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記憶中,朝鮮一直都是個封閉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中,他們很少打開大門。也正因這種態度,引來了當時位居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的瘋狂打壓。即便是這樣,朝鮮也沒低頭,反而霸氣多次回懟美國,犀利的語句讓對方啞口無言。面對日德等國的嘲笑,他們更是毫不客氣直接開懟。讓人們不能理解的是,這樣一個誰都不服的國家,卻把三人寫進了教科書,并為其塑立了雕像。他們都是誰?為何會被朝鮮寫進教科書呢?1950年五月,被美蘇霸占的韓朝不斷發生武裝沖突,在國際冷戰的歷史背景下,蘇聯為了打壓美國,暗中授意朝鮮人民軍偷襲韓軍。
六月二十五日凌晨四點,朝鮮人民軍以迅雷之勢突破韓軍邊防,毫無防備的韓國軍隊遭受重創,隨后一路潰敗。朝鮮人民軍一路高歌,僅兩個月時間便攻克了韓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領土。面對如此攻勢,韓軍無法還擊。美國當局擔心其在亞洲的利益受損,于是集結十六個國家成立聯合國軍,并派出聲名顯赫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擔任總指揮。九月,麥克阿瑟率領幾十萬大軍策劃了仁川登陸,給朝鮮人民軍背后狠狠來了一擊,在前方被反擊,后路被切斷的情況下,朝鮮人民軍迅速敗下陣來。聯合國軍加大攻勢,迅速奪回了失地,在短時間內攻占首都平壤,戰火甚至打到了東北邊境地區。此時朝鮮人民軍被緊緊壓縮在鴨綠江邊百公里處,政府不得不向中國和世界呼救。只有我國回應了。
二戰結束后,美蘇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對方互相視為競爭對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除了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接受朝鮮的求援。而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八年的抗日加上四年的解放戰爭,幾乎耗光了物資。面對鄰國的求救,很多人表示不出兵,趁美蘇爭斗快速發展經濟。毛主席等人則認為中國應該出兵,中國與朝鮮接壤,若鄰國淪陷中國必然無法自保。以美國的狼子野心,怎么可能會放過侵占中國東北的好機會呢?雖然蘇聯緊挨著我國,但不代表他們就會出兵支援中國。美蘇一旦在正面展開激戰,將會是一場規模極大的戰斗,很有可能引發三戰。主席當即就看穿了美國的真實意圖,他們的目標可不是只有一個朝鮮半島,更是想要占領整個中國。即便無法做到完全控制中國,他們也會利用朝鮮局勢不斷對中國打壓。
因此中國必須抗美援朝。只有捍衛中國的國際地位和領土主權,國家才會有一個穩定,和平的發展空間。若因為眼前的困難而放棄,即便在短時間提升了國力,等美國統一朝鮮半島,對方的實力更遠勝中國。因此抗美援朝是必要的。主席的一番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主席獨具慧眼,往往走一步看三步。果然朝鮮局勢正如主席所說一樣,在美軍占領云山,溫井后,其轟炸機悍然越過了中朝邊境線,對東北丹東地區展開轟炸。中央迅速制定了抗美援朝計劃,讓彭老總親率三十萬志愿軍打響第一槍。在我軍入朝之前,丹東地區的百姓每日遭受美國轟炸機的襲擾。中央政府對此發了一篇通告,要求美國給中國一個合理的說法。然而對方卻根本沒有把我國的警告放在眼里,只輕飄飄回了一句誤傷。
誰都能看出來,美國實際上就是在挑釁中國,警告中國不要多管閑事。在志愿軍奔赴朝鮮期間,聯合國軍高層有人提議炸毀鴨綠江大橋,這樣一來中國就是想支援也支援不了。杜魯門對此強烈反對,這是因為在主席決定抗美援朝后,立即與杜魯門進行了秘密談話。主席雖然沒有明說,但卻讓對方深感壓力。若美國真的炸毀鴨綠江大橋,就等同于向中國下了戰書。解放軍的實力美國再清楚不過了,這場戰斗注定持續的時間會很長。況且旁邊還有蘇聯虎視眈眈,不管誰輸誰贏在,真正的大贏家肯定是蘇聯。身為美國最高的領導人,他怎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有一個因素,美國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不會支援朝鮮,畢竟當時新中國剛剛結束了四年之久的內戰,一窮二白的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幫助他國。
然而憑空出現的志愿軍狠狠甩了他們一巴掌。在主席,和彭老總的指揮下,志愿軍取得了首次勝利。朝鮮人民軍和數萬的民眾終于有了喘息的機會。打完戰斗后,彭老總又指揮志愿軍協助朝鮮重建家園,身在中南海的主席和周總理也忙得不可開交,他們一邊籌建志愿軍,一邊美蘇等國交流,盡力阻止戰斗持續化,還為朝鮮送去了大批物資。志愿軍的到來極大減輕了朝鮮人民軍的作戰壓力,飽受戰火的朝鮮人民終于可以吃上熱飯了。因此他們對從天而降的彭老總和志愿軍感激不盡。在打響抗美援朝戰斗前,主席很是憂愁。軍隊基本已經組建完畢,但還缺個合適的將領。中央軍委當時第一個考慮的人選就是粟裕大將,但他早年征戰時頭部遭受重創,落下了很嚴重的頭疼。解放勝利后,粟裕被安排在上海醫院接受治療。
第二個人選就是彭老總,他不僅有豐富的大兵團作戰指揮經驗,尤其面對復雜,困難的局勢更能創造奇跡。由于聯合國軍行動過快,主席來不及任命政委,讓彭老總一人身兼兩職。彭老總在抗美援朝的表現有目共睹,不僅向主席,全國人民證明了自己的指揮能力,更是打出了國威。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場長津湖戰斗,志愿軍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氣下,還能憑借雙腿跑過了敵人四個輪子的汽車,將號稱一百六十年不敗的美國陸軍王牌阻擊了五個晝夜,還有113師用十四個小時奔襲一百多公里,守住了三個要點。打得聯合國軍鼻青臉腫。
還有另一場上甘嶺戰斗,彭老總只用了一個營的兵力,抵擋六萬美軍的進攻,憑此戰將美軍徹底打退回三八線以內。在他們眼中,彭老總用他卓越的指揮,領導中國志愿軍給予敵人毀滅性的打擊,是他們的英雄。在朝鮮重建家園后,把彭老總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寫進了教科書,讓朝鮮世世代代都記住他的名字和功績。最后一位便是周總理。金日成和周總理在民國時期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日本打到朝鮮之時,金日成帶著一家老小逃亡到東北。當時是周總理親自迎接的。此后兩人時常往來通信。抗美援朝勝利后,金日成以朝鮮領袖的身份訪華,周總理親自迎接。在訪問期間,金日成的行程基本都是周總理親自安排的。
在處理好國內相關事宜后,周總理帶著外交團隊首次踏入朝鮮領土,在金日成的陪同下,周總理來到了興南化肥廠,對廠長再三表示感謝,若沒有他們,志愿軍不會那么快擊敗美軍。興南化肥廠是朝鮮最重要的化學工業基地,在抗美援朝中,生產了大量炸藥,緩解了志愿軍后勤不足的難題。在此后的四十年當中,周總理和金日成多次會談,使得中朝關系更緊密。1979年,聽聞周總理辭世后的金日成萬分悲痛,為了紀念周總理為中朝建交所做的貢獻,他命人在興南化肥廠打造了一副銅像。他們三人為中朝建交做了巨大的貢獻,值得被兩國后世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