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列寧的遺體只剩下極少一部分。而為了維持遺體,俄羅斯每年都耗資超百萬。換句話說,列寧遺體的保存耗資巨大,卻保存不下什么。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國內傳出了一種聲音——要把列寧下葬,省下大筆經費的同時,讓俄羅斯和共產主義徹底分手。
列寧與一個時代的落幕
列寧的晚年備受病痛折磨,而這一切的誘因要從1918年說起。
1918年夏,列寧至莫斯科米赫爾松工廠視察。這次視察中,他為了宣傳思想還拋開警衛,特意到榴彈車間做了演講。車間內的工人很快被他調動了情緒,一切都是預想的那樣。可在列寧踏出工廠大門的那一刻,異變突生——有人朝列寧開了槍,而列寧中彈后當場倒地。
萬幸的是,雖然傷勢危急,但列寧被救了回來。而列寧體內的子彈受限于當時的醫療技術并沒有被取出。自此后,列寧的身體大不如前,病痛如影隨形。
1921年開始,列寧逐漸適應不了高強度的工作了,到1922年,他時常感到頭部、右側鎖骨下方和右手的疼痛。但病痛并不能阻礙他的腳步,列寧依舊在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自己的光熱——他完成了兩件大事,推出新經濟政策的轉變和反思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中彈留下的傷痛和工作上的疲憊終究是拖垮了列寧,1922年底列寧喪失了講話的能力,后來情緒有所好轉,但已無法清晰表達。至1923年2月,列寧右肢全部癱瘓。
可哪怕是這種境地,他也靠著頑強的毅力,用口述的形式完成了八篇被后世稱之為“列寧遺囑”的文章和書信,這是他人生最后階段里對社會主義的思考,是他對自己為之燃燒了畢生精血的偉大理想和事業的最后表達。
1924年1月,列寧逝世——也是列寧時代的終結。
保存遺體是社會穩定的需要
在列寧身體狀況惡化時,蘇聯政治局的6個委員便為非正式的座談。座談會期間委員們的意見并不統一,有要通過防腐處理讓列寧繼續與蘇聯同在的,也有主張要直接下葬的。
前者認為列寧是當時蘇聯的精神象征,他至少應該被保存到人們的意識適應列寧已經不在了的現實。后者認為如果對列寧的遺體進行防腐,那就是在把遺體神靈化,這不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也不是列寧所愿的。
經過一系列的商討,蘇聯黨的領導層最終要保存列寧的遺體。這不僅僅是出于政治考量,也是社會穩定的需要。因為列寧在當時極受蘇聯人民愛戴,他死后有大量的要求保存列寧遺體的聲明和呼吁書涌入中央。
從列寧逝世后,他的遺體一直有得到盡可能妥善的照顧。從二戰的烽煙、蘇聯解體時的動蕩再到俄羅斯的建立,人們都盡可能地愛護著列寧的遺體。李永全從一位主管列寧遺體的俄羅斯官員處獲悉,列寧遺體的各部位保存情況不盡相同,但列寧遺體是完整的。
為了維持列寧的遺體,俄羅斯每年都要耗資百萬美元。因此許多俄羅斯政治勢力格外喜歡拿列寧的遺體出來說事,因為不管是否重新安葬,都會有人不滿,所以當前政府總是討不到好的。
但起碼就現在的情況而言,俄羅斯不太可能把列寧遺體埋入地下。因為與共產主義徹底放手并不是俄羅斯的主要任務,民族和諧、和解才是。所以為了社會穩定,列寧的遺體不會動。
參考文獻:
[1]李永全.圍繞列寧遺體的傳說與事實[J].俄羅斯學刊,2013(05):54-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