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劇變!
24年11月,特朗普高票擊敗哈里斯,時隔四年重返白宮;
12月3日,韓國尹錫悅突然宣布戒嚴,重現40年前韓國政治動亂的陰影;
12月8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宣布放棄總統職位,統治敘利亞54年之久的阿薩德家族不到10天內便轟然倒塌。
此外,24年年底,法國爆發大規模社會騷亂,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加沙戰爭擴大至黎巴嫩...
全球競爭、沖突與不確定交織在一起,國際秩序正在悄然重塑。
在這種劇烈沖突之下,展望2025年,全球地緣政治大博弈又將走向何方?
本期文章,柏年就來深度解析,2025全球地緣政治博弈的大趨勢。
一、回顧全球3大危機
冷戰時期美國著名外交官喬治·凱南在其回憶錄《美國外交政策的冷戰階段》所言“對于任何國家的外交政策,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來思考”。
未來既會有歷史的慣性,也會暗藏歷史的規律。
因此,柏年認為自2016年以來,全球發生3次大的政治與經濟危機,在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同時,也將影響2025年的全球地緣走向。
回顧2016年以來的全球3大危機。
第一場,是2016年特朗普上臺與英國脫歐,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反全球化與民粹主義的崛起。
2016年,特朗普“意外”擊敗希拉里,當選美國總統,開啟了“美國優先”政策,并推動一系列反全球化的舉措。
這些政策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退出伊核協議、開啟貿易戰加征關稅等。
此外,英國的脫歐公投也反映了民眾對歐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抗拒。
這兩大“黑天鵝”事件共同催生了自2016年開始的民粹主義與“去全球化”趨勢。
第二場危機是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
2020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疫情不僅造成了全球超過七百萬人的死亡,還直接導致了約五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幾乎相當于一場局部規模的大型戰爭。
盡管疫情對全球各國的沖擊巨大,但美國卻巧妙地利用了這場“疫情危機”,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中國威脅論”。
在科技領域,美國嚴厲制裁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限制芯片出口,加速了中美科技“脫鉤”;
在輿論領域,美國與西方國家合作炮制所謂“新疆棉”事件,試圖通過意識形態的壓力,強化對中國的制裁和國際孤立。
盡管美國自身在疫情期間經歷了超百萬人死亡、失業率飆升、經濟萎縮和社會動蕩,但美國政府巧妙地將中國塑造成“替罪羊”,將國內危機的責任轉嫁給外部敵人。
這一策略不僅幫助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在短期內通過外部敵人的塑造凝聚國內共識,也成功緩解了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轉移了公眾對疫情和經濟困境的焦慮,維持了其國內政治的穩定,推動了美國對中國的全面戰略競爭。
第三場危機是2022年初爆發的俄烏沖突。
2022年初,普京突然出兵烏克蘭,俄烏沖突爆發,并迅速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危機。
從政治上看,隨著北約的介入和西方對烏克蘭的大規模軍事援助,導致俄羅斯和西方事實上形成了“熱戰”的局面。
從經濟上看,這一危機引發了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的暴漲,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加速了經濟“去全球化”的趨勢。
俄羅斯、烏克蘭和歐洲都在這場沖突中付出了沉重代價。相比之下,美國則再次利用俄烏沖突這一危機,巧妙地成為最大受益者。
從政治上看,俄烏沖突后,美國利用此次危機,加強了對烏克蘭和歐盟的援助力度,主導了北約防務力量,強化了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
在經濟層面,俄烏沖突爆發后,投資者紛紛將美元視為“避險資產”,進一步鞏固了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從歷史來看,隨著21世紀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歐盟、俄羅斯、印度等地區性大國逐步崛起,美國霸權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美國巧妙借俄烏戰爭,不僅擺脫了道德化困境,還利用這些危機削弱了對手實力,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霸權地位。
可以說,自2016年以來,特朗普上臺、新冠疫情、俄烏沖突這3大危機,使美國再次在全球地緣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而伴隨著特朗普在25年1月重回白宮,全球地緣政治的輪盤也將再次轉動。
二、中美博弈新階段
進入2025年,全球的焦點將無疑集中在中美博弈之上。
從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內閣名單來看,美國的對華政策將繼續保持強硬立場,甚至較拜登政府更加“鷹派”。
特朗普提名的國務卿馬克·盧比奧和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都被視為對華強硬派人物。
而且,特朗普第一次任期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馬特·波廷格,早在24年4月的《外交事務》上就公開指責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不夠強硬,他認為,美國必須“贏得與中國的競爭”,甚至明確表示美國必須與中國展開直接對抗。
隨著中國在經濟、軍事和科技領域崛起,美國為了保持自己的霸權地位,在重大問題上,將很難妥協。
2025年,在中美博弈層面,柏年總結為8個字“斗而不破、固本培元”。
相比于拜登,特朗普無疑更加務實,在美國利益為先的基調之下,特朗普政府“斗”的目的,將轉變為如果給美國帶來真正的好處,相比于傳統的意識形態之爭,中美雙方可以談的問題也會變多。
而中美雙方,在“不破”的基礎上,雙方的重心大概率會聚焦自身。
我國政府,一方面,會繼續加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突破西方圍堵。
另一方面,通過3-5年的“化債”舉措,解決中國正在面臨的債務問題。
而美國政府,目前面臨著,民主黨與共和黨、共和黨建制派與MAGA,以及“金融美國”與“制造美國”、“富人美國”與“窮人美國”等多維度、多勢力的激烈斗爭。
