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A股“牛短熊長”的尷尬局面,正在步入歷史。
A缺乏資金“壓艙石”的情況,正在得到顯著改善,各路聰明資金找到了挖掘中國股票的新路徑。
這個路徑就是中國版的“標普500”——中證A500指數。
近一個月時間,全球超過千億元資金逐漸流入了這個寬基指數,這在A股歷史上十分罕見。
史詩級行情醞釀中
今年9月下旬,中國股市出現“暴力上漲”的行情,大大超出全球投資者預期,指數漲幅冠絕全球。
市場預期的大幅轉向,與我國政府推出的穩增長政策有緊密關系,風險偏好快速回升。
如今,A股每天萬億成交量,已經屬于“稀松平常”之事。
即便經歷了顯著的修復行情,A股依然是受到資金低估的市場。比如:多數行業在這一輪熊轉牛行情中修復了估值,但超六成的申萬一級行業估值仍位于近十年來50%分位數以下。
特別是近一個月A股迎來了調整,權益資產的估值吸引力再次抬升。
然而,諸多投資者并沒有真正享受到過去兩個月的火爆行情,受限于此前權益倉位過低、信心不足等影響。很多投資者依然躊躇于“是否入場”的選擇題中。
實際上,判斷權益市場的底部和頂部,就要看“大多數人”的投資情緒,很明顯當前依然是情緒相對低點。
換言之,A股的史詩級行情依然在醞釀中,自然當前仍處于市場相對底部位置,對中小投資者而言是“積攢籌碼”的絕佳試點。
風向在悄然變化
9月23日,A股市場出現了重大變化:中證A500指數橫空出世,之后數個交易日A股演繹了超預期的強勢上漲。
實際上,A股投資者有了嶄新的“對標物”。
中證A500指數被諸多業內人士視為A股新旗幟指數,編制理念與國際接軌,有望成為A股的“標普500”。
熟悉全球股票市場歷史的投資者想必知道:中長期優質資金追逐股票指數,美股標普500就是各路資金“緊盯”的對象,這是美股“長牛”的重要基礎。
“股神”巴菲特多次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建議投資者持有上述指數基金,而不是購買個股,也不是搶購明星基金。
換言之,流入指數基金的資金越多,這個國家的股就能保持著長期繁榮,投資者自然能夠從指數投資上獲得“長贏”。
那么,中國基民會發出一個疑問:此前不是大量資金追逐滬深300指數基金嗎?
其實不然,風向在悄然變化。
中證A500齊聚中國龍頭上市公司,指向“新質生產力”領域。拆分來看:中證A500指數前五大行業分別是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銀行、醫藥、食品飲料。相比而言,滬深300指數在銀行、非銀金融、食品飲料等傳統行業集中度較高。
具體來說:這個指數的“專精特新”公司占比達高達36%,工業、信息技術、原材料、醫藥衛生、通信服務等“新質生產力”代表行業。
換言之,中證A500指數在立足優質藍籌的同時,也兼顧了新興成長產業,成為未來全球資金配置A股的主要流入方向。
相關研究顯示,無論是從近6個月、近1年的時間維度,還是近5年、近10年時間維度進行觀察,中證A500的收益率基本都跑贏了同期滬深300指數。
另據東財Chioce數據:自今年10月14日首批中證A500ETF上市以來,僅一個月時間,已有6只基金的規模達到了百億元量級。
不止于此。全市場A500聯接的基金數量達到30只,整體規模邁過2000億元大關。
測算發現,2004年12月末至2024年10月末,中證A500歷史年化回報率為8.25%,這個收益水平在全球居于頭部位置。
由于ETF具有費率低廉、運作透明、分散風險等多重比較優勢,投資者以指數投資的方式參與股市,可以將家庭資產理性配置于最優質的權益資產上,構筑資金護城河,A股長期牛市則擁有強大“基本盤”。
“聰明錢”搶籌
如今,指數投資在A股越來越火,“國家隊”更是搶占先機,紛紛買入指數基金。
綜合公募運作報告透露的信息,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持有至少20只權益指數ETF,社?;?、保險組合、券商自營等重要資金力量,也不斷將資金注入股票指數。
疊加海外對沖基金亦是從指數基金角度配置中國股票,不同的資金力量同時買入A股指數,共同構筑了中國股票市場的“壓艙石”。
過往,投資者往往自己選股票,或者追逐明星基金經理操盤的產品,而現在A股進入了“買股票不如買指數”的時代。
投資者可以“一站式”買入A500指數,借此以長線的眼光配置權益資產,規避選擇困難癥。買指數,就需要將資產委托給值得信賴的公募管理人。
從A500指數發布到產品發行,僅僅兩個月時間,這個核心資產指數已經成為A股核心寬基指數。數據統計顯示:中證A500至今已有多達82只基于A500指數的基金產品申報,包含22只ETF產品和60只場外基金產品,這在A股指數基金歷史上較為罕見。
尋求捕捉A股長線機會的投資者,可以將目光關注于規模超百億的嘉實中證A500ETF(場內簡稱:A500指數ETF,基金代碼159351)。此外,這只ETF有聯接基金,A類份額代碼022453、C類份額代碼022454,投資者可以從嘉實官方渠道和代銷渠道進行申購,該申購已于11月26日打開。
身處ETF大時代,投資者入市方式已悄然生變。近期,不少投資者已借助指數基金入市,個人投資者從直接投資股票逐步轉向投資ETF,交易行為或更為理性,優質標的的投資價值將得到更為充分的挖掘,市場定價效率或得以提升。
※此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