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河南衛(wèi)視圖文新媒體暑期特別推出“#豫見名人·共游中原” 專題策劃,帶你穿梭古今,探尋名人在河南留下的珍貴記憶。“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當(dāng)這句震鑠古今的詩句穿越千年時空,我們仿佛看到那位騎驢苦吟的“詩鬼”李賀,正從河南的山水間緩緩走來。
李賀,這位中唐時期的璀璨詩星,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雖出身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后裔,卻家道中落。他短暫的一生,如同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卻留下了無數(shù)震撼人心的詩篇,與李白、李商隱并稱“三李”,被后世譽為“詩鬼”。
這位唐代最富想象力的詩人,他的一生雖如流星般短暫,卻在大唐詩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河南,這片土地與他的命運緊密相連,見證了他的成長、失意與輝煌。今天,我們就跟隨李賀的足跡,走進他的詩意世界。
昌谷故里:神童的詩意搖籃
李賀的少年時代,大多在宜陽(現(xiàn)為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三鄉(xiāng)鎮(zhèn)的昌谷度過。這里,洛河及其支流連昌河交匯,地形錯落,谷地開闊幽靜,是長安到洛陽兩京驛路的要沖,地理位置重要,風(fēng)景更是秀麗迷人。
在這片充滿靈氣的土地上,李賀度過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也在這里開啟了他的詩意人生。他很小就展現(xiàn)出極高的詩歌天賦,尤其擅長樂府詞句。七歲能寫樂府辭章,十五歲便與李益齊名,以樂府詩歌名動京城。
昌谷的山水風(fēng)光,成為李賀詩歌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他在這里撰寫了《昌谷詩》《南園十三首》《昌谷北園新筍四首》等大量寫景詠懷的詩句。
《南園十三首·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飛,
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
魚擁香鉤近石磯。
詩中“乳燕”“黃蜂”“香鉤”等意象,將昌谷的春日生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今的昌谷,雖已難覓唐代風(fēng)貌,但當(dāng)?shù)卣晷藿死钯R廣場與李賀紀(jì)念館,館內(nèi)陳列著與他生平相關(guān)的文物史料,還復(fù)原了他“騎驢覓詩”的場景。廣場上的李賀塑像衣袂飄飄,仿佛正沉浸在詩句的創(chuàng)作中。
如今的宜陽三鄉(xiāng)鎮(zhèn),建有李賀故里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李賀雕像屹立,一側(cè)是概述其平生故事的浮雕墻,分為“情系昌谷,游歷江浙,知遇韓愈,出仕奉禮,以文會友,投依張徹,稿托子明”;另一側(cè),則是一排李賀的知名詩歌,與古色古香的街道相互映襯 。來到這里,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李賀當(dāng)年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創(chuàng)作的情景。
洛陽揚名:黑云壓城驚韓愈
李賀十八歲時,來到洛陽,這座繁華的城市成為了他夢想起航的地方。在洛陽,李賀以一首《雁門太守行》謁見韓愈。“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開篇氣勢磅礴的詩句,瞬間抓住了韓愈的心。
當(dāng)時的韓愈已是文壇巨匠,對李賀這位年輕人的才華倍加賞識。這次相遇,不僅讓李賀在洛陽聲名鵲起,也為他的詩歌之路開啟了新的篇章。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在洛陽的日子里,李賀結(jié)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王參元、楊敬之、權(quán)璩、崔植等。他們時常一起出游,飲酒賦詩,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李商隱在《李長吉小傳》中記載:“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quán)璩、崔植輩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后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李賀在洛陽時的自在與愜意,他的詩歌靈感也在與朋友們的交流中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
名諱風(fēng)波:斬斷青云夢的利刃
元和五年,二十一歲的李賀到河南府應(yīng)試。他才華橫溢,寫下了《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并閏月》共十三首。這些詩作既嚴(yán)格符合題旨,又能自出新意,成績優(yōu)異,被推選“應(yīng)進士舉”,準(zhǔn)備前往京城長安參加選拔。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由于李賀在京城寫了許多諷刺宦官權(quán)貴的詩,加上父親“名諱”風(fēng)波,他的仕途之路戛然而止。當(dāng)時,嫉恨者稱,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李賀須行孝道,退出考場。盡管韓愈專門寫了一篇《諱辯》為他反駁:“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但難抵世俗偏見,李賀憤然離試東歸。這次打擊對李賀來說是沉重的,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懣與無奈。在離開洛陽前往長安的途中,他寫下了《開愁歌》:
