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第10軍到杭州灣金山衛海岸登陸,海軍旗艦是足柄號巡洋艦,第10軍指揮艦是名取號輕巡洋艦。
二戰時代的地面作戰指揮,是靠地圖+指北針+望遠鏡+電話+電報+密碼。
第10軍的登陸作戰的指揮,還來不及架電話,司令官柳川平助在名取號上發號施令,靠電報。
為了合理使用無線電器材資源,司令部制定了通信保障計劃,重頭是無線電保障計劃。
登陸分為東區的第18師團主力,西區的第6師團,西端的左側支隊即第18師團的一部。
第18師團第一前進目標,是松江縣亭林鎮,今屬金山區。有專門一路無線電保障,一般是發報機+收信機分開工作。如果使用兩個頻道聯系,發報收信機要各兩臺。根據日軍的無線通信保障計劃圖看,第18師團要在亭林鎮建立通信站。
第6師團,前進到金山縣張堰鎮,要建立一定規模的通信站。
通信站,要能有效地溝通在海上的名取號。名取號有強大功率的軍艦電臺,加上高高的天線,發射出的短波,可以覆蓋至少100公里半徑的圓形地區,所以,日軍隨軍前進的5瓦電臺,就能滿足溝通了。
日軍師團級的發報電臺功率至少是50瓦,因此軍與師團溝通不成問題。那時,杭州灣金山衛地區,沒有無線電臺或無線廣播,空中電磁環境十分干凈,沒有一點干擾。因此無線通信質量很高。
為了保障左側支隊從浙江省平湖縣海邊的全公亭鎮登陸,向楓涇鎮攻擊前進。他們的無線通信,由第6師團在占領呂巷鎮后建立可靠通信保障。
呂巷,日軍地圖和文書中叫“呂港”,這是日軍在復制中國測繪的地圖時,地名印錯了,出現的失誤。
沖在最前面的左先遣隊,右先遣隊,是第18師團的第55+56聯隊,他們沖到北面的黃浦江南岸,配合國崎支隊攻打江北的松江縣城。第6師團在張堰鎮建立的通信站,轉第18師團,負責兩個先遣隊的無線電通信。這個保障計劃有點彎彎繞。
海岸上,建立東西聯絡的有線電,但不是登陸時就馬上建立的,需要有一定安全保障才能架設有線通信線路和總機。
圖上的朱家宅,是金山衛城附近的地名,日軍為了保密與安全,故不在金山衛城內建立通信站。
朱家宅西,有一高的無線電天線,按照日軍一般做法,要建成鐵塔式樣,在25米以上。
這只是計劃圖,實戰中是否落實,需要日軍作戰詳報來作證。
名取號上最高最長最粗的天線,是橫架的集束短波天線,通東京。這樣的天線一般是銅質鍍銀,單股或者絞線,這樣的天線電氣性能特好,電臺功率在500瓦以上,理論上可以通全球。
還有一路電臺,通上海,也就是日軍上海派遣軍松井石根司令官。11月7日,日軍中支方面軍成立,名取這路電臺就成了溝通方面軍的了。
2024-11-5
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