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良 現任中國職工美術家協會主席。歷任第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研究員。
1972年生于山東蓬萊。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特約編審,南海佛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魯東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國家畫院訪問學者。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大展并獲獎,多家專業報刊以及電視有專題介紹。著有《中國篆刻創作解讀·流派印卷》《藝概叢書·楊中良》《臥游溪山》《觀心》等。發表文章共計五十余萬字。
清簡勁健說中良
文/王祥夫
若以“清簡”二字論中良的畫,中良在中國畫界應該是極簡主義者。極簡勢必要省略,若無才情便會淪為簡單,極簡背后的豐饒才是其繪畫的真正魅力所在。中良畫初看是幾筆,再看則不是幾筆,這便是中良的好。
中良是山東蓬萊人,蓬萊濱海,風濤日作,海天空闊,大自然對人的潛移默化一下子還不好說清,但中良表現在他的畫作中的胸次之廓然,相信與都市擁塞的氣氛培養出來的人大不一樣。中良作畫喜歡留大塊空白,雖是山川林木,卻獨具海闊天空的氣象,我以為這與他生于斯長于斯的蓬萊是分不開的。蓬萊是個可以看到“海市”的地方。據說當年秦始皇命人出海求仙,人馬就是從這里出發的,更有白居易《長恨歌》里的詩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有人說這“海上仙山”是指日本島國,而我寧肯相信是蓬萊,蓬萊是個富有詩意的地方。
說到詩性,當代人論畫已很少有人提及,現實生活的煩難已經把人們的“詩性”消磨殆盡。中良的畫卻有詩的東西在里邊。中良的畫作,論筆墨,是點線均不離傳統,論精神,中良不是“時代精神”或“時代風貌”的鼓吹者,而是“詩性”的努力探索者。中良的畫作,詩性沛然。在他的筆下,古衣冠的人物或在松下指點江山,或攜數卷書乘船急流直下,或一個人獨坐危巖遠眺,或林間引鶴,或巖間問茶,極富古典情懷。讀畫一如品茶,妙在品咂,說中良的畫可以讓人品咂其味,這味便是詩味。詩性從境界出,中良的畫作大多遠離塵囂,是理想中的境界,在他這里可以暫時讓心靜一下,這是藝術真正能夠撫慰人心的所在。我以為,藝術永遠不可能是現實生活的解釋或詮注,藝術的真諦乃在于引領人們暫時擺脫心靈的苦難,讓人們那備受塵世煎熬的身心可以得到暫時的放風。
就中良畫作的詩性而言,其“溫柔敦厚”的風范直達傳統美學堂奧。中良畫作的境界每每讓人想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涉江采芙蓉,所思在遠道”等美好而多少又有些蕭瑟的詩句,中良的畫境是閑適而悠遠的,構圖與設色均淡遠清簡,也可以說是“簡古”,但還要加上“清遠”兩個字。
中良的畫求簡,章法卻能騰挪變化。說到構圖的變化,許多黃賓虹的研究者們至今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賓翁山水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賓翁的筆墨是塊無比強大的藝術磁鐵,會死死把人磁住,但對一般看畫的人而言,“大多一樣”的感覺是會讓人產生疲勞感的),但其畫作的“高華流麗”和“渾厚華滋”并不是拿來給一般人享受的,而是要深諳筆墨之妙的人去欣賞,時人尚少論及。中良畫作的結構方法看似簡單,卻是每一幅都有講究在里邊,騰挪變化里邊有匠心安排。雖構圖極簡,卻一點一線頗費經營??粗辛嫉漠嬜鳎拖袷窃诳炊唐≌f,雖篇幅短小,布置經營是不能出一點點錯的,即以中良的《晴江放舟》這幅畫的布局而言,是不能再簡,一只小舟,再加上前邊三個墨點,是這幅畫的全部。小舟取勢極險,是從上往下沖,這就讓畫面產生了動感。讓人擔心那小舟是否會平穩抵達,何況船上還載有那么多的書,這條小舟要抵達什么地方呢?這便是多慮。藝術就是這樣,要讓你想入非非,要讓你心驚膽戰??捶秾挼漠?,你會擔心人們怎么爬得上去,他的山,又該從什么地方爬起。
中良的畫就設色而言極其慳吝,幾乎不用色,最多也只用一點點花青或赭石,簡直是純以墨色為主。往往又是以濃托淡,或以淡托濃,左右不離一個“墨”字,效果卻特別清簡,不灰,醒目。中良筆下的線條特別勁健,松枝、松葉和其他的點線,都顯得特別扎手,有彈性。中良的畫作像是既有馬遠又有梁楷。論其清寂之氣,即以《江上明月》《雪夜清讀》這兩幅而言,又有倪高士的清曠。中良的畫看上去簡單,其實是復雜的,看他的畫,在你的心里會生發出許多東西。中良的畫作和現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說是畫境,卻是心境,更是理想之境,水墨丹青能給予人的心靈安撫便都在這里!
中良的情懷是古典而詩性的,那《月上梅梢》,真正是中良的指定,巖下是松,巖上那真是梅嗎?我們要等它細細開起來再說。在這樣的現實生活中,既有松又有梅,我們還會奢求什么呢?一如那巖下山房中的讀書人,還會奢求什么呢?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意境!
中良的畫作不憑顏色做主,充滿著清氣。王元章的那兩句詩,像是恰好寫給中良的—讓我們把清氣留住。
葉劍英《送趙君益堅出發水東》
作者:楊中良
書體:行書
尺寸:139cm×69cm
釋文:揚鞭驅萬里,之子樂風塵。
念我飄蓬意,思君奮翮身。
燕然思竇憲,珠海擬汪倫。
世亂誰非客,前程處處春。
款識:葉劍英送趙君益堅出發水東,甲辰中良書
鈐?。簵钪辛加。ò孜模?/p>
彩云仍舊現滇南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全國書法名家朱德元帥、葉劍英元帥詩抄作品展
指導單位
云南省文物局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室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協辦單位
云南省圖書館 昆明市博物館
學術支持
浙江省書法研究會 《中國篆刻》
支持單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 古田會議紀念館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
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云南民族藝術研究院 云南革命軍事館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云南省人大服務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省昆明警備區
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
機構支持
齊廬畫會 西湖畫會 三星堆詩書畫院
鳴謝單位
云南省博物館
展覽顧問
韓天衡 何應輝 鮑賢倫 孫慰祖
學術主持
劉新德 金心明
文學統籌
曹曉宏
總策劃
杜 拉
策展 人
劉德武 張 震
策展助理
念繼新
展覽協調
班 文 李建坤
展覽統籌
張文清 楊丹堯
展陳設計
邱 燁 方世秋
視覺設計
王昕蕾
展覽執行
鄒興梅 張玲玲 唐友軍 朱 曉
宣傳推廣
張 穎 劉堂建 張學聰
作品釋文
熊廷獻 劉慶飛 朱青玉 廉文杰
行政事務
李麗娜 馬 晨 張 穎 朱曉娟 梁甦君
公共教育
李安妮 曹楚坤 謝 瑞 張 睿 李 珊 王亞楠
趙凌瀟 張啟文 張瑋皓 王銓銳 朱翠紅 楊 楠
劉昊諺
展覽時間
2024年10月23日——2025年1月12日
展覽時段
9:00——17:00(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臨展廳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參觀需提前使用小程序預約。
圖文編輯:杜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