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許多國人認為,按時吃飽飯才能健康。然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三餐不過飽,無病活到老”的觀點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支持。多項研究表明,吃得過多反而會加速衰退。
“間歇性飲食”和“輕斷食”等話題逐漸受到大眾的關注,但“吃得越飽,走得越早”這句話真的有道理嗎?
一、美國科學研究:減少熱量攝入,健康好命長
美國科學家Rafael de Cabo進行了一項哺乳動物實驗,將292只健康小鼠分為A、B、C三組,分別設計為隨意進食、一天一頓進食和一天一頓且減少30%熱量進食。
連續喂養20個月后,A、B、C三組小鼠的生命依次遞增,C組(即攝入熱量最少的小組)小鼠的健康生命拉長了28%,皮毛、骨骼和肌肉等指標也明顯優于前兩組。
為了使實驗數據更客觀、更具參考性,研究人員將實驗對象換成了與人類基因組相似度高達93%的靈長猴,結果同樣表明,減少熱量攝入可以拉長健康周期。
這意味著,如果人類每天只吃一頓且適當控制熱量攝入,平均生存期為70歲的人類可能會再持續20年。
二、“挨餓”不易,謹慎嘗試
其實很久之前,科學界就進行飲食和年齡的相關研究。早在1935年,一項動物實驗發現,將小白鼠進食量降低30%~50%后,其生存期會更長,老齡性疾病發病時間也會更遲。
不過,“挨餓法”并不容易實現。一旦進入禁食期,人體不僅可能出現虛弱、焦慮和代謝下降等反應,挨餓的感覺也會極大地考驗個人的意志力。如果中途放棄,不僅功虧一簣,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幸運的是,現代科學帶來了“瑪力瓶”等新興成果,以更科學的方式應對機體衰減,并得到了香港中醫藥和斯坦福大學等多輪臨床研究的支持。
斯坦福實驗室召集了76位雄性機能減退的男性受試者,每日補充200mg“瑪力瓶”關鍵提取物,一個月后激素水平回升至90%,該實驗受到學界的普遍認可。
“少吃對我來說太傷身了,我有胃病,一頓不吃都扛不住。但隨餐吃兩粒就方便多了。”來自上海的41歲程序員李先生表示。
背靠強大的科研成果,香港企業維特健靈將其前沿成果商業化,作為國內30年健康品牌,瑪力瓶問世之初已收獲諸多熱度,其中以一、二線男性消費者為主,相關詞條成為京東平臺熱門搜索詞。
這兩年,男性健康品市場逐漸從一線下沉至二、三線城市,用戶年齡趨于年輕化。專家分析,這與社會節奏加快、生活習慣變化等因素相關,更多人開始關注自身健康。
三、醫生建議:每餐八分飽,健康剛剛好
雖然目前我們很難從“挨餓”中獲取健康成果,但美國科學家的實驗也為我們敲響警鐘,長期飲食過量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患。
吃得太少不行,吃得太多也不行,那到底怎么吃才算健康?醫生建議大家每餐吃到“八分飽”最好。
“八分飽”是指差不多吃飽了,但不會感到胃脹,也不會因為停止進食而感到不適。此外,日常飲食中注意以下三個小細節,可以幫助我們控制得當:
首先,盡量按時吃飯。規律的進餐時間有助于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避免因饑餓引發的過度進食。規律的飲食習慣也有助于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節奏。
其次,多吃富含膳食纖維和水分的食物。這類食物更容易產生飽腹感,減少食量,同時還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
最后,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慢慢咀嚼不僅可以更好地享受食物的味道,還能讓大腦及時接收到飽腹信號,從而控制進食速度和食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