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慶洋洋的春節氛圍中,電影觀眾又迎來了一場視聽盛宴。在“影視過大年”系列中,咱們看了射雕英雄傳、唐人街和哪吒,今天咱們再來看看《封神》。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在2023年的火爆上映,為觀眾開啟了一扇通往古老封神世界的大門。影片中,闡教與截教的紛爭、商周革命的波瀾壯闊,都在大銀幕上得以生動再現,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親歷那段傳奇歲月。不過,大概也會有人對其中的一些設定有點模糊,在看《封神2》之前,或許可以先來看看這篇文章,搞清楚《封神演義》里的這些神仙,都是啥關系?
《封神演義》里的神仙。來源/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
闡教與截教
《封神演義》里的神仙,可分為闡教(及其同盟)與截教兩大派系。
闡教這邊,教主級別的人物有老子和元始天尊,截教只有通天教主一個,闡教二比一領先。另外,如西方教的接引、準提,也是教主級,他們很明顯站在闡教一邊。
可以說,教主級別的比拼,闡教這邊完勝。二代弟子,老子門下,書里只出現了一個光桿老徒弟玄都大法師;元始天尊門下,人數可就多了,俗謂“玉虛宮十二金仙”。但十二仙究竟是誰,有幾位人選并不固定,總計是十三四位候選人的樣子。這倒不奇怪,西方神話里,如希臘的奧林波斯山十二主神,也有幾個是有爭議的。
闡教的問題出在第三代上。我們熟悉的人物如哪吒、楊戩、雷震子、韋護都是闡教第三代,他們顯然還很年輕,在修真的道路上剛剛起步。闡教這邊三代人數有限,而且除掉有主角和準主角光環的這幾位,整體水平差一些。
哪吒影視形象。來源/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
截教這邊,輩分是筆亂賬。通天教主的核心弟子其實就四個:多寶道人、金靈圣母、無當圣母、龜靈圣母。但還有大量輩分不清的人物。
商朝的聞仲聞太師,肯定是截教的第三代弟子。但截教這邊有烏泱烏泱的人物,既和聞仲平輩論交,又和闡教那邊的二代金仙平等相處。論實力,他們當然也有這個資格。像趙公明、三霄娘娘這樣的,可以達到吊打昆侖十二仙的水平。
所以教主級別以下,截教這邊對闡教是絕對優勢。
如果放到商周的政治立場上,大致可以認為,闡教支持興周滅商,而截教站在商朝一邊。但除此之外,闡教和截教的價值觀區別在哪里呢?
有學者想從兩教的修煉方式里找差異,結果發現大多數時候沒什么差異,大家都有一堆“煉氣士”。有人企圖把闡教、截教與明代影響最大的兩個道教流派全真道和正一道聯系起來,結果是闡、截二教誰對應全真,誰對應正一都有相反的意見。
其實不需要想得太多,只需要回到小說本身就可以發現,闡教究竟在攻擊截教什么,講得非常清楚。
截教與多神信仰
先看一段截教門人在通天教主面前,告闡教的廣成子的刁狀時的對話:
多寶道人曰:“老師在上:弟子原不敢說,只今老師不知詳細,事已至此,不得不以直告。他罵吾教是左道傍門:‘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他視我為無物,獨稱他玉虛道法為‘無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通天教主曰:“我看廣成子亦是真實君子,斷無是言。你們不要錯聽了。”多寶道人曰:“弟子怎敢欺誑老師!”眾門人齊曰:“實有此語。這都可以面質。”通天教主笑曰:“我與羽、毛相并,他師父卻是何人?我成羽毛,他師父也是羽、毛之類。這畜生這等輕薄!”
