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材,尤其是電源線,一直以來都是被玄學的對象,在網上一提到電的事,所謂“水電火電……”的梗每次都會碰到。為此,自己找了一堆的電源線,準備來個大亂斗,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智商稅。
還有一些在這里:
具體介紹見:電源線大亂斗,真的智商稅…嗎?(上)-今日頭條 (toutiao.com)
測試系統是自然聲NS19音箱加A300后級和雨前級,音源用的CD轉盤加自己的DAC-1。它們的聲音自己熟悉。而且NS19的解析力足夠區別一點點的聲音變化,我曾經在為它配套腳釘及橋接線,哪怕是這種小道具,它也能輕松區分出來它們的微弱差距。
測試方法,先把它們用于總線,和我下面這根標準線進行比較,看看有沒有差異。然后再把好于標準線或差不多的用于CD機、解碼和前級上,再測試差異。最后找到性價比(聲價比)最高的,配套自己未來的電源有源濾波器用。
按自己聽到的效果上菜,當然,是反的順序。
第一名:首先是這根(實際試聽順序會有些不一樣),59元的:
果然不出所料,這是根負優化的線,我都不用對比。它明顯的劣化了我的系統,高頻變得非常的毛燥,小提琴有了拉鋼絲的感覺。低頻也變得渾濁不清。總之,沒過五分鐘,我就把它折了下來。準備回收頭子用了。
后記,我折開來看了下,居然用的是怪獸的線芯,大約4mm平方的,還有屏蔽,居然還是簽名版的。可以確認是假線芯。不過,我實在搞不懂,它為何如此便宜,莫非那線芯不要錢么?
第二名:其次是這根,大約200元的號稱美國牌的
這也是根負優化的線,把它接上之后,聲音變得很毛,而且,低頻也明顯變差,換成對比線后,聲音明顯變干凈了。總之,差不多就是一耳朵的區別。
打開一看,這樣。沒有任何標識的線,雖然外面看起來很粗,但實際上線芯也是4mm平方左右。外面纏的那根電線用做屏蔽,能有效果……才怪了。
第三名:這根線,售價200元左右的號稱某日本品牌的線
這根也是會變毛的線,出于不甘心(我本來認為它應該是可以的),我煲了很久。最后還是悻悻的拿了下來,再也不試了。沒毛用。
這里順便說一下,按某些人的說法,線材都是需要煲的。原理可以強行解釋,對于純度高的銅,其晶粒長度會比普通銅的長,而對單晶銅的晶粒長度會長很多(否則就不叫occ單晶銅了)。晶粒會在電場中會沿電場方向排布,對于純度很高或單晶銅來說,晶粒需要工作一段時間后才能排布成行,這樣效果會明顯提升。當然,這也是線材為什么會有方向性的原因。
不過,普通的線就不用了,關系不大,純度不夠。
這個線芯就不亮了,網上一堆賣它的,我要亮出來了估計人被人罵。
第四名,某歐洲品牌的仿冒線,售價:300元
從這根線開始,效果區別開始不明顯起來了。所以排序也開始困難,準確說,下面這根線如果是盲聽,需要非常長的時候慢慢聽,否則很難區別。但仔細聽高頻仍然是有些發毛的。
打開來看了看,
怎么說,這個標稱是鍍銀線,但根據自己做線的經驗,它不是鍍銀的,而是鍍鋅或鍍錫的,總之不太可能是鍍銀。因此,效果負優化也不足為怪了。
第五名,國內某品牌的線,約150元
如果只是聽中高頻或用在電器上,那它和下面的線并沒有什么區別。不過,在用做總線聽低頻多的音樂時,它的動態仍然是有些壓縮的,甚至低頻也有些微渾的。但我在前后級上試時,基本沒感覺到。
打開來看了下,線基上印的就是該品牌。不過線芯只有2mm平方這樣。這就難怪了,用在總線上它仍然是不夠的。
以下線個人沒有聽出來什么區別,也就不用排了。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沒法瞬切,而人耳對短期的聲音幾乎沒有記憶力。因此,除非差異極大,否則很難比出來。anyway,我覺得它們都差不多。我的結論是它們對系統沒有帶來什么影響,都應該算是合格的電源線。當然,前面的結論都是在總線上,而用在單個機器上時,我更是聽不出來任何的差異。我按價格排下序,當然,也是倒序。
