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老先生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評書藝術作品,其中有一部《明英烈》,講的是朱元璋開國的故事,其中的大腳馬皇后是一個狠毒陰險的角色,簡直就是西漢呂后再世。經過單老先生活靈活現地演繹,馬大腳丑惡的形象可以說深入人心。
馬皇后的藝術形象和歷史形象截然不同
那么真實的歷史中,大腳馬皇后是這樣的嗎?是這樣狠毒專權嗎?其實不是。真實的馬皇后是個非常賢惠的人。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真實的大腳馬皇后。
一、大腳的真假
人們說馬皇后是大腳,其實是在嘲諷她。因為漢族婦女都裹腳,以小腳為美。宋朝婦女是裹腳的。元朝更甚。馬皇后的大腳正好能印證她從小嬌生慣養,所以才蠻橫專治,這符合后來人們對她的印象。
但元朝漢族婦女也有很多不裹腳,特別是江浙、嶺南地區。所以馬皇后可能是大腳。不過正史上沒有馬皇后是大腳的記載。也許是史官不敢寫。但這其實不能說明什么,大腳只能說明她是個底層的勞動婦女。
我個人認為馬皇后很可能是大腳。她不唯唯諾諾,敢說敢干,這也符合她的形象。
二、出生在貧寒之家,父母早亡
她確實是個勞動婦女。馬皇后是宿州(今安徽宿縣)閔子鄉新豐里人,于公元1332年出生在一戶貧苦人家中。家境貧寒。母親姓鄭,去世很早。父親馬公為人剛直豪爽,樂于助人。馬公有一個過命的朋友——定遠人郭子興。這個郭子興很厲害。后來組織了一支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軍——紅巾軍。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借助他才起勢的。
馬公臨去世之前,將自己唯一的親人,最疼愛的女兒,后來的馬皇后,托付給了鐵哥們郭子興。郭子興也把這個可愛懂事的女孩子當成親女兒看待,十分疼愛,細心撫育。
三、嫁給要飯的小和尚,一生不離不棄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要飯的小和尚朱重八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并改名為朱元璋,意思是誅滅元朝銳利的玉器。朱元璋作戰勇敢,謀略過人,很受郭子興的賞識。在提拔朱元璋的同時,郭子興也想出了籠絡朱元璋的好辦法——把養女馬姑娘嫁給朱元璋,這樣朱元璋就成了郭子興的女婿了。于是馬姑娘嫁給了要飯的小和尚朱元璋。當時朱元璋25歲,馬姑娘20歲。都是貧苦人,相逢在亂世,從此馬姑娘便無怨無悔地跟著這個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男人,經歷了無數次風險,直到成為馬皇后。
四、丈夫身臨絕境,弱女子挺身而出
朱元璋成了郭子興的女婿,后來又攻下了滁州,立了大功,更加受到郭子興的器重??蛇@一切卻讓另兩個人妒火中燒。這兩個人就是郭子興的兩個兒子——郭天敘和郭天爵。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斗爭,郭子興的兩個親兒子深深地感受到了來自朱元璋的威脅。他們決定行動起來。沒事就在父親面前說朱元璋的壞話,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久而久之,郭子興也動搖了,對朱元璋產生了猜忌。終于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吃的,不給水喝。小和尚面臨絕境。
滿營眾將都知道朱元璋得罪了郭氏父子,沒人敢搭救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可憐的小和尚慢慢死去。這時候,只有一個人對朱元璋不離不棄,她就是朱元璋的新婚妻子——馬姑娘(史書上此時的稱呼是馬氏,本人總覺著叫馬氏雖能表現馬皇后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精神,但總不能表現她作為一個農村姑娘的那種純真、質樸、剛強和堅韌,所以還是叫他馬姑娘好,盡管這是她已經結婚了。以下直到她封皇后,我都會一直稱呼她為馬姑娘)。
在這個世上,這個新婚丈夫就是她的依賴,她不能失去他,那是她的親人。馬姑娘果斷勇敢地采取了行動,趁人不備,偷偷地給朱元璋送吃的。有一次為了能讓朱元璋吃上一口熱乎的,她把剛烙好的餅揣在懷里,胸口都燙傷了。
