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北窗(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數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貶官朗州司馬,劉禹錫沒有官舍可居,沅水之畔,招屈亭旁,秋風中的數間茅屋,即是他的起居之所。
因為永貞革新,他遭到唐憲宗的忌恨,所以,縱有恩赦,八司馬也不在量移之限,既然回不去,那就好好生活,寄情山水間,以詩文慰藉身心。
劉禹錫性格開朗,可他聽不懂朗州的方言,上司和同僚,對他這個貶謫官員只有客氣,鮮有親近,愁極竟無人可語,所以他渴望友人詩酒唱和。
“杏花榆莢曉風前,云際離離上峽船”元和八年(1183年)春,好友竇常出任朗州刺史,未及到任,途中就先寄詩與劉禹錫,這讓他喜出望外。
竇常,字中行,溧水令竇叔向之子,是劉禹錫的好友,昔日二人曾經同朝為官,他的到來,猶如一縷春風,讓謫居此地八年的劉禹錫滿心歡喜。
那日,竇常在郡齋宴客,席間還令舞女跳了柘枝舞,宴會結束后,劉禹錫回家見案頭元稹和張署來信,遂給竇常及二位好友同寫下這首酬答詩。
分憂馀刃又從公,白羽胡床嘯詠中。
彩筆諭戎矜倚馬,華堂留客看驚鴻。
渚宮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幾叢。
若問騷人何處所,門臨寒水落江楓?!?劉禹錫《酬竇員外郡齋宴客偶命柘枝,因見寄兼呈張十一院長、元九侍御》
簡譯:
您為國分憂,處理政事游刃有余,您手執白羽扇,坐在胡床上吟詠詩歌。
您文思敏捷,草擬軍書,一揮而就,華堂上欣賞您的風采,如驚鴻一瞥。
元侍御雖貶江陵府,但來日可期,張十一院長雖罷澧浦,但留下了善政。
若問我這個文人在哪里,門對寒水,江楓飄落,那里就是我居住的地方。
賞析:
此詩的標題交代了地點、事件、人物和起因,參加了竇常的宴會,欣賞了柘枝舞,回來看到好友來信,一并寫詩酬答。
竇員外即竇常,曾擔任水部員外郎,故稱竇員外,柘枝舞是彼時盛行的少數民族舞蹈,見寄則是看到元稹和張署來信。
張十一即張署,行十一,唐朝員外郎、御史、遺補等相呼為院長,永貞年間,張署和劉禹錫同為監察御史,故稱院長。
元侍御為元稹,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春,元稹被提拔為監察御史,奉命出使劍南東川,所以劉禹錫稱其元侍御。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前兩聯是對竇常才能的贊譽,頸聯是對元稹和張署的安慰和鼓勵,尾聯寫自己的處境,積極曠達。
分憂馀刃又從公,白羽胡床嘯詠中。
彩筆諭戎矜倚馬,華堂留客看驚鴻。
竇常這個人有意思,考中進士后不求入仕,隱居廣陵講學著書二十余載,杜佑鎮淮南時奏其為校書郎,他才出為節度參謀。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竇常56歲,從湖南判官入朝升任侍御史,而后又轉任水部員外郎,出任朗州刺史時已經58歲。
竇常有才能,文韜武略,善于謀劃,出任朗州刺史三個月后,又兼任節度判官,輔佐荊南節度使嚴綬平蠻,并取得了勝利。
這就是詩中說的“分憂”之事,他不僅有軍事才能,文筆好,草擬軍書,一揮而就,而且他還是風度翩翩的儒雅之人。
竇常既能游刃有余地破敵,也能舉重若輕地處理政務,輕搖羽扇,閑倚胡床,出口成章,故劉禹錫稱見他如驚鴻一瞥。
“諭戎”即“馭戎”,指執掌軍事,“倚馬”典出《世說新語箋疏》,指倚著戰馬立時寫成,比喻文思敏捷下筆成章。
渚宮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幾叢。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越職處置河南尹房式違法亂紀,被召回罰俸,因途中與宦官起沖突,被貶江陵府士曹參軍。
渚宮是楚國宮名,代指江陵,油幕是涂油的帳篷,借指將帥的幕府,元稹初入仕即授左拾遺,有才能,唐憲宗賞識他。
出使劍南東川,更是不懼權貴,平反了許多冤案,白居易贊他“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申”。
遭貶只因其鋒芒太露,觸犯權貴,引起宰臣不滿,但皇帝還是青睞他,起復是遲早的事,所以劉禹錫勸他要靜待佳音。
澧浦指澧州,現在的湖南省常德市,張署任澧州刺史期間,為保護百姓利益,拒絕執行不合理的稅負要求而被貶縣令。
張署與韓愈是患難之交,他剛直不阿,只因為民請命,而三遭貶謫,韓愈在其祭文中稱他是“君德渾剛,標高揭己”。
“甘棠”即“甘棠遺愛”,此典出自《詩經·召南·甘棠》,相傳周召公巡行南方時,曾坐在甘棠樹下為百姓解決問題。
后來,甘棠遺愛就表示善政,劉禹錫此詩中“澧浦甘棠”即贊頌張署在澧州的善政,雖被貶官,但惠及百姓問心無愧。
張署為民請命三起三落,元稹秉公執法遭排擠,雖敗猶榮,此聯中,劉禹錫對兩位好友,既是安慰和鼓勵,也是贊譽。
若問騷人何處所,門臨寒水落江楓。
“昔日居鄰招屈亭,楓林橘樹鷓鴣聲”,尾聯寫自己彼時的處境,一家人住在城南的沅水之畔,幾間茅屋緊挨招屈亭。
昔日,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忠貞愛國的屈原流放瀟湘一帶,楚亡后屈原投江自盡,招屈亭是朗州百姓為紀念屈原而建。
劉禹錫敬重屈原的忠貞不渝,而自己又與他有相同的際遇,所以,他對這座茅舍疏籬還是滿意的,只因與招屈亭為鄰。
竇常身居要職,志得意滿,元稹和張署雖遭貶謫,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相比于三位好友,自己謫居遠州處境最艱難。
彼時他已經謫居朗州八載,雖遠離朝堂,處于人生的低谷,但卻從未頹喪消沉,始終昂揚向上,心存美好,向陽而生。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屈原的祠下,沅江之畔,有人問起,這就是我的家,對此劉禹錫很是驕傲。
后記:
朗州,古武陵郡,因陶淵明《桃花源記》而知名,竇常到任不久就與劉禹錫同游桃源,歸來后,劉禹錫作《游桃源一百韻》,令竇常拍案叫絕。
“謫居沅湘間,為江山風物所蕩,往往指事成詩歌”,不因謫居而消沉,劉禹錫寄情山水,而朗州山水也慰藉了他的身心,令其文學創作頗豐。
“多節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正如元稹那渾身是節的壁州鞭那樣,節節都是劉禹錫正直不阿的品格,處處都彰顯其歲寒不凋的意志。
贊美身居要職的友人有才能和政績,勸慰仕途受挫的友人來日可期,同還時不忘表達自己永不服輸的斗志,這首詩就是劉禹錫高尚情操的寫照。
“若問騷人何處所,門臨寒水落江楓”,雖處江湖之遠,但依舊斗志昂揚,這劉禹錫這首酬答詩,寫出了他永不妥協的桀驁和步月登云的豪氣。
參考文獻:
《劉夢得文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