第六名、某美國品牌線芯的diy線 售價大約400元
實話說,對于diy線,它已經很貴了。畢竟,它沒有品牌溢價,沒有除線基、手工費和插頭以外的其它利潤。如果是品牌廠用這條線芯做,近千或超過一千是肯定的。
它的線芯是6mm平方的方芯和圓芯結合那種,屏蔽層有兩層。我本來以為它可能會是自己理想的電源線。不過實際情況是沒什么差別,或者說差別極為不明顯(跟標準線比)。我猜有可能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煲(前面我提了一下為什么線材需要煲的原因)才行。
第七名,臺產某品牌線
這根電源線是臺灣MPS的,售價400元左右,標稱6N無氧銅,這是這次自己評測電源線中少有的有品牌的線。它的線基標稱是6N的無氧銅,而且是多種線芯組成4平方的線芯。按說它應該會有更好的聲音表現,但基本上我聽不出來。
第八名,國產某品牌的線,5米,售價400左右
為上面同一品牌的延長5米的線,線基為鍍銀銅4mm平方線,我認為它的聲音也沒什么問題。線基看了下,還真是鍍銀銅線的,不過上面沒有標品牌,猜想應該是代工的。
第九名:無名線
這根無品牌的線售價不明,線芯不明,是朋友順給我的。不過聲音我沒聽出來什么區別。按我朋友用的器材檔次,它甚至可能是里面最貴的。我暫按它的做工外觀把它放這里吧。
第十名,也就是順序的第一名
最后一根是預料之外的,就是自己找的國標線,它的聲音和上面的線在一個水準。我對比了很久,在和前面幾根比較時,不由自主的感嘆:它們真是連根工業電纜都不如。而跟后面幾根比較時,也不由自主的感嘆:這些線售價都是它好多倍了,但聲音上卻完全沒有區別。當然,就電氣性能而言,它們也應該沒太大的區別,因為都是4mm平方的(有且僅有一根是6mm平方的),我估計大多都是4N的。當然,它們都有什么屏蔽,有些還是什么鍍銀線。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應該對50Hz的220V交流電沒有任何影響的因素。
所以,它們在聲音上的表現很接近也不是自己預料之外的了。但差的那些,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它們連工業電纜都不如!
后記及總結
在測試完這一堆后,自己不由得大笑了三聲,哈哈哈。這個結果是出自己意料之外,又在自己當初的預料之中。出意外的是,居然很多電源線連工業電纜都不如;不出意外的是,正規線廠出的工業線纜可以的。
因此,自己未來給自己濾波器配套的線可以定了,就是它了。雖然說很硬(工業線纜嘛),但使用還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便宜。我準備自己搓,加上線套(這樣看起來就好看多了),也準備上架銷售銷售,便宜點給大家發發福利。它的優點是便宜可靠,缺點是硬。當然,你要指望它給你系統帶來什么提升,什么高頻怎么樣低頻怎么樣就別指望了。這些不是低端電源線該有的,它能讓系統表現出它應該的聲音,這點不容懷疑(它肯定不會劣化你的系統,否則,我們的電網就沒法工作了)。因為線基是國產的符合國家標準的線基,A股上市品牌,國網為俺背書,嘿嘿。
最后,在經過很多天的折騰之后。我得到了上面這堆垃圾,拍張照留念一下,準備扔進垃圾桶里。收獲有兩,一是低端電源線就那樣了,幾百元的真不建議,不如或跟工業線纜一個水平,它們就是智商稅;其次是自己未來濾波器可以靠它了,省米了。但是,我的疑惑仍然是存在的,那就是:
那些幾千上萬的電源線,它們究竟是怎么的機理對系統的聲音起作用的呢?雖然說我很想說它們都是智商稅,但我已經被打過臉了。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