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非得是曠世奇才不可?其實并非如此,有時候,一個夢就可能成為起點。
1833年,窮困潦倒的洪秀全在廣州街頭偶然撿到一本《勸世良言》,這是一本基督教早期傳教的通俗小冊子。當(dāng)時,他并未將其放在心上,只是隨意翻了幾頁便丟到了一邊。
時光流轉(zhuǎn),到了1844年,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的洪秀全再次名落孫山。從他后來當(dāng)天王時所寫的《原道醒世歌》不難看出,其文學(xué)水平著實有限,連打油詩都比不上,也難怪大清的科考官沒讓他中秀才。這次落榜對洪秀全打擊極大,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臥床不起,也不知是真病還是裝病。在此期間,他聲稱自己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里有一位金發(fā)黑袍的老者斥責(zé)世人不拜真神、只拜偶像。
醒來后,洪秀全聯(lián)想到《勸世良言》里的內(nèi)容,又因為自己姓洪,本名洪火秀,與當(dāng)時翻譯的上帝之名“耶和華”連讀,竟覺得和上帝“同輩”。他進而大膽想象,就算不能與上帝平起平坐,當(dāng)個上帝次子、耶穌弟弟總可以吧?就這樣,“拜上帝教”的雛形在他腦海中逐漸誕生。
雖說拜上帝教打著基督教上帝的旗號,但從教義到實踐,都與正統(tǒng)基督教相差甚遠。在廣州花縣,識字的人寥寥無幾,洪秀全好不容易發(fā)展了馮云山這位忠實信徒,也就是后來太平天國的南王。然而,他們的活動很快引起了官府的警覺,被當(dāng)成邪門歪道,官府開始抓人。洪秀全無奈之下,只能逃往廣州。
此時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英國獲得在華傳教權(quán),五口通商地區(qū)的正規(guī)基督教憑借深厚的理論、豐富的經(jīng)驗和資金支持,發(fā)展得紅紅火火。洪秀全那套說辭在廣州根本沒市場。他和馮云山商量后,決定前往更偏遠、識字率更低且百姓生活困苦的廣西。
到了廣西貴縣,洪秀全傳教5個月,效果卻很差,信徒依舊只有馮云山。心灰意冷的洪秀全留下馮云山獨自傳教,自己匆匆返回廣州。沒想到馮云山憑借堅定的信念,深入底層,聯(lián)系了大批燒炭工人。這些受苦的大眾聽說上帝能救窮人,紛紛加入。馮云山還巧妙地把洪秀全包裝成神秘的真神,讓拜上帝教慢慢壯大起來。
洪秀全在廣州老家四處碰壁,只好又回到廣西貴縣。這一回來,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馮云山已經(jīng)把拜上帝教發(fā)展到1000多人,而自己居然成了教主。可是,拜上帝教的壯大讓官府很不滿,馮云山被捕。洪秀全借口去廣東找兩廣總督說理,又一次逃跑了。
就在拜上帝教群龍無首、快要瓦解的時候,楊秀清出現(xiàn)了。大字不識幾個的楊秀清十分精明,他利用民間“神靈附體”的傳說,當(dāng)眾倒地口吐白沫,醒來后聲稱上帝附體,訓(xùn)斥信徒要聽從洪秀全。這一招穩(wěn)住了局面,也讓他獲得了部分神權(quán)。此后,蕭朝貴也效仿,多次上演“天兄下凡”,二人心里都明白這是把戲,但彼此配合,讓遠在廣東的洪秀全有苦難言。
真正讓太平天國實力大增的,是韋昌輝和石達開的加入。飽受欺凌的韋昌輝得到洪秀全幫助后,散盡家財加入;能文能武的客家人領(lǐng)袖石達開也帶資入伙,給原本以窮人為主的隊伍注入了新力量。
隨著勢力不斷壯大,他們與官府的矛盾越來越激烈,開始秘密打造兵器。對于發(fā)展方向,洪秀全想靠近大海投靠英國,楊秀清和石達開則主張逐鹿中原,與清政府對抗。他們以“推翻滿清”為口號,借“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歷史事件激發(fā)民眾的仇恨。
這支神教合一的隊伍,恐怕從未想過,他們掀起的這場運動,會讓6000萬人失去生命。也不知道在天王宮殿里享受榮華富貴的洪秀全,會不會想起那個改變他命運的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