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儲觀察 | 科技熱點關注】
國內數據存儲行業一直不是很火熱,原因有兩個。一是存力不如算力那樣有行業地位,重視度不夠高。二是數據存儲行業并購、戰略合作的事件實在不多,新聞話題性也不太足。
2024年10月,終于有件數據存儲行業的大事發生了——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數據存儲專業委員會正式在北京成立。專委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擔任名譽會長,他長期從事并行/分布處理、大規模數據存儲系統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存儲院士。
由鄭緯民院士領銜,同時囊括了中國存儲產學研的主流群體,勢必將進一步提升存力地位,甚至與算力并駕齊驅。會長單位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為什么不是其他存儲廠商?同時我也很好奇,為什么中國存儲行業的兩大頭部廠商突然“聯手”,要給存力抬咖?
數智風口正盛,
中國存儲產業如何乘勢突圍?
中國存儲產業發展了若干年,當前進入數智時代,存力需求日益增長。據IDC、Gartner等第三方咨詢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存儲產業規模將大幅增長,上游產業鏈產值預計超過2600億元,中下游產值則超過8000億元?。
一方面,中國用戶有著大規模的存儲應用場景,這是對存儲廠商的技術、產品與方案的最直接檢驗。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出海的大趨勢已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強大算力支持出海企業以及當地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強勁的存力與之匹配。中國存儲廠商立足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全球。因而,不斷提升中國數據存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打造存力中國造的國際名片正逢其時。
誠然,在數智化轉型的驅動下,中國存儲產業正在走一個新的歷史性的風口。打造全球影響力勢在必行,中國存儲產業該如何破繭而出?
在重要行業發展時期,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發展量化指標,我國存儲總量超過1800EB,先進存儲容量占比達到30%以上,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達到100%。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出臺了有助于存儲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如發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聯合發布《信息化標準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7年)》。
雖然國內存儲產業的發展有了政策性指導方向,但是,在此之前,存儲廠商之間的競爭依然十分激烈,在重要行業的存儲項目搶奪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畢竟友商相見,分外眼紅。在市場競爭的驅動下,存儲廠商各自為政,更難談及行業攜手、打造存儲標準等有助于存儲產業加速發展的好事情。
基于此,國內亟需形成一個真正有利于加速存儲產業發展的專業行業組織。中電標協存儲專委會的成立,不僅有助于國內主流存儲廠商之間的攜手,比如像華為、曙光等這樣的產業領導企業也可以攜手起來,抱團合作,同道同行,從而帶動國內存儲產業上下游共同發展。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國內主要ICT企業、應用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參與進來,從而形成產學研一條龍的資源聚合,以及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進一步完善與繁榮產業生態,促進中國存儲加速走向全球,提升中國數據存儲產業在全球舞臺上的整體影響力。
就此而言,在面對國外存儲巨頭的直接競爭中,國內存儲產業發展有了新的希望與方向,破繭在即。那么如何破繭而出呢?
全球存儲觀察分析認為,基于中電標協數據存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可以依托政策推動、行業攜手、標準完善、生態共建等多個方面努力,聚合資源整體出發,這樣可以形成一股源自中國原創的存儲力量,然后積極參與到全球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大潮中,構建起中國存儲產業的獨有優勢。
為此,也需要謀定數據存儲的未來戰略,構建完善、成熟的存儲標準體系,建設健康有序的整體存儲生態系統,增強先進存儲技術的創新能力,進而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同時,以數據存儲專業委員會為契機,激發出國內主流存儲廠商協同合作的聯手效應,發揮出領導性廠商的行業帶頭與技術突破的優勢,促進中國存力的價值提升,實現中國存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獨行到合力,
會長單位為何是華為與曙光?
