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公募基金行業還是發生了很多大事的,不知道你是否還有印象,我們一起來看看。
新“國九條”發布
4月12日,國W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是繼2004年、2014年之后,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時隔十年,再次迎來新的“國九條”。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全面加強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設,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和投資組合,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
新“國九條”也進一步加強對證券基金機構監管,對資管機構的投研能力和產品創新服務提出更高要求,推動行業回歸本源、做優做強。
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穩步推進
4月19日,證J會制定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7月1日起正式實施,將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這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二階段舉措正式落地,行業綜合費率水平繼續穩步下降。
11月19日,證J會主席吳清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致辭中指出,突出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并強調“穩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等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
11月19日,多家頭部基金公司宣布,旗下多只大型寬基股票ETF的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將分別調降至0.15%和0.05%,這也是目前指數型基金產品的行業最低費率。
粗略計算,此次費率下調的基金產品總規模達到1.3萬億元,有望為投資者每年讓利50億元。
資本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首批沙特ETF重磅出爐
6月14日,境內首批投資沙特阿拉伯市場的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南方基金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正式獲批,為內地投資者帶來投資沙特阿拉伯市場的指數化便捷工具。
業內人士表示,該基金的設立是ETF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深化的結果,展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
基金經理限薪,300萬年薪以上或被要求追溯退還
6月份,一則“公募基金300萬年薪以上或被要求追溯退還”的消息在市場流傳。
隨后消息被證實,確有央企旗下公募基金實施限薪舉措,且自2022年起超出標準的退薪工作已啟動,但退薪標準并非上述290萬元,而是達到一定標準后部分退回。
REITs市場常態化發行
7月26日,發G委發布《關于全面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常態化發行的通知》,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設施REITs正式邁入常態化發行的新階段。
新階段主要有四方面變化:一是進一步聚焦重點,明確審核內容和把關標準;二是進一步簡化程序,提高申報推薦效率;三是進一步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確保權責一致;四是進一步優化政策空間,激發市場活力。
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來已順利發行REITs產品28只,募資總規模約624.67億元,發行數量和規模均創下新高。
科創主題政策支持增強,產品線不斷豐富
“科創十六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多項政策先后出臺,支持優質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特別是科創板領域。這些政策的出臺為科創主題基金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8月20日,上證科創板200指數發布。8 月 23 日,上證科創板盈利質量策略指數、上證科創板創新藥指數和上證智選科創板價值 50 策略指數正式發布,為科創板 ETF 市場的擴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12 月 16 日,首批 4 只科創板人工智能 ETF 獲批。
央媽首次買賣國債
8月,央媽正式落地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這是央媽史上首次出手買賣國債。央媽將國債買賣作為一項新的貨幣政策工具,讓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相互配合,有助于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寬基ETF爆款頻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一度突破4000億元
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代表的核心寬基ETF規模持續突破歷史紀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一度突破4000億元。ETF千億規模俱樂部不斷壯大,目前已有6只ETF產品規模超過1000億元。
中證A500指數基金發行引發大戰,行業“卷”出新高度
2024年9月23日,中證A500指數正式發布,由10家頭部公募推出首批中證A500ETF,隨后多批中證A500ETF以及非ETF指數產品持續“上新”,短短兩個多月里,中證A500指數基金賽道涌入近60家公募,引發激烈的發行大戰,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場內及場外基金合計規模超過3400億元。
中證A500指數,是新“國九條”的首只寬基指數,也體現了“全”“新”的編制邏輯,比如它優選行業龍頭、覆蓋大部分中證三級行業、行業分布較為均衡,能夠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出新興行業的成長。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9 月,《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發布,著眼于“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總體目標,提出建設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三方面舉措。