這里有幾個詞需要解釋一下。
“濕生卵化”是佛教的動物分類學。佛教認為,動物分胎生、卵生、濕生(從潮濕中出生)、化生(從虛無中出生)四大類。
通天教主說“羽、毛之類”,羽毛之間要用頓號隔開,不是說像羽毛般輕微,這涉及中國傳統的動物分類學:羽蟲(如鳥)、毛蟲(如獸)、鱗蟲(如魚)、甲蟲(如龜)、裸蟲(如人)。
簡言之,這段講的是:多寶道人說,廣成子攻擊截教門下物種太豐富。
就事論事,則多寶道人的話可能有誣告的嫌疑,但后面通天教主向元始天尊當面說起此事,元始天尊坦然應承,還說:
“你門下胡為亂做,不知順逆,一味恃強,人言獸行。況賢弟也不擇是何根行,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斗是非,令生靈涂炭。”
老師的態度如此,弟子們言行可知。
所以闡教對截教的這類攻擊,一定是由來已久,大量存在的。
闡教是典型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門下的弟子絕大多數都是人,對其他物種非常歧視,認為只有人類有修仙的資格。截教則是萬物有靈的泛神論者,環保主義者,主張人與自然共享修仙資源的和諧發展觀。
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也是截教能夠快速發展、廣納人才的重要原因。這也可以解釋截教的輩分為什么如此混亂:類似趙公明、三霄娘娘這樣的高人,可能很多本不是通天教主的弟子,而是因為認同截教的發展理念,才主動加入,成為截教的一分子。所以他們的輩分高低,就不可能像闡教那樣層級森嚴井然有序了。
在多神信仰當中,這種現象是極其常見的,比如古希臘的神祇中,有一位戰爭和智慧的女神雅典娜,還有一位男性戰神阿瑞斯——為什么要設置兩個管戰爭的神呢?一種說法是,阿瑞斯本來是色雷斯人的神,被希臘人化為己有了而已。為什么羅馬的神明這么多?也是因為羅馬人征服一個民族,就把人家的神放進自己的神明體系之中。哈德良萬神殿氣勢恢宏的穹頂之下,這些從環地中海各處匯聚而來的神要論資排輩,也難免是一團亂麻。
總之,混亂而雜多,吸納別人的神,改造成自己的神,其實正是這個體系充滿活力的表現。
所以萬仙陣兩教對決的時候,闡教方面有這樣的感嘆:
蘆篷上眾仙一見,睜目細看數番,見截教中高高下下,攢攢簇簇,俱是五岳三山四海之中云游道客,奇奇怪怪之人。燃燈點頭對眾道人嘆曰:“今日方知截教有這許多人品。吾教不過屈指可數之人!”
所以,闡教必須扼殺截教的發展勢頭。
這一盤大棋,也就是所謂“封神榜”。大量截教的仙人被干掉了,然后由姜子牙把他們封為神。
姜子牙影視形象。來源/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
這又牽涉到《封神演義》的一個重要設定。元始天尊坦言:
當時在你碧游宮共議‘封神榜’,當面彌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回之劫。
仙是高于神的。所以,凡人死后封神,是賺了;仙人死后封神,則虧大了。而在傳統的民間信仰里,仙和人的關系,與神和人的關系,也明顯不同。仙是很高冷的,對人愛答不理,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神不同,人掌握了某些符咒,就可以支配神為自己干活;人給神上了足夠的供奉,則神有責任完成人的要求。
這里我們也就可以看出,截教的價值觀問題所在:萬物皆可修仙的理念,雖然公平也環保,但是數量龐大的“仙”(畢竟截教的仙已經多到能擺“萬仙陣”的地步)壓在人類頭頂上,必然使人類不堪重負。所以,必須維持仙的稀缺地位,而變仙為神,神是要給人類回饋的,至少理論上人類的負擔可以大為減輕。
現在,我們可以回頭看歷史上殷商文化的特點。《禮記·表記》中有一段著名的論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先罰而后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
商朝人的態度,是把海量的社會資源都拿去供奉鬼神,把對鬼神的崇拜,放在人倫關系之前,重視刑罰而輕視恩賞。這樣,天下的其他部族,對商人都敬畏但是不親近。為了滿足對神的供奉,商人必須不斷出擊而得不到休息(蕩而不靜),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勝而無恥),當然最終也就失去了天下的人心。
