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概率的事情上,大部分人的認真帶來的反而是輸,因為他們不懂概率的真諦,總想以小博大,絞盡腦汁去研究小概率,殊不知對于普通人來說,堅守大概率才是王道,或者再高一層,就是反脆弱的策略,重注下在大概率,同時也小注一些小概率。
——坤鵬論
第十一卷第八章(2)
原文:
顯然,屬性之是不象本性之是那樣,具有原因與原理;
如其具有原因與原理,這將成為必然的了。
解釋:
顯然,偶然之是不像本性之是那樣具有原因和原理;
因為如果前者具備有原因和原理的話,那么它就成了必然。
原文:
如有B就有A,如有C就有B;
假令C不是偶然存在而為必然存在,
則凡以C為因者,B亦將成為必然,
節節之因所引起節節之果,
直至最后之果而后已(但這果是跟著那假設之因而隨附著發生的)。
解釋:
如果有B便有A,有C便有B,
假設令C不是偶然存在而是必然存在,
那么,凡是以C為原理的,比如B,也會成為必然,
一因致一果,
直到最后之果(但是這結果是隨那假設之原因來的)。
原文:
于是,一切將盡成必然,
一事物之可遇或不遇的可能性,亦即“機會”,便完全由這一系列中刪除。
解釋:
于是,所有都成為了必然,
一個事物可遇或不可遇的可能性,也就是“機會”,便全然從這當中消失。
也就是說,可能性全都沒了。
原文:
假令這初因尚非現成而便將出現,同樣的果也將跟著出現;
各個事件也將必然次第發生。
解釋:
假設這最初之因不是當下實現而是即將實現,同樣的結果也將隨之出現;
各個事件也勢必逐一發生。
原文:
明天將見月蝕,倘先見A;A將見,倘先見B;B將見,倘先見C;
在此系列中,若于現在與明天之間的有限時期內減去各段時間,我們就將獲見那預定的開端。
解釋:
明天會看見月食,如果先見到A;A將被見到,
如果先見到B;B將出現,
如果先見到C;
在這個系列中,如果在當下和明天之間的有限時間內去掉各段的時間,我們就會見到那預設的開端。
原文:
若此前因誠有,則各個后果自會遭遇,而一切事物也就成為必然的遭遇。
解釋:
如果這首要之因存在,那么各個結果早晚會兌現,而一切也都成為必然。
原文:
“真實之是”與“屬性之是”之所以各為其“是”,
前者依于思想〈理知〉的結合,也是思想的一個演變
(因此我們所探索的原理就不在實是之本義而為實是外在的客觀義理);
后者之為是既非確定(亦即偶然),便非必然;
凡偶然事物,其原因既不確定,亦無統系。
解釋:
“真實之是”和“偶然之是”之所以各為其“是”,
前者基于思想的結果,也是思想的演變之一
(因此我們所探索的原理就不在實是的本來意義上而是實是之外的客觀含義之理);
后者之者既是不確定(也就是偶然),也就不是必然;
凡是偶然性的事物,其原因即不確定,也沒有秩序且無限。
換言之,“真實之是”決定于在思想中的聯結而且是思想的一種屬性,
所謂的思想中的聯結,是思想的一種屬性,是指從認識論的反映論來看,
當思想中反映出在實現事物的狀況,即概念相聯結時就是肯定,它反映客觀事物的聯結;
但概念不聯結時,就反映客觀事物的不聯結,就是否定。
當思想正確反映客觀現實時就是真的,如果未能反映客觀現實時,就是假的。
亞里士多德曾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他說,因為你現在是坐著的,所以我說“你現在坐著”就是真的,
而當你現在站著時,我說“你現在坐著”就是假的。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