只送吃的還不夠,她要救他出來。馬姑娘苦心勸說養父放棄猜忌,相信朱元璋。終于在馬姑娘的不懈努力下,小和尚得救了。
五、相扶相幫,盡自己之所能幫助戰場上拼殺的丈夫
朱元璋的事業越做越大,戰斗接連不斷。馬姑娘作為一個女人實在也幫不上什么忙,但她卻閑不住。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軍渡江,馬姑娘也帶領眾將家屬來到太平,進駐建康。為了支援前線,馬姑娘同眾將士的家屬一起縫制衣服鞋襪供應前線將士。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率大軍猛攻應天,形勢萬分危急,馬姑娘毅然將宮中所有金帛衣物全拿出來,派人送到前線犒賞將士。全軍士氣大受鼓舞,奮勇殺敵,終于大敗陳友諒,解除危局,取得勝利。
六、富有天下之后,卻不忘初心,艱苦樸素,從不以權謀私
時間終于到了公元1368年,這一年朱元璋自立為皇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馬姑娘也正式被封為皇后,貴為一國之母。奮斗了那么多年,也該好好享享福了。朱元璋為了感謝這位多年來一直不離不棄、相扶相幫的患難之妻,特意提出要派人尋訪馬皇后的親族,準備封官授爵。馬皇后卻堅決反對,還懇切地說:“國家的爵祿,最應該授予賢能的人,不應該私自給我的親族,以往朝代的外戚,有不少都因為驕奢淫逸而導致災禍?!比绱丝磥眈R皇后不僅高風亮節,更有著大智慧,正因為她不貪圖榮華富貴,她的親族雖未顯貴,卻無橫禍。當然,她這樣做更多的還是為了她丈夫的江山社稷。對丈夫,可以說她毫無私心。于是朱元璋聽從了馬皇后的勸諫,沒有給她的親族封官。
馬姑娘當上皇后之后依然樸素節儉,平時穿著的衣服總是反復換洗,穿舊了也舍不得扔掉。每次制作新衣服,多余的布料總要想辦法做成被褥,絲毫不敢浪費。一日三餐也是相當節儉,遇到水旱災荒的時候,吃飯時總要摻雜些麥飯野菜,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天下窮苦的百姓。她不僅自己這樣做,而且還常常提醒自己的丈夫不要忘記從前的苦日子,不要忘了天下的百姓。
七、仁慈之心救賢臣,苦口婆心勸丈夫
治國理政馬皇后幫不上忙,但是她卻經常勸諫朱元璋不要獨斷專行,盡量選拔賢才幫著治理國家,并且利用母性天生的仁愛救助了許多賢良。
朱元璋性格暴躁,有時偏聽偏信。參軍郭景祥守衛和州,有人報告說他的兒子要殺父親。朱元璋聽了大怒,一定要把郭景祥的兒子殺了。馬皇后力勸朱元璋查實后再做決定。經查,此事果然子虛烏有。馬皇后救了郭景祥一家人,也避免了朱元璋犯下大錯。
宋濂是開國功臣,又是太子的老師。他的孫子犯罪,宋濂受到牽連,朱元璋打算處死宋濂。馬皇后說:“老百姓家都知道尊重老師,何況天子之家,況且宋濂在家居住,必定不知孫子的事情。”朱元璋依舊不聽,馬皇后吃飯的時候故意不碰碗里的酒肉。朱元璋問她為什么,她說:“我這是在為宋老師做福事呢。”朱元璋聞言,心里也不好受,飯也吃不下了。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
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八、溘然病逝,太祖悲慟
洪武十五年(1382年),剛剛和自己的丈夫過了十五年安穩日子的馬皇后病逝于南京,年五十一歲,葬于南京孝陵。朱元璋無比悲痛,人生失去了另一半,決定從此不再冊立皇后。沒有了賢惠的馬皇后在身邊,朱元璋變得更加獨斷暴躁,晚年也犯了不少錯誤。
九、蓋棺定論
馬皇后本質上就是一位農村的樸實善良的姑娘、媳婦、母親。她對親人不離不棄,臨危敢赴湯蹈火,得福不驕奢淫逸,是個實實在在的好人。她不飾雕琢,質樸無華,渾身散發著中華民族勞動婦女深沉而偉大的品格。至于演義小說中馬大腳的形象,完全是因為明成祖朱棣所謂靖難之役需要合法性而散出的謠傳。評書中朱元璋死后馬大腳還在擅權專政完全是漢代呂后的翻版,事實上,朱元璋死前二十多年馬皇后早已故去,又怎么會去擅權專政?
當然我無意詰難單老先生,單先生的評書當然精彩,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但評書終歸是評書,演義代替不了歷史。評書給我們帶來娛樂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了解歷史的真相。體味歷史和傳說間有趣的差別,也是一種別樣的樂趣。
愿好人一生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