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成一部完美的《物種起源》,達爾文花費了近40年的時間,通過不斷研究和實驗來驗證他的構想。
可見《物種起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著作。小獵犬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中轉站,更重要的是他的實驗。
新書《達爾文的后花園》致力于向人們展現他物種起源理論的完整發展脈絡。他是怎樣通過實驗、標本、相關思想著作中汲取靈感,最后論證他的理論。
達爾文的研究
達爾文對生物研究的興趣并不是從小獵犬號開始的,而是在更早的時候。
他在愛丁堡大學里度過了有趣的時光。愛丁堡大學的啟蒙思想與精神影響著他探究真理的熱情。他發現了自己對動植物的熱愛,尤其是對植物動物形態分界不明的生物有著興趣。
他當時認為最好能為他們明確一下,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可惜他的導師剽竊了他的一部論文,他不愿意留下導師身邊繼續研究。
他父親認為他沒有辦法成為一個醫生,出于對他生計的考慮,決定將他送到了劍橋大學。興許將來他可以成為一個牧師,而牧師通常可以是博物學家,這倒是很吻合他的興趣。
在劍橋大學,他發展了一個有趣的愛好——收集甲蟲。他會雇傭別人替他搜羅各種細少見的甲蟲。甲蟲的多樣性令他著迷。
在劍橋大學期間,他認識了植物學家亨斯洛,由此他了解了植物學。同時考慮到今后對植物學研究,因此去學習的地質學。
總之,要研究生物多樣性知識一定是龐雜的,正是這一份龐雜激發了各種靈感。
比如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對物種發展的影響。
所以說跨學科學習還是很重要的。
圈子很重要
最初小獵犬后的航行與達爾文無關,當時船長找的是亨斯洛。只不過這個牧師有一個龐大的家庭需要照顧,所以只能放棄這次航行。
不過達爾文并不是第二替補,他是第三替補。因為亨斯洛找了另一個牧師詢問,但人家考慮了許久,覺得不能耽擱自己的牧師工作,最后兩個人一起推薦了達爾文。
要是沒有他們,達爾文就不會去航行,日后就不會有《物種起源》。
這一次的行情徹底拓寬了他的視野,許多書本中的推斷和知識得到了實際的驗證。有一些是真的,另一些則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在看到這些現象后,他腦子里不斷出現疑問。他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日后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不得不說達爾文的圈子很厲害, 達爾文一路航行,一路寫信給朋友,告訴他們各種見聞與研究成果。
這些忠實的朋友將他的發現都發布了出來,等他回到英國,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名人?!還成了出版社的香餑餑,接了好些撰寫要求。這些都和他的旅行見聞有關。
你以為圈子的力量就到此為止了嗎?
并不是。
達爾文前后40年的研究,他的圈子深刻地影響著他。
達爾文先后研究過蜜蜂、蘭花、藤壺、雜草、植物的種子、鴿子、藤本植物、蚯蚓。
有時候一些珍貴的植物標本,他沒有辦法弄到,就會寫信給他的朋友們,尤其是胡克,詢問能否給他弄來一些,這樣他可以親自培養觀察做實驗。
可見強大的人際關系網對他的研究有多重要,大量的數據都來源于實驗,而沒有這些朋友提供樣本,又怎么能做實驗呢?
另一群重要的幫手就是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和孩子們,他家的龐大親屬。
他在研究蜂蜜時,為了明確蜂蜜飛經的路途究竟有哪些地方,于是讓孩子們確定路線,并在沿途站崗觀察。
研究蚯蚓時,妹妹的女兒成了他的幫手,專門研究家附近的蚯蚓并寫下觀察日記寄回給達爾文。
結語
《達爾文的后花園》十分詳細地介紹了達爾文理論形成的關鍵節點與相關實驗,但它不會枯燥地說達爾文第一步做了什么,第二步做了什么。
它實際是一本非虛構著作,記錄達爾文跨越40年的研究。以實驗為中心,涵蓋他的人際交往、理論思想變化,以及一些家庭生活變化。
特別有趣的是每一章結尾,作者都安排了一個相關實驗復現達爾文的研究。只是似乎沒有條件進行……
【文/云玖弋】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