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眉大眼的央企華僑城去年又虧了70億元-90億元。
1月24日晚,華僑城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公告。在意料之中,預計全年凈利潤虧損70億元至90億元,同比增虧7.82%至38.62%。
實際上,從2022年開始,華僑城就開始遭遇嚴重困境,并且出現了自上市15年以來的首次虧損。
當年,華僑城實現營業收入767.7億元,同比下降25.17%;歸母凈利潤虧損高達109.1億元。
當年,華僑城如此形容自身處境:正處于成立以來經營壓力最大,風險挑戰最多的時期。并且表示:2022年是公司上市以來經營承壓最重、最為困難的一年。
2023年,華僑城的業績同樣糟糕,全年實現 營業收入557.44億元,同比下降27.39%;歸母凈利潤虧損達64.92億元。
年報顯示,當年華僑城的房地產業務收入242億元,同比減少51%,成為拖累整體營收及利潤水平的主要因素。
到了2024年,華僑城的業績依然沒有好轉,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額為23.51億元; 全年預計虧損 70億元至90億元 。
據此計算,過去三年,華僑城虧損總額將超過240億元,甚至有可能達到260億元。
此前,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有多名投資者質疑,若2024年公司無法扭虧為盈,公司是否2025年會被ST,公司是否有防止被戴帽的預案。
如今來看,華僑城沒能扭虧。不久前已經有“央姓”房企因為虧損發布退市預警,華僑城恐怕慌得一批。
銷售額幾乎“腰斬”
作為一家總部位于深圳的大型中央企業,華僑城集團在文化、旅游、房地產以及電子科技等領域均有布局。
1989年,由華僑城精心打造的中國首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盛大開園,點燃旅游市場的熱潮,創造開業當年便實現投資全額回收的傳奇。
此后,華僑城相繼推出“世界之窗”“深圳歡樂谷”等多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文旅項目,在贏得廣泛口碑的同時,也收獲豐厚的經濟效益。
1997年,華僑城集團旗下專注于旅游和房地產板塊的業務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即華僑城A,這也標志著華僑城集團的發展邁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目前,華僑城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分別為:華僑城A、深康佳A、云南旅游、華僑城(亞洲)。其中,華僑城A主要以房地產和旅游為主營業務。
剛剛上市后,華僑城的銷售業績可謂亮眼。2020年,實現銷售業績 1052 億元,同比增長 21.90% ,銷售金額和回款均突破千億大關。
2021年,華僑城營收首破千億規模,同比增長25%,房地產業務收入590億元。然而,這也成了華僑城短暫輝煌的終點。
2022年,華僑城沒有單獨披露全年銷售業績。但據當年6月數據,1-5月份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76.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9%;合同銷售金額153.3億元,同比下降58%。
2023年,華僑城銷售業績持續下滑,全年累計簽約銷售金額449.3億元、簽約銷售面積227.3萬平方米,分別同比減少18.7%、14.7%。
2024年,華僑城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7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4%;合同銷售金額263億元,同比減少42%,幾乎“腰斬”。
子公司曾債務逾期
除了業績不佳,華僑城還面臨嚴峻的債務危機。
1月3日,云南城投的一紙公告牽出華僑城控股子公司借款逾期的事項。
云南城投在公告指出,為支持華僑城實業開展業務和日常經營,公司陸續向華僑城實業提供借款,截至2020年12月借款本金余額4200.69萬元,自2020年至2024年,公司每年對華僑城實業提供的借款進行展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該筆借款本金余額為4200.69萬元,并已到期,因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巨大的資金壓力,華僑城實業無法按期償還上述借款及利息。
據了解,華僑城實業目前的股權結構為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云南城投持股30%,華僑城企業有限公司持股20%。
不過,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1月10日,云南城投公告稱,對華僑城實業4200.69萬元借款進行展期,展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公告顯示,經云南華僑城實業股東各方友好協商,充分交換了項目公司經營現狀和未來發展改善措施等,云南城投最終決定為該筆借款本息提供展期。
此次債務展期雖暫時緩解了華僑城實業的還款壓力,但鑒于其經營現狀和財務狀況,華僑城依然面臨巨大的債務壓力。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華僑城總負債為2686.9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65%,資產負債率為76.09%。
2024年半年度,華僑城帶息負債合計1372億元,融資結構以銀行貸款為主,占比79%,且多為中長期借款,占比78%。
更值得一提的是,華僑城的短債壓力持續增大。截至2024年9月末,其1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08.2億元,同比去年的119.4億元大增超1倍。
另外,華僑城實業的狀況也不容樂觀。截至2024年9月底,華僑城實業資產總額為10.53億元,負債高達24.7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235.45%,所有者權益為-14.26億元。
“賣子”紓困未果
為了緩解債務壓力,華僑城近年以來頻繁出售旗下資產。
在地產領域,從2019年至2023年,華僑城先后出售了重慶、襄陽、廣州、云南等多個城市及地區的項目或公司股權。
文旅方面,華僑城出讓成都歡樂谷51%股權以及襄陽華僑城90%股權等大約6起轉讓交易。
酒店項目領域,華僑城在2020年出售麗江兩家酒店100%股權,2023年還公開出售上海寶格麗酒店。
進入2024年,華僑城甩賣資產仍在繼續。去年6月和7月,華僑城集團分別對西雙版納朗昇商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林芝市華僑城南山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37.5%股權進行掛牌轉讓。
自2024年10月起,華僑城明顯加快資產處置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數月間,華僑城已接連轉讓旗下多項資產,累計交易總價高達數十億元。
具體來看, 10 月 21 日,華僑城將天津華僑城澤灃置業有限公司 100% 股權進行轉讓。該公司 2023 年凈利潤出現 2608 萬元的虧損。
緊接著在10月28日,華僑城又掛牌出讓江蘇融德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及24.29億元債權,此次轉讓的底價設定為23.8億元,而該公司2023年凈利潤虧損約2500萬元。
10月29日,無錫兆禾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33%股權及2.46億元債權被掛牌出讓,轉讓底價約2.5億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該公司凈虧損已達6976.31萬元。
10月30日,云南文產城市商業文化綜合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以4156.58萬元的底價掛牌轉讓,并且在11月28日再次以3120萬元的底價掛牌。
11月7日,昆山康盛60%的股權也被推向市場掛牌轉讓,底價為2.52億元。 21 日,旗下全資子公司武漢天創置業有限公司位于武漢市的一宗土地,即將納入政府部門的土地收儲規劃之中。
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華僑城不僅負債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其盈利能力和銷售情況更是面臨巨大的挑戰。
房產|樓市|企業|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 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