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啟鮮醴,紙韻華章”
——遼寧天湖首屆非遺藝術節
融合滿族非遺剪紙藝術,
綻放傳統文化新光彩
“春啟鮮醴,紙韻華章”遼寧天湖首屆非遺藝術節于 1 月 17 日 15:30 盛大啟幕,持續至 1 月 23 日,在沈陽 K11購物藝術中心南門東廳精彩亮相。本次展覽由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設計學院和遼寧天湖啤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張磊進行策展。
蛇象征著豐收和繁衍,寓意著重生與希望。本次活動為慶祝乙巳蛇年新春,將遼寧地區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滿族剪紙及新年祥瑞圖案融入其中,以當代的藝術形式和裝置藝術對傳統剪紙進行現代演變,創作出一系列精美的藝術作品。
滿族剪紙歷史悠久,源于民間生活。其線條簡潔明快,風格古樸醇厚,民族特色濃郁,展現滿族生活風貌、審美與精神追求,是精美藝術,也是文化傳承與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
本次展覽所展出的滿族剪紙作品由沈陽師范大學教師與非遺傳承人聯合創作而成,作品以滿族新年的祥瑞符號融入了天湖啤酒的生產原料啤酒花、大麥和大伙房水庫保護區質優源頭水形象元素,為傳統剪紙藝術增添了新鮮的活力與現代審美特色。作品展現出獨特的滿族民間風情,為新春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氛圍,讓人們感受到蛇年的美好寓意。
滿族剪紙與天湖啤酒皆為滿族發源地的饋贈。策展人張磊巧設“從天而降的禮物盒子”呼應展覽主題,展場動線貫穿蛇年剪紙衍生雕塑。魯美服裝設計師據剪紙作品再創,開幕秀精彩非凡,剪紙的細膩與鮮活盡顯傳統與時尚融合之美,彰顯文化底蘊與藝術魅力。展覽還設寫對聯、推推樂、玩偶互動及啤酒品嘗等環節,予人難忘體驗。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非遺保護意義重大。非遺“品牌力”的保護與煥新,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道阻且長。人工智能技術作為2025年國家重大發展政策方針。此次展覽的人工智能繪窗花環節,非遺藝術家指導參與者設計打印剪紙紋樣,展現科技美學,為滿族剪紙傳承發展注入活力,提升傳承質效。
從古老的剪紙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滿族人民的文化風情;利用現代的AI科技手段煥發滿族剪紙藝術新生,使之綻放出全新的光華,從而為遼寧新質生產力的提升提供文化支撐和創新動力。歡迎各位走入“春啟鮮醴,紙韻華章”——遼寧天湖首屆非遺藝術節,發出自己的藝術之聲和內心的感悟,用心感悟非遺藝術、文化與科技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