有關美國內部多層次、多階級、多種族的矛盾沖突,柏年此前在私密圈子,也做過詳細分析。
應該說2025年,在中美“斗而不破”的基礎上,固本培元、加力解決國內種種矛盾,進而鞏固MAGA集團的執政根基,才應該是特朗普的工作重心。
(1)亞太新棋局
從這個視角審視全球地緣政治走向。
就亞太地區而言,作為傳統“藝能”,美國大概率將繼續加大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幫助美國鞏固亞太地區的“朋友圈”。
與此同時,在臺灣問題上,賴清德的親美親日的立場,也會成為美國企圖制衡中國的抓手。
而在俄羅斯方向,本輪俄烏沖突使得俄羅斯在經濟層面更加依賴中國。
在出口層面,中國作為全球能源需求最大的國家,將成為俄羅斯在與西方國家對立的“救命稻草”;
而在進口層面,作為俄羅斯目前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中國在工業生產端龐大的產業優勢,已經深深嵌入俄羅斯的經濟運轉之中。
在日益緊張的國際環境下,中俄關系的持續緊密,將會延續。
而隨著俄羅斯、中國和朝鮮之間的合作日益加深,美國可能會重新構想一個以中俄朝為框架的“東北亞同盟體系”,從而反向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尤其是東亞的“朋友圈”。
期間,如果朝鮮進一步試探核試驗的底線,朝鮮半島有可能成為繼俄烏沖突后,另一個新的“火藥桶”。
應該說25年,特朗普主導的中美博弈,在亞太地區,更多的不是通過物理層面,而是通過持續不斷的事件沖擊、國家合作等方式,來壓制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2)歐洲的轉折點
在歐洲方向,未來一年,俄烏沖突的最大變數依舊是特朗普。
特朗普的外交風格一貫特立獨行,他很可能采取一種折中策略,既不會完全放松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會像拜登那樣對俄羅斯展開“全方位對抗”。
拋開與普京的私交,特朗普政府不排除與普京政府直接對話,通過高層接觸和談判來為俄烏沖突降溫。
事實上,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前都表達過希望緩解沖突的意愿,因此,2025年沖突的緩和很可能會迎來實質性進展。而和談的關鍵,則是美國能從中獲得什么好處。
對北約來說,在特朗普“美國優先”和實用主義的背景下,美國很可能會繼續減少對北約的支持。
當前,作為歐洲傳統3強的德國、法國、英國,除了脫歐的英國境況稍好,法國和德國都深陷經濟下行、民眾游行、政局不穩定的泥潭。
這時,烏克蘭再想繼續從北約方面獲得大力支持的可能性也在減弱。
一旦澤連斯基走上談判桌,他手里幾乎沒什么像樣的籌碼,而這又進一步增加了美國在這一區域的話語權。
2025年,俄烏沖突的變局,極有可能成為整個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格局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而從長期看,2022年初爆發的這場沖突,已經徹底打破了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破鏡難重圓,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也將因此更加鞏固。
(3)中東烽煙再起
2025年,在俄烏沖突很可能降溫的同時,中東地區則將烽煙再起。
2023年,在沙特、伊朗于北京和解之后,24年7月巴勒斯坦各派別再次齊聚北京簽署《北京宣言》。
就在中東局勢看上去有轉好態勢之際,10月,以色列與哈馬斯爆發激烈沖突,并迅速升級為全面戰爭。
同期,一方面,伊朗與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對抗持續加劇,另一方面,俄羅斯與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博弈也呈現升級之勢。
當時間來到2025,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投入很可能加大。
一方面,共和黨的鐵票倉之一是經營傳統能源的大財團,團結穩定的中東,明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目前,沙特正在推進其“愿景2030”的經濟改革計劃,企圖通過加強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的經濟合作,減少對西方國家的依賴。
但中東地區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
沙特內部錯綜復雜的利益集團,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軍事爭端,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明爭暗斗,都將是美國能夠施加地緣影響力、甚至挑起區域沖突的著力點。
作為特朗普的鐵桿兒,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后續在與哈馬斯的沖突中,無疑有了更多的底氣,雙方的敵對情緒和軍事摩擦可能會長期存在。
不過,在中東問題上,美國大概率還是延續軍事孤立主義。
在“美國優先”的基調下,美軍的關鍵任務將是保護美國本土勢力在海外的利益,而不是投入到對其他國家的軍事干預中。
三、全球地緣2025
“斗而不破、固本培元”,2025年,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仍將在中美兩國的主導下經歷深刻變動。
憑借著自2016年以來在數次全球危機中建立的勢能,主張“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在25年仍將沿著自己所積累的勢能,繼續向包括亞太、歐洲、美洲等地區施加自身的影響力。
期間,美國也將更加務實,軍事介入會減少,而通過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的整合,實現美國利益優先將會成為主線。
而這并不能阻止中國在包括亞太、歐洲、非洲、南美洲等多個區域,不斷擴張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由于中美博弈的全方位特征,中美兩國所主導的軍事、經濟、科技和外交的多重博弈交織在一起,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繼續朝著兩極化乃至多極化趨勢發展。
期間,也不能排除新的經濟和軍事聯盟的出現。
而在全球變革、大國博弈的今天,我們每個普通人的職業發展與財富積累也將受到深刻的影響。
最后,我還準備一份針對2025年全球宏觀經濟走勢的深度分析報告,歡迎感興趣的朋友私信柏年領取。
在充滿未知的2025年到來之際,柏年也將繼續在私密粉絲圈子,分享我自己觀察和思考的成果,幫助粉絲朋友們,在個人職業發展和財富積累的道路上,少踩陷阱、發現機遇、穩步向上。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私密圈子,感興趣的朋友請加:tides2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