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只改變了債務流轉路徑,沒有改變財富分配路徑。幾乎你看到的所有媒體都在說化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對,非常對,有必要也合理,但都忽略了這個點,騰出來的資金怎么用的,就是財富分配路徑。
我之前用養老金舉過例子。大概在很多年前,我們就開始用國企資金劃轉到養老金賬戶以保證養老資金池可持續運轉了,在我看來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那么多老年人要靠這筆錢養老,養老資金的缺口必須補上,再怎么強調劃轉資金充實養老資金池的合理性都不為過。
但也有問題,問題就在于有些人一個月養老金一兩萬,而有些人一個月一兩百,這有沒有討論空間?肯定有,其實一個月一兩萬都沒問題,能力強、貢獻大、交得多,拿得多也是自然,但一個月一兩百,是不是太低了,有沒有討論空間?我覺得有。這是什么問題?這就是財富分配路徑的問題,但你看有人提嗎?都沒人提,仿佛錢騰挪出來了,錢就能流進大家的口袋一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美麗的誤會?
回到化債,10萬億化債,首先是新增的6萬億限額,其次是5年累計的4萬億轉向債券每年安排8000億專門用于化債,這兩者加起來一共10萬億。化債起到的效果就是,以前每年要消化2.86萬億的債務,現在只要消化0.46萬億,這就好比你每年要還10萬的房貸,通過債務置換或者展期等等方式,現在每年只要還5000塊錢,于是原本用來還債的錢,你就可以用來消費,用來買買買,利好就是從這個空間中產生。
之所以需要化債,是地方之前借錢太猛了,明里暗里借了很多錢,產生了天量的債務,這部分債務,以前靠居民和企業部門看承接,承接的路徑就是房地產,居民借錢買房,企業借錢買地,借出來的錢,通過房地產流入地方,地方的債務轉移到了房地產企業和居民部門,但現在的問題是,居民不買房了,不買房就是不接盤債務,地方之前借的錢就只能硬著頭皮還。
以廣州為例,2024年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了85%, 這么點錢,老實講,如果債務不展期,可能連利息都還不上。
居民不接盤是導致地方債務壓力陡增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既然居民不接盤了,就要想辦法從其他路徑弄錢來,否則地方疲于應對債務,會影響整個體系的運轉效率,再加上沒錢鬼知道會有什么奇招出來,最近火熱的遠洋捕撈就是奇招之一了,所以,必須得化債,用長期的低息債,置換短期的高息債,騰出資金空間,這是每個國家每個經濟體都會用手段,沒毛病。
但本質上,化債改變的是債務轉移路徑,以前是轉移給居民部門,現在是轉移到未來,通貨膨脹是必然趨勢。沒有改變的是財富分配路徑,也就是化債騰出來的錢,怎么花的這個問題,以前是大基建和各種項目,在這種分配路徑里,地方負責投錢,能夠接到項目的極少部分群體能夠接到很多錢,大多數人只能接到勞動力市場的報酬……不講太多了。 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我們的個人奢侈品市場快干掉美國了,但整體的消費市場規模, 坦白講還不到一半。
根據海關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們對外貿易產生順差的前三經濟體分別是東盟、歐盟和老美,所謂貿易順差就是出口賣出去掙的錢,大于從那邊進口買的錢,屬于賺錢部分,但現在特朗普上臺了,必須要擴大自己的消費市場規模……只改變債務轉移路徑是不夠的。
-END-2024年11月11日-
很多東西文章不能直接發,歡迎加朋友圈嘮嗑: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B站,小紅書)
*歡迎左側一鍵轉發至朋友圈,同時右側在看與點贊
歡迎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