ETF投資大時代來臨,被動投資崛起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動指數型基金(含指數增強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3.16萬億元,首次超過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2.89萬億元的總市值,迎來歷史性時刻。
公募基金規模歷史性突破30萬億
中基協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2月底首次突破29萬億元,4月底首次突破30萬億元,5月底突破31萬億元,9月底達到32萬億元,再創新歷史紀錄。
924政策轉向之前,公募規模節節攀新高主要得益于債基和貨基的貢獻,924政策轉向之后,風險偏好迅速回升,權益市場強勢上漲,債基和貨基規模出現不同程度縮水,其中債基10月規模瘋狂縮水7756億元。
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合計31.99萬億元。
公募基金自1998年誕生以來,2017年6月,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突破10萬億,用了將近20年時間,2021年1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達到20萬億,用了4年時間。
924新證后A股迎來罕見大漲,科創50等指數創歷史單日最大漲幅記錄
924新政之后的9月末至10月初,A股主流指數迎來罕見大漲,兩市單日成交額最高超2.59萬億元,創歷史紀錄,科創50等指數創歷史單日最大漲幅記錄。
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進入“1”時代
2024年的我們的國債市場注定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邊是央媽屢屢提示風險,一邊是債市牛氣沖天。
12月2日,10年期國債利率跌破2%,進入1時代;12月13日,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破2.0%大關;12月21日,1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1%,市場全面進入超低利率時代。
個人養老金基金擴容,指數基金等被納入投資范圍,做強“第三支柱”
2024年12月12日,人社等五部門《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個人養老金制度于12月15日推廣至全國。
《通知》要求,優化產品供給,將國債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將指數基金、特定養老儲蓄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
根據《通知》要求,證J會已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其中,跟蹤各類寬基指數的產品有78只,跟蹤紅利指數的產品有7只,包括滬深300指數、中證A500指數、創業板指數等普通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ETF聯接基金。
債牛貫穿全年
寬松的貨幣周期和充裕的流動性支撐債牛行情貫穿全年,債券型基金規模首次突破10萬億元。
2024年,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年內漲超8%,創近六年最大年度漲幅。
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逾2700只純債基金中(含短期純債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債券指數基金),超2000只產品的單位凈值在2024年創出新高,占比超七成。而在今年凈值創新高的純債基金中,近八成產品凈值刷新紀錄的時間為12月下旬。
已有超1000只債券型基金年內收益率超5%,表現遠遠好于往年同期,甚至超出很多機構預期。如30年國債ETF年內漲幅高達20%,10年地方債ETF年內漲幅超10%,政金債券ETF、十年國債ETF、活躍國債ETF年內漲幅均超8%。
債券基金持續受到資金青睞。發行市場上,Wind數據顯示,2024年債券基金發行總規模已超過8200億份,創近兩年新高。同時,在持有人戶數、盈利表現、單只產品規模等多個方面,債券基金都在持續刷新紀錄。
紅利資產崛起。
2024年12月17日,全市場58只紅利主題基金合計規模達到1053.63億元,總規模突破千億大關,在資金的推動下,紅利資產“水漲船高”,中證紅利低波指數年內漲幅超18%。
從政策端來看,監管多次出手引導優化A股上市公司分紅水平,對紅利資產的長期表現形成又一重要支撐。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2024年A股公司分紅金額超2.39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1%,大手筆分紅的公司多為央國企。
銀行板塊年度最佳
A股今年表現最佳的行業是銀行板塊。
8月28日,六大行總市值一舉超越了創業板所有股票。12月25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股價再創新高,工行盤中一度超越中國移動,再次成為A股“市值一哥”。
截至12月30日,銀行板塊年內上漲44.4%,當之無愧坐穩了2024年A股之王。
不過,2024年公募基金行業也出現了一些丑聞和違規事件,比如說:蔡嵩松等。
最后,我們來看看主要指數和申萬一級行業、主動權益基金的2024年全年表現。
主要指數方面,收益表現排名前五是標普港股通低波紅利指數(24.81%)、300紅利低波(23.70%)、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動指數(22.01%)、創業板50(21.07%)、恒生科技指數(18.70%)。
收益表現排名倒數前五的是北證50(-4.14%)、中證2000(-2.14%)、國證2000(-0.73%)、微盤股(0.98%)、中證1000(1.20%)。
從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方面賴看,收益表現排名前五的分別是: 銀行(34.39%)、非銀金融(30.17%)、通信(28.82%)、家用電器(25.44%)、電子(18.52%)。
收益表現排名倒數前五的分別是:醫藥生物(-14.33%)、農林牧漁(-11.58%)、美容護理(-10.34%)、食品飲料(-8.03%)、輕工制造(-6.01%)。
主動權益基金方面,數據顯示,2024年共有1170只主動權益基金凈值增長率超過10%,其中271只超過20%,74只業績超過30%,4只產品業績超50%,而最牛基金凈值增長率逼近70%。
雷志勇管理的大摩數字經濟A,以69.23%的業績成為2024年主動權益類基金冠軍,也是全部基金的2024年年度業績冠軍。雷志勇管理基金的2024年三季報顯示,該基金聚焦于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板塊,配置的AI算力三季度表現較好。
菜鳥穩飛近一年的收益表現是7.33%,2024年總體表現還不錯。
在此,祝大家2025年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賬戶長紅,平安發大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