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之193
人生有兩種境界:一種是痛而不言,一種是笑而不語。
痛而不言是一種智慧,人生在世,往往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傷害而心痛不已。
對堅強的人來說,累累傷痕是生命賜予的最好禮物。
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無論遭人誤解還是被人輕視,過多的言辭申辯,反讓人覺得華而不實,還不如一笑置之,眼前自然風輕云淡。
10歲那天,中國的歷史上,發生了一連串的大事。
那一連串的大事,像一連串的霹靂,將平原腹地的農民們打得暈頭轉向。
1月8日,周恩來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4月5日,人民群眾悼念周總理;7月6日,朱德逝世;7月28日,中國唐山大地震,24多萬人死亡,16多萬人受傷;9月9日,毛澤東逝世……
那一年,猴固西街整個大隊,召集了很多次全體社員大會。
村里的大喇叭里,天天放著哀樂:哀悼周恩來逝世、哀悼朱德逝世、哀悼唐山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哀悼毛澤東逝世……
從年初的一地荒野,到秋天滿目的莊稼待收,哀傷的霧霾一直纏繞著每個人,大家的心情就一直沒有好過。
“周總理去世了,朱德去世了,毛主席也去世了。新中國第一代碩果僅存的三位開國元勛,相繼在同一年隕落,這是怎么了?”
就連一向不再過問“政事”的爸爸,每次回來也都是臉色陰沉著。
這時候,連最受爸爸溺愛的我,都要時時加著小心,不想惹到心情極差的爸爸。
一向懼怕爸爸的小妹,更是戰戰兢兢,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倒是爸爸嘆息一陣后,經常將畏畏縮縮的小妹攬在懷里,摸著她蓬亂的頭發,目光中滿是迷茫和悵然。
在中國農民的心里,毛主席、周總理、朱德一直是一代偉人,是中國人的主心骨。
這三位巨人的相繼去世,使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極大的悲痛和恐慌中。
農民是中國最厚實的脊背,最踏實的脊梁。
中國的農民像是老牛,他們的“槽頭肉厚”,誰來割一刀都能受得住;也能承受住來自所有自然的、人為的風雨雷電和刀砍斧斫。
新中國成立后的各種自然災害、連接不斷地運動情洗和這10年的貧困生活,都沒有打垮中國農民的信心。
即便如當時轟轟烈烈的“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活動,盡管民間都流傳著“農村兩大害:人民公社,學大寨”的俗語,但是,中國的農民還是堅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
他們堅信,只要有毛主席在,這日子總有一天會好起來。
但是,那一年接連不斷地打擊,卻讓中國農民的脊梁塌陷下去,讓中國農民彷徨無助,僅有的一點信心也在渙散……
淚雨暖,月光寒。
生產大隊在大隊部的院子里,召開了幾次哀悼會,社員們的情緒也從震驚、抽泣到一片的哭聲。
沒有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是無法體會到那種氛圍和那時候中國農民的心情的。
那時候,街邊的土墻上,還到處都粉刷著“打倒孔老二,打倒劉少奇、打倒一切帝國主義反壞右”、“抓革命、促生產”和各式各樣“批林批孔”口號。
看著眼前這些猝然的變化,每個社員都不知道該怎么辦?
“來吧妖魔鬼怪,我當你是下酒菜……”
即便敦厚至極的一些漢子,酒后也會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
那段時間,社員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坐在自家的小喇叭下面,時刻關注著廣播里的內容。
此時,他們急需獲得外界的消息。
鳥兒飛不過海洋,不是沒有了勇氣,而是對岸沒有了等待……
畢竟,大家都是肉眼凡胎,還看不破滄海桑田。
不可否認,中國的農民文化程度確實普遍不高,但他們的智商卻不低,他們的覺悟也不差。
他們知道,中國發展的方向,將會決定著生活在最底層的中國農民的去向。
大家也知道,這些重大的事情后面,必定有更驚人的消息。
這時候,每個消息都可能決定著大家的命運。
這也是當時中國廣大農民心里,唯一仍在倔強燃燒著的一點希望之光。
其實,希望就是希望,無所謂百分之一還是百分之百。
與此相比,這時候,到生產隊里去勞動,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那一年,似乎生產隊的破鐘,就沒怎么正常敲過幾次。(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