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詩人專訪系列】對話:王法、舒然
詩人王法
王法,1946年3月生于黑龍江省湯原縣復興村,祖籍山東高密九敬鄉城律社,居吉林長春。東北民刊《眼睛》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國詩歌流派網總編輯、世界詩歌網頻道部總監、中國香港《流派》詩刊主編、中國長春《太陽閣》詩刊主編、徐敬亞主持的《特區文學》(讀詩專欄)詩評人,現任中國《白銀》詩刊總編輯。出版詩集《東北有虎》。
詩人舒然
舒然,新加坡知名詩人藝術家,活動策劃人,書畫收藏家,詩電影制片人,文學博士研究生。擔任中國詩歌春晚新加坡會場總策劃兼總導演,中國詩書畫陜西分會藝術顧問,新加坡收藏家協會理事,新加坡婦女藝術家協會理事等。為2018新華社【天下人物】特邀訪談嘉賓,中新文化交流大使,中國詩歌春晚形象大使,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東南亞詩人筆會會員。多次榮獲國際詩歌征文大獎,并獲得數屆國際傳統武術精英大賽金牌。被授予2022新加坡“華匯之星”, “2024中國十佳當代詩人”等殊榮。
舒然創作涵蓋詩歌、散文、閃小說、藝術評論等,散見于海內外數百家報刊雜志及網絡媒體。散文曾入選《當代散文家》;閃小說曾獲“福建閃小說優秀獎”;部分詩歌作品被制作成詩電影和詩音樂,廣為流傳。已出版詩畫集《以詩為銘》,合集《女人之約》,中英雙語詩集《陌上桑》曾獲“2021全國十佳詩集”,暢銷詩集《鏡中門徒》曾于新中兩國舉辦十余場發布會、研討會和朗誦會,頗受好評。舒然曾任人民新媒網榮譽顧問,《中國漢詩》副社長,第二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組委會副主任兼評委。現為潛溪文學網【中外詩人專訪系列】主持人,新加坡《有米》詩刊主編,奧杯賽(國際)組委會副主任。
Q1: 一直很想知道您的詩歌寫作經歷。您大概從什么時間開始寫詩的?在您的概念里,什么才是詩歌?
王法:開始寫詩的時間很早了,大約可以追索到中學時代。那時候,正值青春浪漫期,已經接觸到俄國早期詩人涅克拉索夫、普希金,馬雅可夫斯基、以及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美國詩人惠特曼等等的作品。中學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習作。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個廢棄的公園,里面有一片小樹林,有時候放學路過那里,就會從書包里拿出一個本子和鋼筆,聽著悅耳的鳥鳴,看著在低空往來穿梭的燕子,胡亂涂鴉。什么才是詩歌,這個問題并沒有認真的思索過,不過我感覺詩歌應當是心靈的絮語,是靈魂的寄托,是自由情感抒發的通道。詩歌也應當是一個武器,是一個有歷史擔當和有責任感詩人手中的利劍,面對現實的種種不堪敢于亮劍。敢于亮劍的詩歌才是真正的詩歌。
Q2: 當您評價一個好詩人或一首好詩時著眼于哪些因素?
王法:一個好詩人或者一首好詩,首先要看這個詩人及其作品是否著眼于現實,是否關注民眾之疾苦,是否有對生命終極價值的深度思考,讀來讓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動,并產生強烈的共鳴。還應當保有強烈的悲憫情懷,兼具足夠的寬度和廣度的視野。
Q3: 網絡為詩歌帶來了重要影響,比如詩歌寫作方式和寫作群體構成的變化,您怎么看〝網絡詩歌〞現象和社交媒體時代的詩呢?詩歌和詩人的尊嚴在大眾傳媒時代該怎么體現?
王法:網絡詩歌的出現是詩歌史的一次重大革命,網絡詩歌粉碎了象牙之塔對詩歌的禁錮,網絡詩歌使詩歌真正的回歸了大眾,回歸了《詩經》。貼近泥土,貼近人民大眾,詩歌和詩人的尊嚴才能夠真正的體現。那些風花雪月、云蒸霞蔚、卿卿我我、妮妮喃喃的小情調只能腐蝕和戕害詩歌的骨質,這一點應當是一個真正的詩人所不屑的。尤其在一個大變革、大激蕩的時代。
Q4:您的詩歌在互聯網流行,讀者通過網絡而不是書籍來閱讀您的詩歌作品,您怎樣看待這種現象?對于詩電影這種詩歌傳播形式,您怎么看待?
