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132年前的今天,1891年12月17日(農歷1891年11月17日),胡適出生。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適之,徽州績溪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胡適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為五四運動的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學史大綱》等書。
唐德剛先生在《胡適雜憶》書中說:胡適之先生的了不起之處,便是他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山宗師,但是經過五十年之考驗,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終一貫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開風氣之先,據杏壇之首;實事求是,表率群倫,把我們古老的文明,導向現代化之路。
而胡適先生認為:歷史是一盆黃河水,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只要人們肯拿出足夠的耐心,總歸會看到清濁分明的那一天。
漫游家,心隨自然
1.
昨日種種,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從今往后,怎么收獲,怎么栽。
2.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么意義,他就有什么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3.
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空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反之,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范,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
4.
對人事可疑處不疑,對原則不疑處存疑。
5.
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
6.
把自己鑄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會。真實的為我,便是最有益的為人,把自己鑄造成了自由獨立的人格,你自然會不知足,不滿意現狀,敢說老實話。
7.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8.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
文 / 胡適
著名學者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