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大批高級解放軍將領帶頭響應“軍隊干部下連當兵”的號召,紛紛到基層連隊當兵。其中包括楊得志、楊成武、鄧華、陳再道這些擔任大軍區司令的上將。
當然,53歲的南京軍區司令許世友上將也不例外。
許世友脫下將軍服,穿上士兵裝,摘下大蓋帽,戴上船形帽,佩戴上等兵軍銜,成了某軍六連七班的一名老兵。
許世友規定:既然是當兵,就不能再當他是首長。從連長到戰士,一不準叫“司令”,二不準稱“首長”,一律叫他“老許”。
許世友剛到部隊的幾天,戰士們見他年齡大了,又是軍區司令員,臟活、重活、險活都不讓他干。軍事訓練時,班、排、連長“命令”他在一旁看,公差勤務也不讓他參加,生怕他累壞了身子。
可是,沒過幾天,他們發現“老許”還真有幾下子。比如游泳,盡管動作不太規范,但許世友游得快,游得遠,一口氣能游幾千米;又比如攀高,許世友雖然肚子大了點,但動作比小伙子還麻利,雙手在繩、竹竿上輕松地交換,不一會兒就攀到了最高處。
一次,部隊去水庫幫助當地人民挑土方,戰士們怕累著他,不給他扁擔,讓他鏟土。但許世友不肯干輕活,于是兩手各拎一只泥筐,在工地上來回飛跑,速度比挑擔還快。
更讓戰士們難忘的是“老許”的武功。吃飯時,他拎起板凳就可以來上十幾個招數,左擋右砸,進退如風,把官兵們都看呆了;課間休息時,“老許”常為他們“打拳”,多少天打的拳都不一樣,又有勁,又好看。
許世友下連當兵時間只有3個月,周圍的士兵都成了他的“徒弟”。傳統武術中的“板凳功”,易名“板凳操”,每個人提起板凳都能耍上幾下子,以至于食堂里的長板凳老是短胳膊少腿,害得司務長直埋怨。
許世友和七班戰士們結下了深厚感情。“當兵”結束后,他忘不了這個班的戰士們,還請戰士們到他家里來做客。特別是班長,每年,許世友都要去看看他。
1985年9月,許世友病重彌留之際,嘴里還常念叨“老班長”。七班所在的團、營、連領導到醫院看望他,他第一句話就問:“我的老班長呢?”大家面面相覷,不知怎樣回答。團長好不容易明白許世友的意思后,告訴他,20多年過去了,營、團領導已經換了幾茬,他在六連七班當兵時的老班長,早轉業到地方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