王法:這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對于一個詩歌作者不論你的詩歌是一只白鴿子還是一只黑鴿子,當它飛進了網絡詩歌這一片詩歌的自由天空,會被很多人關注和注視,都會很開心和愉悅。當然,一個詩人會渴望自己的詩歌能夠載入紙刊,(無論官刊還是民刊),毋庸諱言,這一點對于廣大詩歌作者恐怕都是一個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只有倆條道路,一條是你要有一個重要的人脈(這一點你懂的),另一條就是努力把詩歌寫好,好到任誰也難以忽視。(就像于某某、賈某某和張某某那樣子)。
詩電影是一條推介和擴大詩歌影響的路數。我關注的不多,幾年前有人好像約過,要用詩電影對我的詩歌進行解讀,后來并沒有實施。當時感覺似乎有點形式大于內容。近年與詩電影接觸的略多了一點,尤其近期觀看過幾部潛溪文學制作的詩歌電影,對詩電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詩電影對于詩歌的推介和宣傳應該是一個創舉,它把直觀的平面的詩歌解讀,變得立體化和形象化,把詩歌內在的蘊含,利用圖景、音樂、聲音完美的融匯,使讀者身臨其境般的進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從而,更加深切的領會到詩歌的藝術之美和激蕩的感染力。尤其在解讀中華民族的瑰寶—古典詩詞方面,展現的尤其突出。相信詩電影在推介詩歌這條道路上會創造出更多的輝煌。
Q5: 能否聊一聊您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成長過程中,還記得是哪些人和事影響您喜歡詩歌嗎?
王法:童年很苦,也很多姿多彩。打鳥、釣魚、幫助祖父、祖母和家里打柴禾,六歲就下地幫助祖父割麥子。經常被鋒利的鐮刀割破腳面,即時會有一個叔叔或者大爺用旱煙面子撒在傷口上,止血消毒。(當時父親從軍在外我和祖母、祖父、母親在鄉下生活)。小村的東、南、西三面被松花江環繞,經常跟姑表二哥去江里釣魚,和同村的小伙伴去江岸的野甸子里挖野菜,采酸沫漿(一種酸酸的植物)。百靈鳥在頭頂的藍天上鳴唱…天高地闊,江水流淌,偶爾有火輪船吐出濃煙,順流或者逆流駛過,這些都留在我的童年里,難以泯滅。有時候夜里睡得早,躺在暖暖的火炕上,祖母會給我講許多的瞎話(民間故事),這些童年生活的場景在我童年的心靈里,播下了詩歌的種子,是我最早的文學和詩歌的啟蒙吧。
Q6: 您為什么寫詩?詩歌對您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王法:為什么寫詩,這一點很難回答。大概是有什么事物觸動了心弦和情愫,想傾訴一下吧。詩歌使我抵抗了許多苦難,通過對大量詩歌的閱讀,使我逐漸的加深了對世界和社會的感知和了解,詩歌使我變得聰明和堅強。詩歌賦予了我解釋世界的權利。詩歌給了我與一切邪惡、不公、霸道斗爭的武器。感謝詩歌!
詩人王法
Q7: 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創作習慣,您的寫作習慣是什么?能否結合自己的創作談一談靈感、激情、閱歷、知識、想象……哪些因素對您的詩歌創作更為重要?
王法:以我淺薄的創作實踐,認為您所列舉的這幾點“靈感、激情、閱歷、知識、想象”對于我的詩歌創作都很重要。需要補充一點的是“思想”,我認為,思想才是詩歌創作的根本要素。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詩歌。思想的深沉詩歌才會有重量。
Q8:您喜歡閱讀哪些方面的書籍?閱讀對您的創作產生怎樣的影響?閱讀與寫作有什么關系嗎?
王法:五花八門。哪些書我都喜歡。當然,文學、歷史書籍首選。功夫在詩外。光讀文學和詩歌是不行的。沒有廣博的知識怎么會有深邃的思想和開闊的視野?閱讀是積累,是提高認知能力的保證,是生命不竭的靈泉。有了深邃的思想和開闊的知識視野,才能創作出杰出的詩歌作品。
Q9: 如果您即將舉行詩歌座談會,面對您的讀者,您最想給他們說什么?
王法:閱讀-思考-寫作-再閱讀-再思考-再寫作-直至生命的終結。
Q10:能否透露一下,您未來是否有寫作計劃?
王法:正在寫一首長詩。給祖國(而非國家)、給民族、給生命和靈魂一個交代。
來源:潛溪文學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