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從一線城市開始,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社區商業",這些通過"趣緣"串聯起來的社區,活絡和連接著附近一波又一波年輕人們。當"社區"與“藝術”在地碰撞,那些通過行政區域的劃分,通過血緣、親緣、地緣而聯系起來的"真正的"社區,又將是一種怎樣的秩序?
“和地在創”項目,在2022年9月啟動,關注佛山順德那些留存著的社區與村莊,他們邀請藝術家進入社區駐留,以藝術語言與視角重新發現和書寫社區中關于“人"的故事。這些藝術家們通過長期性、研究性的方式,浸潤并生根于一個個"地方"與"現場",以“新"的文化藝術作為媒介,走近并觸碰著"舊"社區的骨骼,參與到巨變中的中國當下,讓被忘卻、被忽視的被看見和被感知。
12月6日至15日,2024“播種社區”公共藝術季暨和地在創第二期項目成果展于順德ALSO重磅呈現。活動由和的慈善基金會策劃及資助,和美術館、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聯合主辦。
據悉,從今年5月到10月,龍江左灘、北滘黃龍、大良升平、容桂東風等社區藝術空間相繼開放。通過社區參與式設計、改造的方式,引進5組主理團隊,培育88名社區藝術人才,讓多元的實踐主體和各街鎮居民,以文化藝術的形式參與其中,個體、組織、社區相互鏈接與支持。
除了位于ALSO的成果展以外,主辦方還準備了其他的“碰頭時機”。本次公共藝術季以ALSO為原點,發散出9場公共教育活動,在不同的時間落于不同的空間內,通過沙龍對話、工作坊、藝術互動、舞者廣場、音樂會等多種形式,讓人與社區產生真正的交互與體驗。
本次項目成果展
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4大社區藝術空間
6個美育共創成果
9場公共教育活動
10+組互動打卡裝置
邀你同享這一段段
創造力和人情味的時刻
原“左灘大蠶房”
空間在保留原建筑特色基礎上
開放室內外連廊
與歷史建筑構筑當代對話
改造后成為
二高表演·南方舞館
關注公共生活中的身體參與和表達
與創作者、當地居民和訪客
共同創造本土敘事
空間改造前后
投入運營后展覽及活動現場
原“龍溪書院”
通過廊亭、玻璃幕墻改造
細化區域功能
保留古建筑中軸特色的同時
重新界定“空間輪廓”
改造后成為
龍溪藝社
通過關注社區兒童情緒健康話題
活化書院空間及共建兒童友好社區
空間改造前后
投入運營后展覽及活動現場
投入運營后展覽及活動現場
原“南門羅氏祖居”
空間在保留蠔殼墻
鑊耳屋山墻等建筑特色的基礎上
筑起藝術“燈塔”
成為鏈接社區彼此的樞紐
改造后成為
蠔宅社區藝文空間
以藝術為方法
探索社區營造、街區創生的順德實踐
空間改造前后
投入運營后展覽及活動現場
原“容桂時光+”
以拉高體量、整理外墻、聯動周邊為策略
營造開放的社區空間
改造后成為
CANTONBON文化錨地
通過展覽、活動與創作實踐
讓文學與藝術激發城市文化交流潛能
空間改造前后
投入運營后展覽及活動現場
“和地在創”項目由和的慈善基金會策劃及資助,順德社會創新中心和廣州美術學院聯合主辦,以社區為起點,支持多元主體通過價值驅動、富有創造力的文化藝術行動積極介入公共生活,相互連接、彼此支持、共同創造,從而生成關于社會圖景的新想象。
和的慈善基金會“和地在創”大灣區藝術營造項目入選中國宋慶齡基金會“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公益年會”之“科技 文體交流類”年度配套項目。
編輯|雨葭
校對|周章勝
主編|李木子
資料、圖片| 和的慈善基金會 ?????
【版權聲明】本微信登載的聲明原創內容均為《收藏·拍賣》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和使用。
官方視頻號
帶你現場看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