為普遍現象,上半年月度銷量、累計銷量往往為正,而下半年以來,負增長成為新常態。而且,存量競爭愈發白熱化,面對經營壓力,不少車企選擇了“以價換量”,才勉強拿到了一些銷量。部分車企也選擇了穩價保潤,銷量報表就略顯尷尬。
為了刺激商用車市場,8月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新購新能源營運貨車補貼以及新購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相繼出臺,但是結果卻很打臉。所以,商用車市場表現低迷的核心原因還在于經濟本身。如果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商用車企業接下來還需要面對更加嚴酷的市場局面。
在經濟發展、能源變革、科技躍遷的多重競爭壓力下,無論是根基深厚的傳統商用車企業、乘用車跨界而來的商用車企業,還是科技公司孵化的商用車新勢力,均會面臨嚴峻壓力,大概率出現銷量震蕩、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的局面。“丟掉幻想,艱苦奮斗”,這可能是商用車產業鏈各環節必須面對的現實。
市場穩定向上的時候,很多問題都會被掩蓋掉,而市場震蕩的時候,什么都有可能發生。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面前,以聚合發展為主的組織結構調整,以減員增效為核心的人力資源政策,都會客觀存在。不過,所有調整的核心目的應著眼于提高當前的經營業績,并促進未來的發展。背離了這個核心,則調整很容易產生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商用車市場的發展,技術對競爭的升維作用將加大。以核心技術平臺打造核心產品,是商用車企業的命根子。當然,這是最終的結果。前置條件是經營管理團隊要著眼未來做出精準的戰略布局,產品研發則要齊心協力,在底層技術、平臺開發、整車性能等方面力求行業“遙遙領先”。
編后語
古話說:人心齊,泰山移,揭示了組織力量的源泉,不在人多,而在心齊。或許商用車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但只要心向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定能克服任何困難。而對于商用車產業上下游的個體從業者來說,保持學習,苦練內功,不斷增值,或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