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公主”:
女性作家和
經典童話
顛覆千篇一律的童話故事認知,還原女性作家筆下的真正經典,重現英姿颯爽的“公主”形象
編輯推薦
· 一本有關“經典童話故事”的傳記,包括20面彩插和數十面黑白插圖;
· 再現幾代女性作家掙脫社會桎梏,寫就真正經典的歷程;追溯《灰姑娘》《美女與野獸》等童話故事的最初模樣;
· “女性,尤其是童話故事的女性創作者曾經能夠發聲,挑戰父權體系,彰顯女性地位。”
· “有的時候,想當然地認為被動的公主形象是童話故事的標準可能會使我們忽略了一段更加生動,也更具女性意識形態的歷史,這絕不是一個21世紀的讀者希望看到的。”
作者簡介
安妮·E.達根(Anne E. Duggan)
密歇根州立韋恩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法語和古典文學文化研究教授,主要從事法國早期現代故事傳統和20世紀、21世紀法國童話電影的研究。其著作包括《沙龍、復仇女神和仙女:專制法國的性別政治和文化變遷》[Salonnières, Furies, and Fairies: The Politics of Gender and Cultural Change in Absolutist France(2021)]等。
內容簡介
人們常常把童話故事和迪士尼電影聯系在一起,或者和迪士尼經常從其身上獲得靈感的男性作家們聯系在一起,尤其是夏爾·佩羅、格林兄弟和安徒生。在他們所描繪的故事中,“公主”往往是一個被動的、順從的人物。
相比之下,十七八世紀時由女性作家所寫的童話故事則迥然不同。她們筆下的主人公都是勇敢又堅強的女性,在這片童話王國里,“公主”會揮刀砍下妖怪的頭顱,會帶領著軍隊出生入死,會主動與自己所愛的男性定下婚姻契約,有時甚至會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拯救那些陷入困境的男性。這些才華橫溢、意志堅定的女性作家努力擺脫了當時父權制社會的條條框框,寫就了真正具有經典價值的故事。
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時光,回到迪士尼誕生之前的時代,尋找那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公主”,傾聽那些塑造過經典童話故事的女性作家的聲音。
目錄
目 錄
引言
女性童話故事作家群體
寫給成人看的童話故事?
第一章 一個并不被動的灰姑娘
會殺人的灰姑娘
萊里捷的《聰明的公主》
多爾諾瓦夫人版的灰姑娘故事
《芬妮特—仙度》的影響力
《芬妮特—仙度》的民間化過程
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
灰姑娘故事的其他版本
第二章 美女、野獸以及多爾諾瓦夫人的影響力
《美女與野獸》的誕生
從白羊到野獸
巨蟒與野獸
影響之一:英語版的《白羊》
影響之二:文學及音樂作品中的巨蟒形象
第三章 另一個著名的與貓有關的故事
從歐芹到萵苣公主
多爾諾瓦夫人的《白貓》
英國童話劇《白貓》
童話劇之最—《白貓》
漫畫版《白貓》
第四章 消失的亞馬孫戰士
從康斯坦沙(莎)到康斯坦帝(蒂)
“瑪莫伊桑”和亞馬孫戰士
《美人貝兒,騎士福圖納》及其影響力
第五章 結語
致謝
圖片致謝
資料來源
文摘
第一章 一個并不被動的灰姑娘
(節選)
各位讀者,不妨想象一下這樣一個情節:灰姑娘殺死了繼母,砍掉了食人魔的頭,成功穿上那只著名的水晶鞋后,得意洋洋地將泥水濺到姐姐們的身上。在迪士尼誕生后的這個時代,當我們想到灰姑娘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并不是這些情節,但是曾經出現過這些不同版本的灰姑娘故事,并且受歡迎程度與迪士尼版本不相上下,時間跨度有幾十年。在這些不同版本的灰姑娘故事中,有個名叫《芬妮特—仙隆》(Finette-Cendron)的故事,又名《芬妮特—仙度》,是由一位名叫瑪麗—凱瑟琳·多爾諾瓦夫人的女性作家創作的,這個故事不僅在法國、英國和德國頻繁地被改編成其他形式的作品,而且還在這些國家以及美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口口相傳。事實上,多爾諾瓦夫人這版灰姑娘故事還被有“捷克的喬治 · 桑”之稱的作家鮑日娜·聶姆曹娃所改編,改編后的作品為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在1973年發行的那部著名電影《灰姑娘的三個堅果》提供了靈感來源。(該電影名在捷克文中是“T?i o?i?ky pro Popelku”,在德語中是“Drei Haselnusse fur Aschenbrodel”,在英語中則是“Three Wishes [Hazelnuts] for Cinderella”。)
要說在當今世界哪個灰姑娘故事版本占據著主導地位,自然是沃爾特 · 迪士尼工作室于1950年制作的那個版本。這個版本還在2015年改編成了真人版電影,更加說明了時至今日這個故事依然十分受人們的歡迎。可能很少有觀眾注意到這部電影剛開始的一行字幕,上面寫著:“灰姑娘,源自夏爾 · 佩羅的經典原作。”在佩羅的版本中,女主人公默默地忍受著虐待,既不感到憤怒和憎恨,也沒有任何報復的想法,最終因自己的能力而得到了王子的青睞。這個故事十分經典,甚至西蒙娜·德·波伏娃早在1949年就在《第二性》中寫道:“女人就是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就是接受和忍受的那個人。”在經典童話故事中,《灰姑娘》這個故事常常因女主人公缺乏主體性而受到批評,“就像睡美人一樣,灰姑娘也在她的故事中扮演著被動的角色……灰姑娘只要安安靜靜地待在家里,等著王子的仆人上門來發現她的真實身份”。女權主義者以及性別學者、評論家和作家一直都不認可佩羅和迪士尼版本的故事中描繪的那個被動的灰姑娘形象。在有些版本中,灰姑娘的形象更加積極且富有活力,一直以來也都受到人們的歡迎。佩羅版本的灰姑娘故事被改編成了迪士尼電影,而多爾諾瓦夫人的《芬妮特—仙度》則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被改編成了由捷克導演瓦茨拉夫·沃利切克(Vaclav Vorli.ek)執導的電影《灰姑娘的三個堅果》,這部電影時至今日依然在德國、捷克共和國和挪威等國家受到廣泛歡迎。
本章將追溯這些不同版本的灰姑娘故事的歷史,并將重點放在多爾諾瓦夫人的《芬妮特—仙度》的后續影響力上。一方面,人們需要認識到佩羅所創作的被動版本的灰姑娘故事并不是像今天這樣一直在此類故事里占據著壟斷性地位。另一方面,很明顯的一點是,多爾諾瓦夫人版本的灰姑娘故事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有著屬于它自己的魅力。我們首先將追溯《芬妮特—仙度》在17世紀的誕生過程,探討多爾諾瓦夫人是如何借鑒其他童話作家的作品,從而創作出自己獨特版本的灰姑娘故事的,然后還會研究她在法國、美屬法語區、德國和捷克等國的文學、口語和電影傳統方面造成的持續性影響。許多學者和童話愛好者都認為多爾諾瓦夫人的影響已經是過去時,但是我們將看到她依然在當代童話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點擊書籍圖片即可優惠加購
(在我社官方小紅書店鋪購買本書,可獲贈“白貓公主”打卡棒一個,數量有限,贈完即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