作為中電標存儲專委會的會長單位,自然必須在存儲產業中具有一定的自研引領性、競爭力和預見性。
在數據存儲行業,國內確實有不少公司,然而真正算得上自研的頭部廠商,其核心代碼必須得自研,擁有自研核心技術,不能采用ceph、lustre等國外存儲軟件進行再創新。毋庸置疑,唯有核心代碼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國存儲產業才會有希望。
華為、曙光等屬于國內在數據存儲領域開啟自研非常早的代表,華為在2005年開始自研SSD,2007年推出第一代企業級SSD產品。在存儲技術方面,2002年華為就開始圍繞中高端存儲、文件存儲等進行自研。2019年前后,全面升級高端存儲架構。在2023年,Gartner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外部存儲市場報告顯示,華為在全閃存(SSA)全球市場中大幅增長33.6%,拿下全球全閃存市場份額季度第一。近年來,華為創新推出全球首款基于AI芯片的高端全閃存OceanStorDorado。華為存儲的成功表明,在數據存儲技術與產品發展路線上,不僅需要長期投入研發,而且更需要堅守原創自研的存儲之路,這樣才能打造中國存儲的全球競爭力。
曙光在存儲領域的開拓早在2004年,從支撐石油勘探場景開始堅定選擇自研路線,致力于解決中國存儲產業的底層技術難題。為滿足曙光先進計算服務器對高并發IO存儲的需求,2009年ParaStor正式誕生,并在多年的市場磨練中持續升級ParaStor的整體能力。
2022年11月,曙光ParaStor打榜IO500刷新世界紀錄性能提升146%,登頂全球存儲性能評測NO.1。
2024年,曙光再次升級ParaStor為“智存”,成為“最懂AI的存儲”,同時更基于獨創的Nexus Matrix矩陣互聯架構,在全閃存陣列的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推出全球首個億級IOPS集中式全閃存陣列:FlashNexus集中式全閃存儲,將NVMe端到端全路徑優化的技術直接平移到集中式存儲,這是曙光的獨創。
在集中式、分布式兩條存儲技術路上,曙光存儲始終堅持長期穩定的研發投入,堅守自研創新,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努力保持技術領先,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曙光這樣一系列的舉措不僅讓產品可以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而且也在引領中國數據存儲行業的標準發展。
在當前數智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曙光存儲在2023年率先提出“先進存力”并得到了業內廠商、用戶的認可。在存力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下,傳統計算架構正失去競爭力,先進存力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將開啟“萬物皆數據”“無數不計算”“無算不智能”的新計算時代,滿足市場對數據存儲的容量、性能、安全和產業化需求,加速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實現“數盡其用”等訴求。
發展先進存力,需要在研發上的長期投入,更需要在人才隊伍組建與培養上,構建上千人專業存儲團隊,以及產學研的經驗積累。當然最早在國內宣布組建千人存儲研發隊伍的企業當屬華為,目前華為存儲的研發隊伍已超過了千人,并且在研發布局上也有了全新的方向。作為最早做分布式存儲自研的廠商,當初曙光存儲初始團隊才5人,如今也發展成千人規模的存儲專業研發中心。從研發上布局全閃存存儲、分布式統一存儲、多控統一存儲、高密度存儲服務器、備份一體機等多種存儲領域,打造先進存力中心,推動產業數智化加速發展。
可見,強強聯手方能制勝,華為與曙光合力推動中國存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升級,有助于引導產業協同創新,促進上下游更廣泛的合作,形成“先進存儲中國造”的全球影響力。
數智時代,
先進存力能否為未來代言?
當前,國內存力發展現狀值得重視,從2021年開始,中國存力缺口越來越大。預計到2025年,將有超過420EB的巨大存力缺口亟待補充。存力供應在量的層面上嚴重不足,特別是先進存力比重偏低,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亟待提升。在AI大模型時代,面對存力當量巨大、模型訓練困難、存力成本高昂等存力挑戰,亟待打造極致高效的存力系統。東數西存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著調度難、利用難、管理難等困難,制約著數據要素流通應用。
由此可見,在重算力輕存力、存力占比過低、重容量輕性能和數據流動困難的現狀下,打造先進存力是促進數智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勢所趨。沒有先進存力,算力就會被拖后腿,存算協同就難以實現。
對于先進存力的定義,曙光認為先進存力是構建數字基礎設施的核心條件之一。作為企業級存儲中更加先進的存力,面向“海量、高效、融合、安全、綠色”五大客戶價值,以“大容量、高性能”為基礎,以“先進介質、高效架構”為支撐,先進存力正被應用于更廣泛的關鍵場景的存儲能力。
大容量與高性能是數智時代的存力剛需,聚焦存儲容量的大小以及存儲設備每秒的讀寫次數(IOPS)。先進介質主要是以SSD為代表的半導體介質。高效架構的設計需要以數據為中心的架構,如Diskless等。與此同時,推進開放生態,實現存儲支持與多云、容器的對接,實現數據共享數據流動,存儲可以服務于分布式數據庫、大數據、AI等新興應用。
此外,在綠色能效方面,需要更好地實現硬件高密、數據縮減、多協議數據互通。兼顧安全可靠,實現存儲自主安全可信,提供防勒索、國密加密、數據安全流轉等更多原生安全能力。
總而言之,先進存力整體特點與優勢包括一平臺多協議、全域數據流動、應用親和、綠色節能、安全可靠五大關鍵點。當前,先進存力對典型行業的支撐作用顯著,已成為金融、電信、政務、制造、醫療、科研、安防等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在保障金融交易穩定性和數據安全、優化運營商資源利用、提升政務履職能力、促進醫療資源共享、助力科研數據分析、提升監控安防能力以及優化云和互聯網資源配置等方面,先進存力越來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全球存儲觀察分析認為,從發展趨勢來看,無AI不計算,無計算不存儲,先進存力有望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加速發展,先進存力正成為支撐各行業數智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先進存力作為智能經濟時代的核心ICT使能技術,具備極為可觀的發展潛力,未來有望發展成為千億級的ICT使能產業。
據《2024年先進數據存力白皮書》介紹,預計到2030年,全球先進存力產業的發展潛力至少能夠達到2500億美元,中國作為全球算力排名第二的國家,屆時中國的算力有望超過35 ZFlops,具備打造千億美元級先進存力底座產業的條件。
很顯然,當前,先進存力不僅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且下一步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未來也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雖然國內存儲廠商與全球存儲巨頭比依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差距,但可喜的是,中國存儲廠商在全球存儲市場不僅嶄露頭角,而且越來越多的創新技術為先進數據存儲提供支持,在推動國內存儲市場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成為了全球存儲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與貢獻者,“先進存儲中國造”的影響力也正變得越來越大。
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全球存儲觀察 |全球云觀察|科技明說|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