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老粉都知道我愛讀《史記》、詩詞;
然而,這幾天我重刷了一遍《天道》;發現丁元英作為大男主,他仿佛世外超人,能掌控一切。
但細品后才明白,這一切歸于丁元英情緒穩定。
“情緒穩定”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尤其是已經做父母的人。
無論是柏林的資金被凍結,遭遇生存危機;還是飯桌上被歐陽雪刻意刁難,他都能保持冷靜,心平氣和去面對,不辯解、更不生氣。
初讀時,你可能覺得他傻,覺得“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但經過生活揉搓,才正真明白:情緒穩定,是他的認知早已經超越常人。
是他前妻評價那樣:
他永遠都不會跟你吵,他的每一個毛孔里,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的居高臨下的包容。
不計較,是不在乎
書中丁元英的經歷,像極了生活中的我們,時常會被人誤解、刁難。
很多時候,我們會擺好陣勢迎接叨叨叨。
但丁元英不這么干,他仿佛沒事的人一樣。
在古城餛飩攤上,他吃完餛飩準備離開,老板娘拉住他說還沒有付錢。
丁元英先是一愣,默默掏出錢來放到盒子里,便轉身離開。
他離開后,旁邊后用餐的片警說,我剛來的時候,看到他已經給過錢,你怎么又找他要一遍?
老板娘尷尬的笑了笑,說他下次來就少收他兩塊錢。
如果換作是你肯定要和老板娘理論一番,甚至掀攤子。
而丁元英不解釋,不解釋是不在乎。哪怕當時已經身無分文,吃喝都成問題,只能靠賣收藏的唱片,他也不解釋。
因為,丁元英不愿意和俗人計較。
他明白為無謂的爭執糾纏,只會浪費時間,無論最后誰贏誰輸,都沒有多大意義。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計較,不在乎。
這種觀念在與歐陽雪交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當時,芮小丹已經愛上丁元英,丁元英也對她有好感。
但是,他仍舊一副居高臨下的模樣。
芮小丹的好閨蜜歐陽雪對此非常氣憤,她想把丁元英拉下“神壇”,讓他變成“俗人”。
于是,在芮小丹請丁元英吃飯時,動用手中小權利,要求丁元英結賬。
不僅如此,還坐地起價。丁元英掏一千,她就漲到兩千,掏兩千立刻漲到三千……
丁元英不慍不火,直接問歐陽雪,想讓他怎么做?
歐陽雪讓他說一句女人愛聽的話,就放他走。
面對這種威逼,一般人早就發火嘴里不干凈了。
但丁元英心平氣和地說,有個發財門道,喜歡聽嗎?
接著,他指定一支股票讓歐陽雪去買,
結果,歐陽雪賺一大筆。
正真高知的人,不與任何人爭辯。
因為,他們知道爭來爭去,沒有太多意義,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對他們來說,時間和耳根清靜更為重要。
所以,他們不會和無事生非的人糾纏,也不會為爛事計較。
他們的淡定和沉穩,實際上是對一切最好的回應。
不辯解,是沒必要
如果仔細觀察身邊的高手,他們有一個共同特質——不與人辯解。
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只能重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你說再多也是徒勞無功。
在書中,丁元英毫不猶豫答應送芮小丹一個小禮物:扶貧王廟村。
盡管他知道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容易得罪人,甚至背上罵名的事,還是在葉曉明、馮世杰、劉冰找上門時,義無反顧地答應下來。
他們從自己長項出手,創建格律詩公司。通過努力,王廟村成功脫貧。
葉、馮、劉三人也實現階級蛻變,成為業內知名人士。
然而,矛盾很快出現。為了公司長遠發展,丁元英讓葉、馮、劉三人以超低價銷售音響。
結果遭到他們質疑。
丁元英沒有解釋,因為他明白每個人的格局有限,即使解釋了也不會被理解。
所以,他只是吩咐他們去執行。
恰恰是這點,葉、馮、劉三人認為他專斷獨行。加大他們對他的不滿。
因為格律詩的超低價,對龍頭樂圣集團的業績造成嚴重沖擊,被對方告上法庭。
葉、馮、劉三人是又驚又怕,他們擔心官司輸掉自己既得利益受損。于是匆忙退股抽身,把麻煩留給丁元英。
最過分的是,葉曉明指責丁元英,說他標新立異,虛榮愛炫耀,根本不關心他們死活。
然而,他們忘記最初是他們求著、趕著丁元英幫忙,現在卻臨陣脫逃,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丁元英。
即使被倒打一耙,抗下所有壓力,丁元英依然是不爭辯,只是做自己的事。
最終,如丁元英所料格律詩公司勝訴,名揚四方,市值翻番,還成功和樂圣集團合作。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認知不同,格局不同,格局不同難以共鳴。
你同他聊長遠計劃,他只有眼前茍且,他想的是:少來這套,又想占我便宜,想讓我放棄(眼前利益),沒門!
人和人的差異,不僅是眼里的世界完全不同。更多時候,這種差異根深蒂固,無法兼容。
正如村上樹所言:
不解釋就不會明白的事,就意味著怎么解釋也不會明白。
操作系統不一樣,交換參數的結果,只是加深了隔閡。
既然如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走自己的路,不作理會,任由人評說。
情緒穩定,是高認知的人
仔細觀察生活,你會發現身邊的火藥桶,情緒不穩定,容易失控。
而另一種人,波瀾不驚,情緒穩定。
丁元英就是后者。
《天道》中丁元英有兩次人生變故,初讀只覺得他冷血無情。
一次是他父親病危,醫生說即便救活也是植物人。面對這樣的壞消息,丁元英卻平靜地問,怎么讓父親體面離開?
為此他遭到家人指責。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
因為他知道父親要強,與其成為植物人,不如有尊嚴體面的離開。
所以,他果斷選擇讓父親離世。
另一次是他靈魂伴侶芮小丹離世。
在芮小丹返程路上給他打了一通電話,告訴自己遇到危險,她履行警察的天職。
丁元英在電話里聽后,一個字也沒有說。沒有阻止,保持沉默。
他明白這是芮小丹的最終選擇,沒有避險權利。
因為他沒有阻止,又一言不發,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備受責備。
芮小丹父親不肯原諒他,不肯告訴他女兒的墓地;小丹同事罵他冷酷無情。
即使他傷心到吐血,他也沒有去解釋,獨自默默承受。
因為他知道,每個人有自己的因果和命運。
人生中必修的一課,就是允許一切事的發生。
稻盛和夫曾說:
你在意什么,什么就折磨你,你計較什么,什么叫困擾你。
你太較真,過分計較得失,那你就會痛苦、迷茫。
反之,如果你坦然接受一切,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那么,你將不會被外界情緒困擾。
最后: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我們人人會背,知道其含義。
我們還知道“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但是,我們仍舊深陷局中,難以洞悉事情全貌,變得浮躁迷茫。
而站在廬山之外的人,早已經看透世事真相,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眼界,培養自己的格局。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多借鑒、學習丁元英的處世哲學,不為無謂的爭執而糾纏,做自己的主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