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醫生有濾鏡,其實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
可是由于根深蒂固的白衣天使形象和救死扶傷的大愛理念主導著中國醫生的行為,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讓醫生不得不過多關注工作而忽略了生活。
優秀的醫生更是如此。因為他們不僅忙看病,還有忙教學、忙科研、忙論文、忙著出席各種學術會……“
所以,在陪伴家人這一方面,優秀的醫生真的幾乎一無是處。
醫生是兒子也是丈夫、是父親,在對患者負責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自身角色的全部。
畢竟,再優秀的醫生又能頂屁用。醫院少了你,依然轉得來。家里少了你,直接就塌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中國醫生從來都不缺乏職業奉獻精神,只講醫生奉獻的義務不談醫生基本的休息權利則是耍流氓。
醫生工作強度大、時間長的原因主要是:
一、醫療資源供不應求
- 患者數量龐大:
- 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大量患者涌入醫院,尤其是大型三甲醫院,導致醫生需要接診的患者數量激增。
- 分級診療制度不完善:
- 由于分級診療制度尚未完善,很多患者傾向于直接前往大醫院就診,而不是先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初步診斷和治療,這進一步加劇了大型醫院的醫生工作負擔。
二、醫院管理和保障不足
- 醫護人員配備不足:
- 部分醫院科室人手不夠,醫生需要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導致工作時間延長和工作強度增加。
- 休息和飲食保障不足:在高壓力的從醫環境下,很多醫生的基本吃飯和睡眠時間都不能得到保障。
- 例如,有時一臺手術下來需要十幾個小時,醫生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就要準備下一臺手術。
三、職業特性和職責要求
- 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新快:醫學知識更新迅速,醫生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醫療技術和治療方法,這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
- 高度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醫生的工作涉及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他們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經常需要加班或連續值班,以應對各種緊急情況。
四、醫患關系和職業壓力
- 醫患矛盾:
- 由于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費用高昂等原因,醫患關系容易產生矛盾。一些患者對醫生提出不合理的訴求或責難,這增加了醫生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
- 職業倦怠和心理健康問題:
- 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可能導致醫生出現職業倦怠、心理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醫生的身心健康,還可能影響他們的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中國的醫改首先需要認真、徹底地改善醫生的艱難處境。醫生的處境得不到改善就意味著患者的利益無法得到真正的維護,因為醫生才是患者利益的直接維護者和踐行者。
一個醫生說:感覺自己學醫最對不起父母,學了這么多年醫,還在實習,實習完還得規培,領著微薄的工資只夠養活自己,連租個房都沒錢……
30歲人,依然單身,沒醫師證前一直靠他們支持,有證后卻遠離他鄉,基本沒時間回去團聚。
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千萬別學醫,拖累父母,醫生這行業,以后也沒時間好好照顧家人,壓力也挺大。
微末的工資買不起車和房,當除夕的鐘聲響起,自己獨自值班,新聞上家家團聚,父母打電話問什么時候能回去,得知上班,他們還裝作無關系,鼓勵自己專心工作,以事業為重。
當時多想拋下一切回去,然而貧窮限制了我的勇氣,只能不停對自己說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出人頭地,希望他們能健健康康,等到那天。
一個醫二代說: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媽下班了,在廚房下兩碗清淡面條。吃完就回床上躺著了。
所以長大之后最不喜歡吃面條……
很多網友自己的父母就在醫院上班,你們的眼中的「醫生」父母是什么樣的呢?以及現在已經是醫生,未來將要結婚生子的你們,你們想對自己的孩子說一句什么話呢?
如果給自己評分,滿分100分,作為一個家人,你給自己評多少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