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聲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網絡圖片
近期,智駕行業頻繁出現中高階的大項目定點。
據悉,某頭部主機廠的一個中高階大項目定點被地平線生態所斬獲,這個大項目定點的車型數量達到了十個左右。
大項目頻繁出現的原因是主機廠都在籌備智駕普及大戰。眾所周知,主機廠從卷電動調轉槍口卷智駕。一位主機廠朋友表示,大家都在積極備戰,25年將會是傳統主機廠卷智駕最熱鬧的一年。
1.智駕普及大戰
眾所周知,智駕行業是一年一個變化,25年最大的看點大概是兩條線。
一條線是中高階智駕的下沉普及;另外一條線是端到端2.0落地的競爭,也就是VLA量產上車。
引發智駕下沉普及的鲇魚是比亞迪,比亞迪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智駕普及大戰。比亞迪的動作兇猛,近乎全系車型要上中階或高階的智駕方案,10W出頭的車型上都要上帶高速NOA、記憶行車的中階方案。
一位頭部主機廠的人士表示,比亞迪國內銷量第一,在C端用戶影響力大,也是眾多國內主機廠對標的對象。比亞迪卷智駕,那么幾乎所有的主機廠都要跟進。
這意味著智駕正式從技術探索階段過度到了智駕普及階段。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智駕普及戰中,傳統主機廠將不再是像過去幾年一樣在零星的個別車型上搭載中階或高階智駕、采用高定價的選配策略,而是近乎全系車型甚至會采取激進的標配策略。
這就使得許多主機廠產生了一個“煩惱”:面臨幾十款車型如何量產智駕的問題。
在以前,傳統主機廠都是對旗下的個別車型上搭載中階或高階的智駕方案,量產的車型并不多。而現在是近乎價位10W以上的車型都要上中高階的方案,對于一些擁有幾十上百款車型的傳統主機廠來說,如何做好智駕的量產是個大問題。
一些傳統主機廠已經開始調整思路,比如,某頭部車企將一個車型平臺交給一家地平線生態合作伙伴來做。
在過去,傳統主機廠喜歡分散式的選擇供應商,一個車型平臺會交給幾個供應商來做。現在則是由之前分散式的選擇智駕供應商的方式,轉變為打包整個車型平臺交給一個或兩個智駕供應商來做。
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能夠降本卷智駕之外,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在量產中以及后續的OTA能夠很好的一致性管理。
當國內主機廠調整槍口卷智駕,意味著幾百個車型的量產需求。這么龐大的一個量產需求,需要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才能接得住。
(征程6系列定點超100款中高階智駕車型)
目前,國內能接住的鳳毛麟角,地平線或許是最有潛力的那個。
第一,地平線生態的合作伙伴群體規模龐大,從軟件算法到硬件的域控、傳感器,應有盡有;第二,地平線以及生態伙伴的產品線覆蓋全場景,無論低階、中階還是高階的需求。
所以,在傳統主機廠的智駕普及戰略中,地平線成了繞不開的選擇。而且,基于地平線的J6一代芯片做的智駕方案,在性能和成本上非常均衡,契合了傳統主機廠對智駕普及的戰略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24年地平線的“朋友圈”和定點瘋狂增長的原因,不僅是傳統主機廠,新勢力在智駕普及戰略上也是做出了一樣的選擇。
新勢力車型產品從中高端向中端以下市場下沉,在殘酷的汽車價格戰背景下,在智駕上不再追求 “自產自銷”,開始采取務實靈活的策略——“誰適合就用誰”。理想和蔚來都選擇了地平線來做智駕普及。
一位業界朋友表示,25年的出貨量要爆,這波智駕普及的趨勢,地平線是大贏家,斬獲的中階定點項目最多。
2.智駕的技術拐點
VLA被業界視為將高階智駕的技術從“可用”推進到“好用”的重要拐點。
VLA大致可以劃分為1.0、2.0、3.0的三個階段。
在VLA1.0階段,即端到端和視覺語言模型雙系統初步融合階段,提升智駕系統的對環境的理解能力;VLA2.0階段,即深度融合的ONE MODEL,在提升智駕系統對環境空間感知理解能力的同時,實現根據感知直接生成運動規劃和決策;VLA3.0階段,即實現擬人的推理能力,類似于GPT-4o一樣多輪推理。
