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澳大利亞正式通過法案,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即使獲得家長同意也不行,由此成為全球對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立法最嚴的國家。這一舉措在廣大家長中引起廣泛議論,如今,孩子玩手機、上網已經成為家長頭疼的問題。
隨著網絡移動時代的到來,使用社交媒體越來越普遍。社交媒體包括抖音、微信、微博、快手、論壇等等,涉及圖文、視頻、直播等種類型。11月底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論壇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底,未成年網民規模上升至1.96億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7.3%,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當代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
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正成為世界性話題。但相關研究表明,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帶來的危害至少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可能導致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郁癥和焦慮癥。研究顯示,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更差,幸福感更低。網絡騷擾和網絡暴力現象也可能導致青少年抑郁問題。
二是社交媒體的使用可能會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專注力下降,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效率,從而導致學業成績的下降。三是社交媒體上的虛擬交流可能會削弱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導致他們在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時感到困難。四是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可能會影響青少年的睡眠質量,導致睡眠不足,進而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此外,長期使用社交媒體可能會影響青少年大腦的正常發育。
2年前,美國西雅圖學區就以社交媒體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為由,起訴了多家科技巨頭,這也是美國第一起由學區提起的此類訴訟。起訴書稱,被告利用了年輕人脆弱的大腦,讓數千萬學生陷入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平臺的正反饋循環中。報告指責科技巨頭惡化了孩子們心理健康和行為障礙,包括焦慮、抑郁、飲食失調和網絡欺凌,加大了教育學生的難度等。
解決未成年人沉湎社交網絡問題,“或已成為世界上任何政府都無法實現的目標。”澳大利亞通過最嚴厲的法律,目的是“希望年輕的澳大利亞人能擁有童年。希望父母放心。希望他們能進行交流(年輕群體之間的交流)而不僅僅是通過設備。”
當然,能像澳大利亞這樣通過法律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的國家只是個例。當前,未成年網民使用社交網絡更加頻繁,他們更熱衷于交流網絡流行文化、網上消費活動更加頻繁、玩小游戲的人數增多,互聯網已成為未成年人重要社交手段。
未成年人使用社交網絡肯定不能一禁了之,而應積極疏導應對,積極解決未成年人網絡依賴問題,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合理規劃健康的娛樂方式,幫助未成年人遠離低俗不良內容,推動防沉迷系統廣泛應用等。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