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32歲博士畢業,七年后得諾獎,今年39歲!他的工作直接用ai來解析蛋白質結構,一次能做上億個,而顏寧院士一次只能一個。
而且他還是邊讀博,邊帶娃,就發了一篇論文就博士畢業。
他的成功案例出來,估計又要引發一波反思潮。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回答,說是如果想要在國內做科研的話,最好需要:
先高考進入985大學,刷績點,爭取保研,在大致能確定保研的情況下,盡早,最遲在大三下學期,就去本學院學術成果最多的大牛或者最有希望的學術新星的實驗室做實驗刷臉熟。
然后能外保的話,就去該大牛/學術新星的老師/更有成就的師兄師姐那里;
不能內保的話,就去該大牛/學術新星課題組,然后要申請直博,要在27歲之前博士畢業,XX歲之前拿本子,XX歲之前拿青千......中間但凡走錯一步,你基本就和科研關系不大了。
在國內想要進入高校做科研的話,難度還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想要一個比較好的平臺的,其實這些年國外的高校也不好進,咱們也有很多優秀的同學出去留學之后想要留在當地,一般都是需要做出很優秀的成果或者是真的很牛的導師才有機會。
不然大部分人最后還是要進入到企業或者是回來。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位得了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的方向選的很好,這位科學家他之前是做凝聚態物理的,他發現這一行屬實沒有前途于是果斷轉行。
這就是戰略上的成功能夠事半功倍。
之前就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學生有機會保研到某985大學去讀研,方向正是凝聚態物理,他的父母也是大學教授,他的父母甚至讓他放棄保研到那所985大學,最后降檔次,趁著保研通道關閉的前夕,降檔去了一所211大學。
其實國內也有很多明眼人知道這個方向沒什么前途,但是很多沒有得到足夠指導的學生還看不清楚,今年也聽說過有些學生還在往這個方向擠。
不知道他們一入學就看到今年的諾貝爾獎的情況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二、
張校長從前兩年女士大義,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到今天很多人開始反思當年一味的追捧,褒揚是否客觀。
當然當初也有一小部分人就提出過自己的觀點,但是當時大環境就是要褒揚,任何反對的意見都會被系統限流,就是在別人的評論區談論,都會引起很多壓根連農村都沒有去過的年輕人的批判。
今年跟張校長一起,為張校長站臺的那一位女性,也因此自己私自吃下了給華坪扶貧的資金,而被送進去蹲著,當時張校長的女校建校也屬于當地教育資金的一部分。
并不是當初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女校的錢并不是全部由張校長募捐而來,甚至募捐的部分還占比很小,大部分實際上是當地用于教育的資金,被專門拿出來建校,網傳是三分之一,但是沒有實際證據,估計沒有這么多,但是很顯然,也不會很少。
所以,本來是大家本該一起享有的錢,被拿來服務于一小部分人,并且完全沒有必要把另外一部分排除在外。
而我們還是sh主義,怎么看,似乎都在開倒車,這種行為反而還受到上面的褒獎,那是不是暗示我們,先fu可以不管后面還沒有發展起來的?畢竟,這可是在褒獎拿大伙的服務一部分。
甚至還有人爆料最開始的學生還沒有漢女學生,是少民的女生。
現在很多人回過味了,越發覺得事情不對勁,尤其是當地這些年女生的入學率反而一直是比男生高,網上動不動就說重男輕女,只讓男孩讀書,不讓女孩讀書的女性,我敢肯定,大部分都沒有去過這些地方考察過。
偏遠不發達地區,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重要的勞動力,肯本就沒有資格重男輕女。
反而是頂著山東,福建,廣東,江西ip的人,指著這些地方一口一個重男輕女,我也是從西南偏遠地區走出來的,我有時候看到這種現象就覺得好笑。
三、
之前聽到某位高考志愿名師說大學學機械工程專業,年薪10萬不難,有手就行,年薪20萬,努努力很容易達到,年薪30萬就需要特別拼,更上面就沒有了。
然后很多人估計是這樣想的,覺得30萬那簡直不敢想,能有個年薪20萬就很好了,很適合現在的他,于是紛紛去報考機械工程專業。
不知道通過這種方式進入到機械的坑中的學生,不知道最后會不會后悔。
實際上機械這個專業,里面的門門道道可是很大的。
這位名師在說上面的話的時候可從來沒跟別人說過,學的機械是從事的什么行業?以及是本科就出去工作就能達到,還是得要研究生出去工作才能達到那個種薪資水平?
雖然很多行業都能歸納到制造業里面,但是這里面差距可大了。
像華為也是制造業里面非常出名的一個公司,但是很少有企業的薪資能夠趕上華為的。
而且地域因素也是很大的,像南方的話機械薪資就會比較高一些,在北方就會低一些,但是同樣的在南方的生活成本也會相應的提升。
像有些人他雖然學的是機械的專業,但是他自己學的內容,可是完全偏向的是計算機。出來也完全是找的計算機相關的工作,所以他的薪資會比較高。
而傳統機械的起薪不僅低,工作強度也很大,通常是需要加班的,并且基本上沒有太好的職業發展途徑。
有的人作為機械工程師發展的好,但是你要想一個問題,是他這個人行,還是他學的機械行。
有的人他能力很強,他當然能夠得到的更多,但是更多的人其實是普通人。
而且一般做傳統機械的行業,工作環境都不會特別好,看看是否能克服這些問題。
只能說一入機械深似海,要么提前跳槽轉行,要么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或者說盡量多提升一下自己的軟實力,轉成管理崗,千萬不要想著干一輩子傳統的機械技術方面相關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