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半生彈指聲中,倏忽之間,半生已過。人生就是一場加減法,想通了,釋然了,就好。往事如夢亦如煙,一切的痛與樂,都不過是過眼煙云。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這是宋朝詞人李之儀的著名代表作《卜算子》。
李之儀出身仕宦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那年,他進士及第,年僅二十,這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他生于群星璀璨的仁宗年間,后與“蘇門四學(xué)士”相繼進入文壇。
說起來,李之儀雖然不是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蘇東坡的入室弟子,卻是他的知己好友。最初的時候,李之儀是蘇東坡的鐵桿粉絲。后來,他不顧新黨的打壓,義無反顧地追隨并支持蘇東坡。
烏臺詩案爆發(fā)后,在蘇東坡一些所謂的好友紛紛與他劃清界限的時候,李之儀寫信給他,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在窮困潦倒、人生進入低谷的蘇東坡眼里,這份理解,這份友情,彌足珍貴。
五十八歲那年,李之儀歷經(jīng)官場沉浮,加上身體有恙,也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隱居在姑溪邊,自稱“姑溪老農(nóng)”。期間,他寫下一首《朝中措·臘窮天際傍危欄》。詞作原文如下:
臘窮天際傍危欄。密雪舞初殘。表里江山如畫,分明不似人間。
功名何在,文章漫與,空嘆流年。獨恨歸來已晚,半生辜負漁竿。
這首詞的大意是:
在這個臘月月底的清晨,我獨自倚靠在高高的欄桿邊上,舉目眺望遠方的天際。
大雪紛紛揚揚,飄舞在天地之間,更加增添了殘冬的寒冷蕭瑟。
眼前大好河山,表里如一,如詩如畫,看上去分明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
功名在哪里,文章也是隨便應(yīng)付,只是虛度年華,徒嘆流年似水。
唯有一點懊悔,一點遺憾,就是等到歸來的時候已太遲了。
忙忙碌碌地走過了半生,辜負了悠閑自在的垂釣隱居生活。
李之儀這首《朝中措·臘窮天際傍危欄》是一首即景抒懷詞。
整首詞開篇先點明時間和地點,在寒冬臘月接近月底的一天,他獨自登高望遠,眼前是綿密的雪花,漫天飛舞。
接著,描寫冬日江山美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到處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分明不是人間景象,而是瓊瑤仙境,以此襯托人間冷暖。
然后,筆鋒一轉(zhuǎn),直接發(fā)出感嘆,自己忙忙碌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卻一事無成,既沒有功名,也沒有太大的文學(xué)成就,時光就這樣匆匆而逝,只留下一聲嘆息。
最后,繼續(xù)發(fā)表感慨,自己半生已過,最大的遺憾就是歸來的太遲了,還不如早點回來過那種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
全詞語言清麗,哀婉動人;前邊寫景,后邊抒情;前后照應(yīng),相互襯托;筆調(diào)婉轉(zhuǎn),委婉含蓄;意境清幽,意味悠長。
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婉約為筆,以寒冬為景,展現(xiàn)了一幅江山如畫的冬日美景,進而引發(fā)出自己的人生喟嘆,慨嘆自己半生追名逐利,反而不如垂竿獨釣,享半生清閑。
詞中最后兩句:“獨恨歸來已晚,半生辜負漁竿”,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人生往往如此,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到了原點,一輩子很短,別去等永遠,眼前的幸福才是最現(xiàn)實最正確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