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提到太平天國,一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洪秀全,那個短暫的政權的領導者,很少有人會想到英王陳玉成。
陳玉成的存在對于太平天國來說那是如虎添翼,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陳玉成的妻子就是一位既善武又漂亮的大美人。
一、窮人孩子早當家
太平天國里響當當的勇敢英王陳玉成早年是泥腿子出身,家里不富裕,因為掏不出學費,甚至連學都沒上兩年。
雖然出身不好,但是他身上就是有一股韌勁,不甘心拘泥于現在的生活,想著自己現在年紀還小,總有長大的一天,也總有打拼出一番天地的一天。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搏出一番成績以后誰不想娶得美人歸?陳玉成也是這樣想的,而且也在將來美夢成真。
1837年的時候,陳玉成出生在廣西西岸村的一戶普通人家,當時家里的祖祖輩輩都靠著務農為生,可以說是一輩傳一輩的泥腿子。
陳玉成出生的時候還不叫這個名字,最開始家里為他取名陳丕成,后來加入太平軍,深得洪秀全看重,被洪秀全改名為陳玉成。
陳玉成家里條件不好,為了養家糊口,家里人每天都忙著地里的活兒。
等到陳玉成出生的時候,本來就微薄的家底,又多了一張要吃飯的嘴,一家人的生活就又更加緊緊巴巴了起來。
在陳玉成還小的時候,陳玉成父母接連生病,因為家里沒有多余的錢用來看醫買藥,陳玉成父母沒有熬多久便相繼離世。
小小的陳玉成,在還沒有享受到多少父愛母愛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的父母。
最開始,陳玉成還因為年紀小,不明白父母去世對自己意味著什么,等到晚上想要父母哄自己入睡時才發現不尋常的地方。
曾經那兩雙手滿是老繭的夫妻再也沒辦法將自己抱在懷中,輕輕地哄著了。
在失去父母以后,陳玉成全靠祖父、祖母撫養,老兩口想著不能再讓自己的寶貝孫子和他們過一樣的生活。
古時候傳下來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直牢牢地刻在老兩口的心中,老兩口就想著,不管怎么樣哪怕是節衣縮食,都得讓陳玉成去私塾上學。
可是在那時,讀書的費用哪是一個貧苦人家可以承擔的,于是退學輟學回家。
那時的陳玉成才10歲,小小的陳玉成深知靠著種地,自己家里是沒法好起來的,于是便想著出去給人幫工。
才10歲多,不到11歲的孩子,出去找工作又有多少東家愿意請他?
在不少東家眼里,陳玉成就是一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蘿卜丁,要技術沒技術,要體力沒體力,把他請回來做事,事兒做不了多少,還得供他吃喝。
這怎么看都是一筆劃不來的買賣。
陳玉成找不到一個穩定的活,沒辦法,就只得到處打零工。今天幫這家放放牛羊,明天幫那家斑搬搬沙土。
陳玉成想著,不管怎么樣,要去學一門技術,只要有了技術,家里怎么著都不會再餓著肚子。
陳玉成心思活絡,就在平時干活的時候,和不少搭房子的工人搞好關系,向他們偷師學藝。
工人師傅們都知道陳玉成家里艱苦,看著陳一辰那副機靈又愿意吃苦的樣子,平時只要有活,也都會喊上陳玉成。
這樣一來二去,陳玉成也成了方圓十里內有名的一個搭房工人。
二、少年郎投軍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里,陳玉成認識了以后自己一生的摯友,他們以后都是太平天國那短暫的歷史里,有著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
1851年,洪秀全領導了金田起義,由此拉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
當時被整個社會壓得快要喘不過氣來的陳玉成當即決定和自己的兄弟叔侄,全部都投入太平天國運動當中。
出發前,陳玉成的祖父祖母是不想讓陳玉成也跟著去,想著孩子年齡還小,但是陳玉成卻表示自己一定要去,沒法最后老兩口只得含淚答應。
那時的陳玉成才14歲,進了太平軍,也只是成了隊伍里面一名普通的童子軍。
當時軍隊有計劃攻打永安時,陳玉成主動的就站了出來,靠著自己的雙腿走到了軍隊駐扎的地方。
還沒有到達軍隊駐扎地,就已經被巡邏的士兵發現,當場將陳玉成拿下。
陳玉成連忙表示自己是太平軍中的一員,來到駐扎地只是為了向先鋒軍自薦,愿意擔任攻下永安的向導。
巡邏的士兵看著陳玉成還只是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有點不敢相信陳玉成能擔任好向導的這個職位。
但是看著陳玉成自信的模樣,想了想,最后還是將陳玉成帶到了先鋒軍的跟前。
在跟先鋒軍闡述了自己對于永安的熟識以后,先鋒軍決定留下陳玉成,讓他擔任向導。
也正是這一場戰役,讓許多人都記住了陳玉成,那個才年僅14歲的孩子,就敢走獨自一人這么遠的路程,毛遂自薦參與戰爭。
加入太平軍以后,陳玉成依舊未改自己吃苦耐勞,苦于鉆研的心性,在太平天國定都天津以后,靠著自己才能,奉命管理軍中糧食事宜。
在這之后,陳玉成跟隨部隊參加了大大小小很多的戰役,立下了不少軍功,成為了當時軍隊里炙手可熱的人物。
陳玉成在外參加太平軍的同時,在老家,陳玉成的祖父祖母卻沒有將自家孩子是太平軍中的事情公之于眾。