從技術迭代上來看,智駕不久將迎來自己的GPT時刻。
過去十幾年智駕行業是起起落落,有過浮躁紅火,有過冷清低谷。不過,這一回的技術拐點和以前不一樣,行業是第一次能夠看到清晰可實現的“攀上珠峰”的技術路線圖了,整個行業的商業價值也會出現變化的拐點。
正是基于智駕技術進步的路線圖和節點,地平線創始人余凱認為智駕三年時間行業大局可定,并預測整個智駕產業將實現“3年脫手開,5年閉眼開,10年隨心開”的目標。
地平線在25年也將量產自己的高階智駕方案HSD(Horizon SuperDriveTM)。地平線的HSD一上來就奔向了端到端VLA,瞄準了未來兩三年實現“脫手開”的戰略目標。
(HSD系統基本泛化了中國主要地形城市)
一位體驗過HSD的業界朋友評價,蘇箐出手非常精準犀利,對未來幾年智駕技術迭代變化看的很透徹,出手就是搶攻技術制高點。
25年對于地平線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拐點,迎來在低階、中階、高階上的全面爆發的一個新階段。
不過,雖然地平線在高階上軟硬結合更加深化,但是地平線對自身的定位仍舊是Tier 2。有了生態,就是一片森林,沒有生態,就是一棵樹,地平線創始人余凱相信的是森林而不是一棵樹木。
地平線對Tier 2和Tier 1的邊界有著清晰的認知,重心放在如何撐起整個生態的高度上。
24年地平線生態的合作伙伴迎來豐收的繁榮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生態高度上了一個臺階。
眾所周知,24年的智駕行業在資本市場遇冷,業內許多智駕公司融資困難。不過,有一些智駕公司仍舊受到資本的追捧,不僅一輪融資就拿到幾個小目標,而且甚至一年實現幾輪融資,比如輕舟、鑒智機器人、易航等。
這些都是地平線生態的智駕公司,之所以能在資本降溫的時代里還能頻繁融到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定點項目上斬獲豐盛。
24年下半年,傳統主機廠掀起了一波密集的中階智駕項目招標小浪潮,為應對智駕普及大戰做準備。這一波的中階項目,很大一部分被地平線生態的智駕公司拿到了。
手里的項目多了,就要招兵買馬擴充技術力量,資本也很聰明,看到斬獲豐盛的智駕公司就追上去加碼子彈糧食,讓這些公司跑的更快一些。
在這場智駕普及大戰之中,地平線生態的智駕公司頻頻斬獲定點拿單,成為各大主機廠的重要幫手。
地平線生態的智駕公司各自推出了差異化的智駕方案,比如,輕舟在J6M上開發出一套輕量級城區NOA的方案,成本便宜,滿足了主機廠想把高階智駕下沉和降本的需求;鑒智基于自己研發的視覺3D感知的算法能力,推出雙目立體視覺系統,獲得國產和合資主機廠的青睞。
主機廠青睞,資本追捧,地平線生態的合作伙伴迎來豐收的繁榮期。
芯片行業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老話:沒有生態的芯片就是一塊“磚”。這話的意思是說芯片市場的競爭不僅依賴于產品性能,還有生態系統的建設。
那些世界級的芯片公司,在各自領域不僅是產品性能的領先者,而且都構建生態奠定了各自領域的王者地位。
比如PC領域的王者英特爾,在軟件操作系統上有微軟這樣的聯盟伙伴,在硬件制造上有戴爾、惠普、聯想等,強大的生態使得一直想通過ARM芯片向PC滲透的戰略無法奏效;而手機領域的王者高通,也同樣構建了強大的生態,軟件系統上有安卓,硬件上有小米、VIVO、OPPO等。
生態是芯片公司重要的護城河,芯片產品可以競爭但是生態不可復制。
結束語
在過去,國內能夠打造生態系統的大多數都是互聯網公司。比如阿里建立電商生態、騰訊建立社交生態、抖音建立了內容生態。而在硬科技領域,基本沒有能夠建立生態系統的。
而現在,隨著2025年瘋狂的拿下諸多智駕大訂單,硬科技領域誕生了第一家成功建立生態的公司:地平線。
地平線這幾年在汽車市場的征戰,幾乎每一次都精準踩點行業的變化,從低階切入抓住了20年到22年L2大規模普及的風口,又在24年推出J6推動了中高階下沉普及,25年在智駕出現技術拐點時推出高階。
幾年持續的洞察、預判、布局,使得地平線2025年的出貨量將沖向1000萬量產大關。在持續領先的大規模量產的同時,地平線堅持“向上捅破天”,保持智駕技術的領先性,為行業打造新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