《開愁歌》
秋風(fēng)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dāng)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主人勸我養(yǎng)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詩中,李賀將自己的失意與愁苦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當(dāng)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二十歲的他本應(yīng)意氣風(fēng)發(fā),卻遭遇如此挫折,內(nèi)心的痛苦如同枯萎的蘭花一般。“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更是生動地展現(xiàn)了他窮困潦倒又憤懣不平的形象。
詩鬼隕落:最后的歲月
仕途失意的李賀回到了故鄉(xiāng)宜陽昌谷。在這里,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后的時光,也迎來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每天,他騎著一匹瘦馬,馱著一個破舊錦囊,后面跟著一個書童,在昌谷的山川間徜徉。
靈感一來,他便當(dāng)即書寫下來,裝入囊中,晚上回家后再進行整理。他的母親常常為他的身體擔(dān)憂,說:“是兒要當(dāng)嘔出心乃已爾。”“吟詩一夜東方白”,正是他這段生活的真實寫照。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想象力,借金銅仙人辭漢的故事,抒發(fā)了家國興亡之感和身世之悲。
元和十一年(816年),年僅二十七歲的李賀在昌谷病逝。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學(xué)遺產(chǎn)。他的詩歌風(fēng)格獨特,想象力豐富,善于運用神話傳說托古寓今,語言瑰麗奇峭,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的詩歌,跨越了千年的時光,依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人去品味、去探尋。
濟源玉陽山:李賀的“身后神話”
玉陽山作為王屋山支脈,自黃帝祭天、老子修道起便被視為“昆侖余脈”。唐代時更是道教圣地,靈都觀、清都觀等宮觀林立,吸引文人如李商隱在此隱居。李賀雖未入道,但其詩歌中頻繁出現(xiàn)的“王母”“赤虬”“玉樓”等意象,與玉陽山的道教傳說高度契合。例如:
《天上謠》
天河夜轉(zhuǎn)漂回星,銀浦流云學(xué)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纓。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描繪仙人馭龍播種仙草的奇景,與玉陽山“黃帝訪廣成子”“西王母降授丹經(jīng)”的傳說形成互文。
玉陽山的道教氛圍,或許為李賀提供了“仙界”與“人間”的雙重觀照——他筆下的神仙世界,既是對現(xiàn)實困頓的逃避,也是對生命永恒的叩問。
李賀去世后,民間流傳“白玉樓召記”的傳說:天帝建成白玉樓,特派赤龍使者召其作記,其居所“勃勃有煙氣,聞行車嘒管之聲”。這一傳說與玉陽山的“神仙敘事”高度契合:
? 玉陽山主峰天壇峰相傳為黃帝祭天之處,歷代帝王遣使“岳瀆同祭”,其“通天”意象與李賀“天帝征召”的神話形成地理呼應(yīng);
? 玉陽山“天書崖”上不可辨識的古文字,恰似李賀詩中“霹靂石文”的現(xiàn)實投射——他的詩歌本身,亦如天書般詭譎難測,需“天上仙才”方能解讀。
玉陽山的奇峰、道觀、傳說,最終成為李賀“詩鬼”形象的文化注腳——他雖未親至,但其詩歌早已與這片土地的靈性融為一體。正如他在《秋來》中所寫:“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玉陽山的蒼茫暮色里,或許永遠回蕩著這位詩人對生命、對永恒的追問。
從宜陽昌谷到洛陽城,從科舉考場到文人府邸,李賀的足跡遍布河南的山水街巷。他的詩歌不僅是文學(xué)瑰寶,更是解讀唐代社會文化的鑰匙。
李賀,這位從河南走出來的“詩鬼”,以他獨特的詩歌風(fēng)格和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成為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他的詩歌,讓我們看到了千年前河南的自然風(fēng)光、人文風(fēng)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樂、壯志豪情。
當(dāng)我們站在李賀紀(jì)念館的塑像前,或是漫步在仁和坊遺址的田埂上,仿佛能聽見千年前他“嘔心瀝血”的吟誦聲。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它讓消逝的生命重新煥發(fā)生機,讓冰冷的石頭擁有了溫度。
如今,當(dāng)我們漫步在宜陽的土地上,吟誦著他的詩句,仿佛能與這位偉大的詩人跨越時空對話,領(lǐng)略他那獨特的詩意世界。
圖文綜自:搜狐網(wǎng)、河南文旅、百度百科、自視覺中國
你最喜歡李賀的哪句詩?
來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想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