在老家,陳玉成的祖父祖母都還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陳玉成的祖父祖母對于不能將陳玉成加入太平軍的事,告訴給鄉親們,也感到十分無奈。
畢竟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要是讓官府知道了,他們村里有加入太平軍的人,整個村子都要不得安寧。
三、抱得美人歸
當時太平軍中還有一個著名的大美人,蔣桂良,出生于湖北麻城,在當地是一個有名的小辣椒。
人長得是頂頂漂亮,性子也十分火爆,對于有人被欺負那時看不得一點兒。
蔣桂良也是普通農家出身,但是家里環境比陳玉成家好了不少,和陳玉成相似的是,蔣桂良小時候便失去了自己的母親,是靠父親獨自一人帶大的。
但是在父親的庇護下,蔣桂良一直生活地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慢慢長大。
在還有許多女孩兒從小就開始裹腳的情況下,蔣桂良卻沒有裹腳,這都是因為當時蔣桂良父親請人過來幫忙給自己女兒裹腳的時候,蔣桂良痛得號啕大哭。
蔣桂良父親心一軟,受不了女兒吃這樣的苦,于是便再也沒有讓女兒裹腳的打算,就這樣,蔣桂良成了附近為數不多沒有裹腳的女孩之一。
等到蔣桂良年紀再大一點,出去玩耍的時候,許多人嘲笑蔣貴良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蔣桂蓮哭著跑回家,將在外受到的欺負全都哭訴給了父親。
蔣桂良父親一聽自己的寶貝女兒在外受了欺負,當即帶著女兒去那些欺負了她的孩子家里討要說法。
這個說法是討要到了,但是也讓蔣桂良深知了一個道理,只有自己比所有的人都強,那么其他人才不會隨意過來欺負自己。
于是,蔣桂良便萌生出想要去學習一身好武藝的想法。
當蔣桂良的父親得知女兒的想法時,當即便答應了下來,姜桂良父親想著自己女兒有武藝傍身,以后看誰還敢欺負自家孩子。
但是,寵女兒的父親還是不舍得女兒早早便去吃學習武藝的苦,于是便帶著女兒一起做點活,想著先把女兒的體質先鍛煉起來。
或許是蔣桂良天生就有一副適合練武的好筋骨,從小力氣就比平常的孩子要大,甚至不少年長的男孩的力氣都比不過蔣桂良。
等到蔣桂良年滿10歲以后,蔣桂良的父親便帶著他去拜了一位師傅,跟著師傅學習刀法。
這一學就學了3年,在這3年的時間里,蔣桂良的武藝一天比一天高,身子骨也一天比一天好。
蔣桂良在幫著父親干農活的時候,兩手一邊拎著一大袋稻谷,都能健步如飛,許多人都趕不上她。
看著蔣桂良那副模樣,當時還有不少人都背后悄悄說酸話,就蔣桂良那個樣子,以后誰敢娶她?
蔣桂良父親一聽就不高興了,直言表示自己的女兒以后是要嫁給大英雄的。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影響力的蔓延,蔣桂良想了想,向父親表示自己也要加入太平軍,最開始蔣桂良父親是愿意女兒上戰場的,但是最后還是點頭同意了。
上了戰場的蔣桂良沒有膽怯,只有滿腔的勇氣,舉起自己手中的刀,狠狠地刺向敵人。
那時的蔣桂良還沒有成年,一手刀法卻已經爐火純青,讓軍中不少鐵將都十分佩服。
在軍中,誰有本事,誰的聲望就高,對于蔣桂良來說,漂亮的外表對她來說也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蔣桂良17歲那年,經人介紹認識了陳玉成,那時的陳玉成已經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凡的領兵能力,深得洪秀全的信任。
陳玉成和蔣桂良兩人可以說是一見鐘情。
當時蔣桂良在太平軍中是大家熟知的軍中一枝花,軍里不少年齡相仿的武將都十分中意蔣桂良,想要將蔣桂良娶回家中。
可是偏偏蔣桂良拒絕了一個又一個人,大家便在想,最后蔣桂良這朵鮮花能落戶到哪家?
同時陳玉成又深受洪秀全的看重,眾人看著兩人越走越近,自知自己沒有機會,也就沒有再去打擾兩人。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兩人的感情也越發深厚,一次戰役過后,陳玉成向蔣桂良表示,想要將蔣桂良娶回家中。
蔣桂良害羞地點頭答應,隨后陳玉成便開始安排兩家人見面,走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完天地,蔣桂良成了陳玉成的妻子。
就在很多人都以為蔣桂良結婚以后就會回家相夫教子,當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但蔣桂良卻表示自己不會從戰場退下,她是一名戰士。
蔣桂良的想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顛覆了眾人的想法,可不管是蔣桂良的父親還是陳玉成都十分支持蔣桂良的行動。
參考文獻
【1】中國考古網2008年09月16日發布(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后裔隱居資興之謎)
【2】國學導航2021年04月22日發布(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卷五十六 傳十五 陳玉成 劉昌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