商代 小屯南地2172號甲骨。來源/殷墟博物館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釋讀也證實,商人心目中的神五花八門,而且可謂無神不祭,無事不占。可見,商人的觀念,恰恰就是截教的觀念。周滅商,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就是摧毀了這種“先鬼而后禮”的價值導向。
闡教與天命
讀《封神演義》,現代讀者是很容易對闡教的上仙們印象不好的。他們中大多數人面目模糊,個性全無,滿嘴仁義道德,實際行為卻是護短、抱團、出爾反爾、黨同伐異、死道友不死貧道、以多欺少,趕盡殺絕……總之,各種狠毒、猥瑣,幾乎都占盡了。
這里值得關注的,是闡教和他的同盟軍,是怎樣理解正義的。
著名的哪吒鬧海的故事。哪吒在天宮的寶德門外打龍王,口中宣稱:
因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姜子牙不久下山,吾乃是破紂輔周先行官是也。偶因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都死了,也不妨事。
哪吒鬧海場景。來源/動畫片《哪吒鬧海》
有“成湯合滅,周室當興”這個大原則背書,打死幾條性命,就“也是小事”了。后來哪吒和石磯娘娘起了沖突,師父太乙真人為他辯護:
哪吒奉御敕欽命出世,輔保明君,非我一己之私……今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就傷了你的徒弟,乃是天數。
師徒倆的說法一模一樣,哪吒的話,顯然是老師教的。而姜子牙下山前,元始天尊對他說的話是:
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誅仙陣兩教大會戰,元始天尊對通天教主說的話是:
成湯無道,氣數當終;周室仁明,應運當興。難道不知?反來阻逆姜尚,有背上天垂象。
其余例證還有太多,不再引用。總之,“成湯合滅,周室當興”是車轱轆話來回說,或者換成更凝練的表達,這叫“天命”。
這些段落,其實倒是完全符合主流的歷史敘事。直到今天,文化史家談到周人的文化創造,往往還會標舉一點:周人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天命觀。
來源/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
天命就是最大的正義,在這個最大的正義之下,前面羅列的闡教種種劣跡,都可說微不足道。而一旦膽敢和這種正義相對抗,那就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螳臂當車者要被碾得粉碎的。
《封神演義》里許多截教人物比闡教的動人,原因也在這里。他們也知道周滅商是天命,但是或者出于親情,或者因為友誼,或者激于義憤,或者為了忠誠……而選擇了與天命相對抗,即使最終毀滅也在所不惜。從小聽慣了“我的人生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樣格言的現代人,對這樣的選擇,當然共鳴會多一些。
而闡教人士相形之下就顯得沒勁多了。昆侖十二仙完全是天命的工具:殺截教人士時宣稱是天命如此;安排道友送命為自己破陣鋪路,也是天命的安排;當然自己倒了霉,削去頂上三花消了胸中五氣,也只有認命,是“命中該有此厄”。
不要說二三代弟子不過是天命下的螻蟻,即使如老子、元始天尊這樣的教主,面對天命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破萬仙陣時,兩大師尊有這樣一番對話:
老子拍掌曰:“周家不過八百年基業,貧道也到紅塵中來三番四轉。可見運數難逃,何怕神仙佛祖:”
元始曰:“塵世劫運,便是物外神仙都不能免,況我等門人,又是身犯之者,我等不過來了此一番劫數耳。”
作為小說的人物設定,這可說相當沒勁。但從信仰的角度說,世界的終極主宰抽象化非人格化,乃是喚起信眾崇拜、敬畏之心的必要條件。
不知說到這兒,大家能夠分清封神里面這些神仙的派系和立場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