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孔祥熙想為兒子孔令侃謀求婚時。
當時孔祥熙將身邊所有的名媛都想了一遍,最終將目光定在了張學良之女張閭瑛的身上。
如果能和張學良結為兒女親家,可謂是強強聯合,張學良聽到后也拍著大腿說:“門當戶對,我看可以!”
以當時孔家的身世背景,張閭瑛嫁過去之后,絕對是豪門太太,一生自有享用不盡的富貴榮華。
可是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張閭瑛竟然嚴肅回絕。隨后,她立下誓言說:“此生只嫁布衣。”
雖然張學良想和孔家聯姻,可他也疼愛女兒,最終還是遵從女兒的意愿,讓她自己去找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
后來的張閭瑛真的遇到了布衣,他就是陶鵬飛,兩人情投意合,雖然過程略有不順,但還是成功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所以,婚姻的選擇是父母包辦還是自由戀愛?理想的實施是依附他人還是向內而求?幸福的定義是家財萬貫還是闔家歡樂?
或許,我們可以從她的一生中找到答案。
02
1916年,袁世凱倒臺,各地形成軍閥混戰的局面,隨著《新青年》的出示,反帝反封建思想深入人心,眾多院校聯合抵制封建舊思想。
同年,張閭瑛出生在軍閥之子張學良的家中。
作為張學良的第一個孩子,她從小被父母寵著長大。
14歲的時候,依靠家族勢力,張閭瑛成功跟從齊白石,張大千學習繪畫,勤學刻苦,資質聰慧的她,很快就有了成就。
而因為年輕、前衛、有才華,張閭瑛的照片還被刊登在《大亞畫報》最顯著的位置,成為封面女郎。
雖然養尊處優,可她并沒有養成驕奢淫逸的性格,對待感情也有自己的一套說法。
當時,孔家上門提親,其父張學良想借孔祥熙之手,強強聯合,穩固自己在國民政府的地位。
然而,張閭瑛沒有認賬,反而義正言辭說道:“要嫁就嫁布衣。”
孔家只好作罷,事后張學良向女兒詢問原因。
在她看來,父親多生情種,身邊桃花不斷,母親日夜含淚,久久不能安睡,都是包辦婚姻搞得鬼,她不想也不愿意束之高閣,表面上當豪門太太,實際上連自己喜歡的人也選擇不了。
成功說服父親的張閭瑛,在幾年后,跟著母親和兩個弟弟前往歐洲求學。
雖然在歐洲經歷坎坷,但刻苦的張閭瑛不負眾望,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并在這里結識留學生陶鵬飛。
陶鵬飛,遼寧鳳城人,出生在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奮發圖強,成績優秀,率先擺脫文盲行列,被東北大學派遣到哥倫比亞大學當留學生。
他很欣賞張閭瑛的才學與獨特的氣質,除了沒有豪門小姐刁蠻任性以外,還是個靈動灑脫的新時代獨立女性。
另外,張學良擔任東北大學校長時候,自己曾是那里的學生,十分敬佩張學良,自然對他的女兒好感頗多。
巧的是,老實本分、英俊瀟灑、博學多識又精通多國語言的他,不久也得到張閭瑛的歡心。
暗生情愫的兩個年輕人,很快就確定了男女朋友關系。
自由戀愛的他們,如正常的校園情侶一般穿梭在象牙塔里,記錄著點點滴滴,共同接受新思想的浪潮。
不過接觸一段時間后,陶鵬飛竟然退縮了,他覺得倆人身份地位相差懸殊,自己配不上張校長的女兒。
直到張閭瑛向陶鵬飛表明,自己婚姻由自己做主,既然做出了選擇,就沒必要后悔,現在只需要陶鵬飛一生愛她一人就足夠了。
受到鼓舞的他,決定不在逃避,和女友一起抵抗未知的險阻。
當母親于鳳至得知女兒在外與農民家的兒子廝守終生,生氣至極,一方面擔心女兒受騙后悔,另一方面門不當戶不對不會有好結果,以后的日子只會更糟。
張學良也不太滿意,他直接回信回絕女兒結婚請求。
然而,女性內心強大的韌勁是無法泯滅的,雖然家里人不看好這段戀情,可是張閭瑛卻很堅定。
為此,她還與家里人冷戰,堅決為自己的婚姻打下塵封已久的高樓。陶鵬飛知道后,更加拼命地學習,很快在學術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
1941年,母親終于松下了口,兩人總算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步入婚姻的殿堂。
03
張閭瑛對待愛情炙熱且張揚,對待父母也用心負責。
1939年,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遭到了幽禁。
得知父親被幽禁的消息后,張閭瑛心急如焚,想通過手里的關系和父親見上一面,但事與愿違。
在長達20多年的分別時間里,張閭瑛時刻掛念著失去自由的父親,可是她只能選擇堅強,因為還有母親需要照顧。
時間來到1961年,陶鵬飛、張閭瑛夫婦受邀去臺灣參加“陽明山華裔學人研討會”,當時她只有一個想法,無論如何都要見到日思夜想的父親。
雖然過程很波折,但在張群的斡旋下,張閭瑛夫婦終于被允許與父親張學良見面。
此時兩人已闊別40年之久,記憶中身材挺拔,英姿颯爽的父親,已經變成了年近七旬的老者。
看到父親那一刻,一向堅強張閭瑛淚如雨下,父女二人抱頭痛哭,在相聚的一個多小時時間,他們訴說著彼此的過往。
這次之后,張閭瑛又和父親見過幾次面,他日夜盼望著夫妻能夠盡快恢復人身自由,讓自己多陪伴父親,盡一盡身為女兒的孝心。
1990年,在各方努力下,張學良終于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持久的幽靜生活。
幾年后,張學良和妻子趙四小姐前往美國定居。
見到分別多年父親,細想這些年父親遭受的苦難,張閭瑛眼角的淚就不斷下墜。
此后,張閭瑛多次看望在夏威夷定居的父親,安排他的起居生活,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父親去世。
不過她心里也有遺憾,就是父親辜負了母親于鳳至。
后來張閭瑛想,當初若不是自己的堅持和有主見,恐怕在婚姻上也會如母親一般不順心。
回看張閭瑛的一生,雖然她出身豪門,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和伴侶,這份難得的清醒,也讓她成功避免了婚姻中的悲劇。
所以說,在人生的重要選擇上,千萬不能隨波逐流,唯有遵從自己的內心,才會活出自己想要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