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
開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邊這個車架,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我的第一感覺是竹子和藤條固定在一起的感覺,現(xiàn)代材料和傳統(tǒng)工藝的碰撞?于是我就很好奇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設計。
碳纖維車架是我們今天再熟悉不過的產品了,相信你一定經(jīng)常聽到全碳一體成型這一類的宣傳語。實際即使是在今天,完全一體成型的車架也是極少的,通常商家宣傳的一體成型都是前三角一體成型,后三角通過鉚接,或者叫套結的方法進行組裝,然后再在外層進行鋪設碳布進行補強。所以這也是有些車友給車架拍了X光片后看到的明顯有接口的原因。
即使在一線品牌車上這樣的工藝也是很常見的,比如頭管和五通單獨制作,然后下管上管中管進行套接。
除了上邊這種比較常見的連接方式,還有管對管技術的碳纖維車架,這就非常類似于金屬車架的連接方式,其實從概念上來說,它和鋼架,鋁架的焊接沒有區(qū)別。車架上的每一根管都被單獨生產,然后通過不同車架幾何角度進行切割,隨后放在夾具上進行連接拼接。不過固定方式從電焊變成了碳布包裹固定。我就曾經(jīng)有一輛bianchi的928T-cube車架的公路車,就是采用的這種工藝。
如果不是標注了碳纖維材料,從五通看甚至都會覺得這是一臺采用平焊的鋁合金車架。
除了管對管,還有套管也就是復古鋼架上經(jīng)常說的Lugged車架。這類碳纖維車架一般在五通,頭管,座管三通位置上使用獨立的套管頭,其他管材通過預先制造各種匹配的規(guī)格進行粘和組裝。套管頭可以是碳纖維也可以是其他材料比如鋁合金或者鈦合金。
【ColnagoC64的Lugged工藝車架】
除了碳-碳的套接車架外,也有使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制造套管頭的碳纖維車架。
【隨著3D打印的普及,各種規(guī)格的套管頭也開始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更適合小規(guī)格定制,過程更快,更容易制造各種復雜的結構】
【BMC的SLT01上也是lugged套管,三通,五通,頭管為鋁合金套管】
這類工藝的車架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比如一個車架型號有10個尺寸,那么就至少就要制造10個模具來生產一體成型的車架,如果再有2-3種規(guī)格的前叉,那就需要十幾個磨具來進行制造。一般車架更新也就是2-3年的時間,加之模具也有使用壽命,這樣算下來費用也是相當可觀的。而通過管對管或者是Lugged技術,就可以大大縮減制造成本,還更為靈活。通過不同的套管頭制造出多種符合車架角度的車架。
那說了這么說,和開頭的這個復古又現(xiàn)代的車架有什么關系?我覺得有些車友已經(jīng)看明白了。因為無論是管對管,還是Lugged技術,在接口位置上都有比較多的加工冗余,雖然增加了強度,但是也增加了不必要的重量。
【ILT連接前后對比】
CDuro品牌通過ILT技術,可以在保證強度,減輕重量的同時簡化工藝,降低成本。他們首先通過編制工藝來制造單獨的碳纖維管材,然后像金屬管材那樣進行切割拼裝得到所需要的車架幾何角度。之后機械臂把“簡易固定”在一起的管材進行纏繞緊固,之后把碳絲纏繞的中心高張力位置加力纏繞,為碳絲增加張力,這樣就可以讓管材之間進行鎖定,下一步是用碳布加固鏈接口附近的碳絲進行固定,最后用膠帶包裹擠出多余的樹脂進行定型。
【視頻可以更清楚明白上述制造流程】
當然,這是目前他們公布的部分,具體管材是如何進行編制,纏繞后的碳纖維如何進行固化等還沒有更多的曝光。不過單就從連接方式來看,真的像極了我們傳統(tǒng)的藤椅縢架的固定方式的。
從目前他們公布的這輛gravel原型車上可以看到,使用ILT技術的部分還只有上管和下管位置。中管則是使用的Lugged方式連接,而后上叉和后下叉則是使用的管對管連接和鉚接加補強的的方式制造。
【強度應該是你最不用擔心的部分,去年歐展CDuro就展示了他們的單轉點結構的山地車,根據(jù)不同型號,后輪行程從137-150mm,定位為林道車】
雖然他們在介紹中不斷強調自動化生產,不過就看到的部分,除了他們的碳纖維管材,其余的補強和連接上的做工,真的很難和高精度的自動化生產聯(lián)想到一起。如果你仔細觀察,還可以看到管對管連接處的縫隙,雖然從受力上來看,這種結構和管對管補強的連接方式基本相同,但是粗糙程度就很讓人意難平。特別是在五通和后上叉的連接位置,像極了一些手工DIY愛好者制造的車架。
目前該品牌的車架已經(jīng)開始接受預定,但是我還是覺得他們不要著急上市,而是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成產工藝,雖然從出發(fā)點來看是很好的,堅固,輕量,快速,縮減成本,但是當放在自行車上,從一個車手的角度來來有點操之過急了,至少在市場的認可度上,這種類型的車架,還只能歸類到新、奇、怪的范圍。我倒是希望這一技術可以應用在更多的領域,而非拘泥于自行車車架。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我們下期再見,拜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