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本書在系統梳理《群書治要》中關于德福關系觀點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德福一致是其基本觀點,并通過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經史合參的方法,研究了德福一致背后的宇宙觀基礎與作用原理,并從道德品質、道德行為和制度倫理三個維度,論述了德福一致如何具體體現在個人禍福榮辱、國家興衰成敗之中,闡釋了其在中國傳統社會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對新時代實施深入人心、切實有效的道德教化,建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思想借鑒和實踐參考。
劉余莉、聶菲璘 著
定價:88.00元
作者簡介:
劉余莉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國家高端智庫重點課題首席專家;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主任、國際儒聯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特別是《群書治要》的研究工作,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儒家倫理學》《平治天下》等中英文專著、譯著多部,專著曾入選國家級重點圖書外譯項目“絲路書香”,獲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成果創新獎、“中國倫理學十本好書”、“儒家網十大好書”;中央電視臺“百家說故事”、海口電視臺“海口大講堂”欄目嘉賓,主講《習近平文化思想》《群書治要與中國式管理》等,曾三次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就中華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價值等進行主題演講。
聶菲璘
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劍橋大學博士、博士后?,F為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倫理學專業博士,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國家儒聯理事。主要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群書治要》的研究。在《學習與探索》《甘肅社會科學》《學習時報》等報刊發表多篇論文。出版中英文專著《任人唯賢 選賢舉能》《群書治要的流傳與版本遞嬗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群書治要》中的德福觀研究”、國家高端智庫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及思想理念研究”核心研究成員。
前 言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于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它的內容是從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節選而成,上始五帝、下迄晉代,擷取了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要內容。深入研究《群書治要》中的德福觀及其背后的宇宙論基礎與作用規律,并把德福一致及因果規律從個體榮辱禍福擴展至國家治亂興衰的層面,以經史合參、歷史與邏輯相統一、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法闡釋其在中國傳統社會國家治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實踐價值,具有填補空白的創新意義。
本書屬在梳理《群書治要》中關于德福關系觀點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德福一致是《群書治要》德福觀的基本觀點,并創建了獨特的論證體系。首先提出天人合一是德福一致的宇宙觀基礎。其次,通過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經史合參的方法,從道德品質、道德行為和制度倫理三個維度,研究了其與個人禍福榮辱、國家興衰成敗之間的密切關聯,通過征引大量史實,以史論結合的方式論證《群書治要》中德福一致的思想。再次,研究了德福一致的深層內涵,一是分析了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中的位、祿、名、壽,不僅指人爵、俸祿、名望和形壽,更是指天爵、天祿、不朽之名、無疆之壽;二是研究了德福一致背后的因果律并概括了因果律的六大特性,即必然性、普遍性、相應性、歷時性、放大性、變易性,這六大規律不僅能闡釋德福一致,還能解釋現實中看似“德福背離”現象的原因;最后,從遷善改過、人強勝天,因果教育、絕惡未萌,居安思危、安身保國,見微知著、先醒知幾,一體之仁、不世之功等五個方面概括了德福一致的實踐價值。
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實事求是的精神探討并深入研究《群書治要》的德福觀,闡釋德福一致背后的因果作用規律及其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功效,以及在中國古代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對于培養當代國人廉潔自律的道德品質、樹立堅定明確的道德信仰,對于提升領導干部的政德修養、促進領導干部主動擔當作為、降低領導干部的職務犯罪率,從而有效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對于當今社會實施深入人心的道德教育、維系人倫關系和諧有序、促進社會安定太平,對于深入認識“中國之治”的特點,形成中國特色的治理體系,特別是對于建設物質文明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等,都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