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袁忠徹善于相術(shù),他的一個朋友有一名童仆,長相秀美,人又機靈,甚得主人歡心。袁忠徹見到這童子后,認(rèn)為他將對主人不利,勸朋友逐他出門。朋友不愿意,袁忠徹多次警告他,朋友才不得已打發(fā)童子離開了。
袁忠徹的父親是聲名遠(yuǎn)揚的相術(shù)大師袁珙,袁忠徹一身的本事也是幼年師承父親,經(jīng)過他們父子看相的,一生起伏,生死富貴都能一語中的,非常受人尊敬和信服。
洪武末年,大明暗流涌動,燕王朱棣坐鎮(zhèn)北平厲兵秣馬,便請袁忠徹父子來宴會上歡飲,其實意在讓他們幫自己指明一條路。袁忠徹年紀(jì)雖小,能力卻很出眾,他掃視了在場的人員,偷偷在朱棣耳邊說了幾句話。
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氣浮,看似威武,實則根基不穩(wěn);布政使張昺,面方五官小,行步如蛇;都指揮謝貴,臃腫早肥而氣短,僉都御史景清,身短聲雄,似有隱憂。袁忠徹斷言,這些人依相法,皆當(dāng)刑死。
朱棣聽后心中大喜。因為這些都是建文帝派來監(jiān)視他的眼線,既然這些人將來都會死,更加堅定了他要成就霸業(yè)的信心。
后來朱棣果真起兵,一路過關(guān)斬將,登上皇位,袁忠徹被召授鴻臚寺序班。
在民間也流傳著一個關(guān)于袁忠徹的故事,據(jù)說他的朋友家里有一個童子長得很好,做事也很機靈,深得主人歡心。袁忠徹經(jīng)常去做客,見了這童子幾面后,心里就覺得不踏實,思前想后,勸朋友遠(yuǎn)離這個仆人。
他說這童子不是好人,將來早晚會連累主人,也會對主人不利。
朋友本來不信,千金難買趁手的奴仆,好不容易有個這么好的人,不舍得放手。袁忠徹出于對朋友的考慮,不厭其煩地勸,朋友最后寧可信其有,只好將童子放逐了出去。
古代社會,奴隸,奴仆想要翻身很難,被主人趕出去后,大多數(shù)都是無處可去。這個童子也是一樣,白天在城里四處找散活干,勉強糊口,夜晚就睡在城外的破土地廟中。
一日,童子像往常一樣回到破廟,準(zhǔn)備歇息,卻發(fā)現(xiàn)墻角處有個破舊布包,沉甸甸的。他好奇地打開,里面竟是黃白相間的金銀,粗略一數(shù),足有數(shù)百兩之多。
童子內(nèi)心一陣掙扎,一方面,他如今窮困潦倒,這些銀子能徹底改變他的生活;另一方面,他想到自己被主人趕走的原因心里憤恨,袁忠徹不是說自己不是好人嗎,我若拿了這銀子,豈不是真的應(yīng)了他所說。
童子想,我偏不,我就要做個好人!
他守在廟中,等待失主前來。
一夜過去,童子忍著饑餓與困倦,卻一點沒生貪圖之心。
后來,一名哭哭啼啼的女子尋過來,神色慌張,滿地亂翻。童子上前詢問,女子哭訴道,她本是軍中小頭目的妻子,丈夫蒙冤入獄,性命危在旦夕。她好不容易東拼西湊籌夠金銀,想用這些錢賄賂長官,救丈夫出獄,沒想到路過此地在廟中歇腳時,因匆忙趕路,竟將裝著救命錢的布包遺失了。
童子心中已有八分把握,又仔細(xì)詢問了金銀的數(shù)目,與布包內(nèi)分毫不差,便將布包取出還給女子。女子感激涕零,當(dāng)即拿出部分金銀酬謝,童子堅決不收,只催促她趕快去救丈夫。
女子走后,用這筆錢成功救出丈夫。此事被女子丈夫的上官得知,上官欽佩童子的品德,又見他年少聰慧,且自己無兒無女,便將童子收為養(yǎng)子。
數(shù)年后,上官年老退休,力薦童子承襲官職,童子自此成為三品武官,成就斐然。一日,童子因公事回鄉(xiāng),特意去拜見舊主。舊主見他威風(fēng)凜凜,不禁感嘆:“袁大師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當(dāng)初說你會對我不利,如今你卻這般出息。”
正說著,袁忠徹恰好前來拜訪,舊主心生一計,讓童子換上昔日仆從的衣服,佯裝仍在府中為仆,想看看袁忠徹的反應(yīng)。袁忠徹進(jìn)門一眼便瞧見童子,立刻驚訝:“這不是當(dāng)年的童子嗎?怎么又回來了?”
舊主故意騙他說童子無處可去,不得不暫時收留,袁忠徹卻搖頭笑道:“你別說謊,這人今時不同往日,如今面相完全不同,已是朝廷命官。” 童子聽聞,心中佩服。
他將當(dāng)年的奇遇說出來,眾人才知道原來人的命運不是不可改變,所謂相由心生,心也可改變面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