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車如人生,有起有落。
誰能想到,這家叱咤汽車工業百年的巨頭,如今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只是半年,僅新能源項目就巨虧180億。
最近,這個汽車巨頭又宣布的了,將要開啟全球大裁員、關廠、砍項目……
圖片來源:North Country Public Radio網站
-<福特曾經的興盛>-
121年風雨兼程,福特可以說是汽車工業的常青樹。
他們帶來了現代文明的象征T型車,也開創了汽車裝配流水線。
如果沒有福特,沒有流水線,也許今天買輛車還是皇帝的專利呢!
福特汽車
當年福特第一次進入中國,可是孫中山先生曾親筆寫信邀請老福特來華建廠,想借鑒人家的先進技術搞實業救國呢。
一直幾十年后,當中國終于打開國門,迎來了新時代的春天,鄧公馬上就向福特拋出橄欖枝,希望能引進福特的技術搞合資。
這一次,福特可沒讓鄧公失望,火速成立中國事務部,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落地的外資車企。
當年的報紙
就這樣,福特成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領路人。
跟著中國經濟一飛沖天,福特在中國的好日子也來了!
和江鈴、長安結成聯盟,福克斯、蒙迪歐、全順滿大街都是,127萬輛的驚人銷量,差點就把豐田給壓下去了。
這一刻,福特在中國市場的光芒,絕對不遜于長城上的紅旗!
但商場如戰場,機會稍縱即逝。
正當福特沉浸在輝煌里,中國的汽車市場來了個急轉彎,增量不再,存量競爭才是王道。
福特的“好日子”到頭了……
福特
-<福特如今的情況>-
時過境遷,當年的"常青樹",如今卻搖搖欲墜。
就像股市的K線圖,2016年福特中國銷量直沖云霄,觸及127萬輛的巔峰。
轉眼就急轉直下,2022年已跌至49.5萬輛,今年還在繼續滑坡。
誰能想到,堂堂百年巨頭,竟也有今天?
近三年在華市場,福特硬生生虧掉10個億美金!
這錢燒得,不得不讓人驚嘆資本家的氣魄。
再看他們的電動車部門,那才叫一個慘不忍睹。去年一整年,虧損47億美元,平均每賣一輛車就虧13萬美金。
更可怕的是,今年這個大窟窿非但沒填上,反而越挖越大,只是今年上半年電車部門虧損就達到了25億美元,也就是180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Dailywrap網站
這其實和福特新能源汽車在國內銷量有一定的關系。
目前他們在國內只有兩款新能源車,銷量慘不忍睹。
就拿他們的純電動SUV“電馬”來說,一個月只能賣個兩位數,估計走在大街上,十天半個月也見不著一輛。
不過在全球范圍內,福特好歹還能保住面子。
福特車牌
第三季度,他們的營收居然超出了預期,沒想到緊接著福特就下調了全年利潤預期,只給自己留100億美元。
這其中的艱難,恐怕只有福特自己知道。
而且如今全球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產能過剩又成了大問題。
如此經營百年的汽車巨頭,到底是怎么走到了這一步了呢?
2025款Mustang Dark Horse
-<背后的原因>-
百年巨頭,何以至此?
福特身陷泥潭,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不想被時代淘汰,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可惜福特偏偏忽略了這個道理,瞧瞧他們的產品線,福克斯、蒙迪歐都好幾年沒更新過了,放在十年前可以說是經典款。
福特福克斯
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中國車市,自然是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在全球新能源浪潮席卷而來的當下,轉型電動化成了企業的當務之急。
而福特在這場關乎未來的大戰中,他們顯然還沒擺脫過去燃油時代的桎梏。
看看那幾款不溫不火的電動車,福特在電動化的道路上,恐怕要落后競爭對手一大截了。
福特繼續減緩電動化轉型
保守,或許是福特近年來最大的通病。
在當下這個一勝即洗牌的時代,敢為人先,敢打敢拼,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但福特似乎過于看重眼前的財務報表,一味地收縮戰線,縮手縮腳,在產品和市場上投入的遠遠不夠。
結果就是既失去了未來,也失去了現在,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福特
全球化的市場本該是雙刃劍的利器,在福特手里卻成了自討苦吃的砒霜。
一味依賴全球平臺,使福特缺乏針對性的本土化產品。
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而獨特的市場,“萬金油”式的平臺戰略,注定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本土品牌的異軍突起,無疑給了福特致命一擊。
而為了保本,裁員、關廠、砍項目是無法逃開的道路,而福特也是這么做的。
他們開啟了一場涉及全球的裁員行動,這一次的計劃中,將有接近8000人失去工作。
裁員公告
并且將已經準備很久的三排電動車項目,直接砍掉了。
他們認為這款車沒有辦法在短時間里獲得盈利。
不過有一個巧合,這一次福特大量裁員的名單,和將要關閉的工廠都有德國一份……
福特展臺
-<裁員的又是德國>-
一說起車企裁員,德國幾乎都是首當其中。
昔日那個“歐洲工業心臟”",如今卻成了眾矢之的。
一波接一波的裁員,一陣又一陣的關廠,讓這片土地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
科隆
科隆,這個千年古城,百年來都是福特的歐洲大本營。
整整12000名工人,日日夜夜地忙碌在這里,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全球車市的動蕩,福特終于按捺不住了。
一紙公告,就計劃將裁員2900人,占據了工廠中四分之一的比例。
抗議中的工人
而這也不是德國第一次經歷關閉工廠,裁員的情況了。
就連大眾這個德國的企業,也在計劃關閉德國的3家工廠,裁剪的人數也將達到上萬人。
為什么偏偏是德國?答案其實再簡單不過了,人太貴,電太貴。
德國人的工資水平,在歐洲可以說是一騎絕塵,再加上天價的電費,企業還怎么活?
德國的汽車工廠
這些裁員決定,自然是遭到了德國員工們的強烈發對,畢竟歷史上,德國的汽車廠幾乎從未關閉過,如今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或許不久的將來,德國車廠的大門,真的要緊閉了。
德國的汽車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地震。
而這場地震,恐怕還將波及整個德國經濟。
德國大眾
有機構發出警告,2024年德國經濟將連續第二年衰退,而汽車業的動蕩,無疑是導火索之一。
曾幾何時,德國模式曾經是全球的楷模。
強大的工業,發達的科技,還有那令人艷羨的福利制度。
可是如今,這個模式卻成了企業的枷鎖,高福利變成了高成本,技術優勢變成了轉型障礙。
德國汽車工廠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德國已然失去了昔日的優勢。
裁員,降薪,關廠,這些在德國幾乎聞所未聞的字眼,如今卻變成了家常便飯。
德國制造,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
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考驗,更是一場關乎未來道路的抉擇。
德國工廠
-<結語>-
風雨百年,福特的興衰史,映照出整個汽車工業的滄桑巨變。
這個百年巨頭,曾以一己之力開創了流水線生產,引領了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
然而時過境遷,當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來,昔日的先驅者卻成了時代的迷途羔羊。
福特的百年沉浮,給也給我們留下諸多啟,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的前進才能夠追趕上時代的步伐!
信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巨頭宣布:關廠!裁員!
中國汽車報——福特歐洲裁員4000人,受傷的又是德國
界面新聞——中國市場銷量暴跌63%,福特汽車正在經歷一場“潰敗”
財聯社——賣一輛電車就巨虧13萬美元!福特Q1財報揭露電動車轉型之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