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國慶節,張治中應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看到偉人過來打招呼,就滿懷疑慮地問偉人:“如果老帥們都不在了,您老人家怎么辦?”主席是如何回答的。
張治中,1890年出生在安徽巢湖,26歲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參加過護法戰爭和北伐戰爭,1932年擔任新五軍軍長,率部參加“淞滬抗戰”。1945年擔任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受周副主席之托,來到新疆后,釋放了被盛世才關押的100多名中共干部,并使他們安全回到延安。
張治中
他和偉人初識是在1945年。抗戰勝利后,老蔣為了贏得發動內戰的時間,邀請偉人去重慶談判。張治中作為國民黨方面的代表,與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一起,坐專機飛到延安迎接偉人。偉人到重慶后,為了安全起見,張治中把自己居住的“桂園”讓給偉人居住和辦公,并且讓自己的警衛保護好偉人的安全。國共雙方達成《雙十協定》后,張治中親自護送偉人回到延安。
1949年,張治中作為和談代表,來到北平。4月8日,在周副主席的陪同下,來到香山的雙清別墅見偉人。偉人熱情地把他迎到客廳,并對當年在重慶的多方關照表示感謝。國共和談破裂后,在偉人和周副主席的邀請下,張治中留在了北平,站在了人民的一邊。
新中國成立之初,張治中積極獻計獻策。起初新中國的國名原定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張治中覺得“民主”兩個字有些重復,建議去掉。而國旗最初方案是,旗面上只有一個五角星,下面有一條黃杠代表黃河,張治中認為加一條黃杠,會被別人誤認為“一分為二”,覺得不妥當,不如去掉黃杠。偉人經過慎重考慮,采納了張治中的這兩條建議。
建國后,張治中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和人大副委員長等職。1967年國慶節,身體多病的張治中坐著輪椅,在兒子的陪同下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偉人親切地向他問好,他憂心忡忡地對偉人說:“主席呀,您的步子走得太快,我們跟不上了! 老帥們要是都沒了,主席身邊怎么辦?”主席沉吟了一下說:“文白兄,我們可以甄別嗎!”
1969年,張治中因病在北京去世。偉人派人送來花圈,周總理親自致祭。張治中的后半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不愧為共產黨真正的朋友。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和您分享到這里,歡迎點贊評論和轉發,咱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