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言商業觀察
一直在突圍,從未不焦慮。
丨翼言團隊
丨全文2810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一年一度的“雙11”將至,各大電商平臺摩拳擦掌。
這一次,京東先火了一把,不過卻是因為:滅火。
圖源丨京東
2024年10月18日,因與頻頻調侃男性的脫口秀演員楊笠合作引發網友抵制,京東大促營銷組發布致歉信,與楊笠“斷舍離”,并宣布將進一步加大京東11.11補貼力度。
此番京東與楊笠合作廣受詬病,看似只是京東大促營銷組選人不當的偶發事件,但其實有很強的必然性。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逝,京東持續承壓。為了打開想象空間,京東希望在日用百貨品類有所建樹,因而選擇與在女性群體中有強大號召力的楊笠合作。
不過,與楊笠的合作消息甫一發布,京東的男性用戶基本盤就紛紛用腳投票,也從側面說明,京東目前依然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擴張之路或許不會如想象般順利。
內卷低價一年,京東仍陷“失速”泥潭
京東曾是國內3C數碼電商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然而2018年以來,隨著拼多多靠“百億補貼”發力3C數碼,京東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9年9月,iPhone 11系列首銷時,拼多多補貼500元-900元,創全網最低價。隨后拼多多官方數據顯示,9月20日,拼多多iPhone 11系列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0倍。
圖源丨QuestMobile
更令京東感到焦慮的是,近年來,國內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已消逝殆盡。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4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規模為12.45億,同比僅增長1.8%,幾近停滯。在此背景下,一眾電商平臺只能進行“零和游戲”,從競爭對手口中奪食。
透過財務數據,可以看出拼多多的兇猛以及京東的無助。2019年,京東GMV為2.09萬億元,拼多多僅為1萬億元,差額達1.09萬億元。然而,三年后,2022年,雙方的差額已縮小至不足0.5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京東也開始加碼極致低價。2022年11月,劉強東在內部講話中表示,“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隨后,劉強東將“低價戰略”列為京東零售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戰略。
圖源丨中泰證券
基于低價戰略導向,2023年3月,京東上線“百億補貼”“超值爆款”等頻道。中泰證券數據顯示,京東百億補貼包括13個品類、1622個SKU,價格均可以和拼多多掰一掰手腕。
不過遺憾的是,京東并未靠低價展現較強的成長性。財報顯示,2021年-2024年各年上半年,京東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31.6%、11%、4.66%、3.87%,逐年下滑。
這也讓資本市場對京東持謹慎態度。2024年10月25日收盤,京東港股股價為156.2港元/股,相較2021年2月412.49港元/股的高點,縮水達62.13%。
邀請楊笠代言背后,京東渴望“新生意”
粗看起來,業績承壓的背景下,京東邀請楊笠代言,是為了提振“雙11”活動的聲量。但事實上,結合楊笠的特質來看,京東選擇與其合作似乎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
圖源丨時趣洞察引擎
2020年爆火后,楊笠最重要的標簽就是“女權”,站在女性的視角審視“普信男”,因而收獲了海量女性擁躉。數據顯示,楊笠女性粉絲占比高達75%,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擁有海量支持者。
此番京東選擇與楊笠合作,或許是希望借后者的力量,俘獲更多女性用戶,拓寬日用百貨商品業務的收入。
圖源丨浙商證券
與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全品類均衡發展不同,此前京東嚴重“偏科”,極度依賴家電及3C商品業務。財報顯示,2016年,京東自營商品收入中家電及3C商品類占比高達76%,日用百貨商品占比僅為24%。
圖源丨京東2024年上半年財報
近年來,隨著經濟承壓,京東的家電及3C商品業務高度承壓。財報顯示,2021年-2023年,京東家電及3C商品業務同比增速分別為22.9%、5%以及4%。2024年上半年,京東家電及3C商品業務營收同比下滑0.3%,其中Q2收入更是同比下跌4.6%。
顯而易見,家電及3C商品業務后繼乏力的背景下,京東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是提振“弱勢”的日用百貨商品業務,以穩住公司的業績。
考慮到以食飲生鮮、母嬰用品、化妝品等為代表的日用百貨商品的主要用戶是女性,京東的日用百貨商品業務能否取得突破,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平臺能否吸引更多女性用戶。
由此來看,京東在“雙11”這么重要的時間節點,與女性標簽異常顯著的楊笠合作,承載著其希望俘獲更多女性消費者,進而打開日用百貨商品業務想象空間的野望。
“楊笠”之外,京東試圖挖掘更多存量紅利
事實上,有鑒于移動互聯網增量流量紅利正加速消失,京東不僅致力于拓寬下游市場的輻射面,上游供應鏈層面也動作頻頻。
圖源丨京東
比如,2024年10月15日,淘寶開放平臺發布公告稱,平臺已接入并上線京東快運、京東快遞兩家服務商,淘寶、天貓商家可選擇京東物流發貨、退換貨。與此同時,京東也對外表示,京東將接入菜鳥速遞和菜鳥驛站,并引入支付寶支付。
京東選擇在“雙11”前夕“拆墻”,加強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合作,是順應大勢,自然也是希望借后者的存量流量紅利更上一層樓。
國內整體的移動互聯網增量流量紅利固然已幾近于無,各大電商平臺也幾乎已經把潛在的流量挖掘殆盡。但是,這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各大電商平臺“砌墻”的基礎上,事實上,各電商平臺還手握不小的獨占流量。
圖源丨QuestMobile
QuestMobile披露的《2024年618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5月31日,淘寶、拼多多、京東用戶中,僅使用單一平臺的用戶同比上漲5個百分點,占比超70%。據悉,淘寶獨占用戶規模為2.52億,京東獨占用戶為0.58億。這也意味著,電商行業還有數億流量尚未被京東掌握。
圖源丨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統計的《2023京東PLUS會員消費趨勢洞察》顯示,2023年一季度,京東PLUS會員在籍人數為3500萬,其中半數居住于高線城市,核心人群畫像為年輕精致夫婦、中年懶人爸媽、都市中產、新銳白領等,年消費額顯著高于非PLUS會員。這些高凈值客戶雖然消費能力較強,但其實并不十分契合碎片化、平價化的日用百貨商品。
圖源丨QuestMobile
對比而言,淘寶、拼多多等平臺的海量下沉用戶,則高度匹配日用百貨商品。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4年5月下旬,拼多多二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占比為75.8%,其中41歲以上用戶占比為59.5%,這些用戶天然追求高性價比的日用百貨商品。長城證券則在研報中預測,2024年,拼多多客單價僅為55元。
顯然,如果通過互聯互通,京東可以俘獲淘寶、拼多多等平臺的海量低線城市用戶,那么其日用百貨商品業務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互聯互通講究“禮尚往來”,京東可以俘獲其他平臺的下沉流量,淘寶、天貓當然也能吸引京東的高凈值客群。
比如,通過與微信支付互聯互通,淘寶就斬獲了亮眼的業績。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9月,淘寶、天貓全面接入微信支付。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接入微信支付當月,淘寶 App新安裝用戶規模同比增長55%,創過去四年最高記錄。
如是觀之,對京東而言,互聯互通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是京東突破瓶頸的“利刃”,也可能是其他平臺趁機撬走京東高凈值客群的“杠桿”。
互聯互通能釋放多大的商業價值有待時間檢驗,但京東這場“楊笠風波”,則至少意味著其在新一程的競爭中并未占到先機。
目前尚不清楚,接下來京東能否對其他平臺彎道超車,但翼言認為,2023年“雙11”,注定將成為京東發展史上的一個拐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