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金合歡在風中搖曳,10歲的埃隆·馬斯克,把剛拆解下來的收音機零件鋪滿了整個地毯。
誰曾想到,這個總是被老師抱怨“好動”的南非男孩,四十年后會在特斯拉工廠,用同樣的拆解邏輯重構汽車制造流程,并且成為世界首富?
當孩子“不聽話”時,人們總會忍不住給他貼標簽。然而孩子越是難以管教,“超能力”越強,越有機會成為未來世界的領袖。
若孩子身上有這2種“缺點”,多有將帥之才,長大后是個“干大事”的人。
1.桀驁不馴
暴躁堅決的孩子,行事特立獨行,很容易把父母逼瘋,但他們具有非常強的獨立性、創造力和挑戰權威的傾向。
在數字時代,最需要的就是,打破常規的創新思維和跨界聯想力,如果引導得當,這種“缺點”反而會成他們未來成功的強大動力。
①理解并接納孩子的獨特性
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與思考,他們“不聽話”,可能是對規則和約束的本能反抗。與其急于“糾正”,不如嘗試理解其行為背后的動機。
比如孩子拒絕做作業,“你希望怎么安排學習,是玩了回來寫作業,還是做完再出去玩?”
又如,小朋友學習磨蹭,不要上來就批評,而是把原因找出來,有可能是學習難度太大了,他無從下手,干脆就磨洋工;也可能是書桌上雜物太多,或者文具太花哨,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②建立清晰的邊界與規則
桀驁不馴的孩子,意志堅定,討厭壓制,還特別喜歡指揮別人。當孩子出現行為偏差,你對他大呼小叫,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為此,制定家庭規則時,要讓他參與其中,賦予他一定的選擇權,讓其感受責任感和被尊重。例如,和孩子一起商討“每天玩手機的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策劃家庭旅行等等。
③創造表達空間
這類孩子,有著很強的表達欲望,要是他的聲音被忽視,為了引起你的關注,他大概率會做出極端行為。
因此,要定期舉行家庭會議,與孩子深度對話,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有機會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當他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對抗行為自然會減少,也更愿意與你合作。
2.喜歡“拆家”
愛拆家的孩子,破壞力極強,總是能輕易地逼瘋父母。然而不少名人,在童年時期就是拆家小能手。比如:
被稱為現實版”鋼鐵俠”的馬斯克,愛拆解各種家用電器,甚至還用零件組裝自己的小發明。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為了了解電子產品的工作原理,將其拆得七零八落。
發明了電燈、留聲機的愛迪生,小時候也表現出極強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經常拆解家里的鐘表和其他機械裝置。
玩樂是創造力的最佳養料,在游戲可以培養出成績無法體現的興趣和能力。
所以,我們要正視孩子玩耍和探索的需求,不要因為孩子的“拆家”行為而輕易否定孩子的未來,而是引導他們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學習和創造的動力,并及時提供資源和支持。
荷蘭的“無用探索時間”計劃表明,每周2小時完全自主的探索,孩子的創新思維評估值就能提升58%!
要想孩子成為撼動世界的創新者,就是建立“創新容錯區”,保護他的好奇心,比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劃定特定區域拆解舊電器以及化學實驗。
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無所不用其極,把孩子的課后時光填得滿滿的。其實,真的不用那么焦慮,玩耍也是學習的一種。
自由玩耍的體驗,可以刺激深度刺激VTA腦域,不但能提升幸福感和創造力,還能形成一個干勁高漲的大腦。當孩子做什么都有動力,學習自然也不用你催著學了。
萬物負陰而抱陽,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孩子“不服管”,多半是我們自己的信念所導致的。
一個凡事問“憑什么”的孩子,你說他,他甚至還能跟你辨上幾個小時,假如你把它看作問題,那他就是嘴硬難纏的小頑童。
假如能換個角度思考,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不會人云人云的孩子,如果我們能看見他的獨特性,滿足他的心理需求,并加以合理的引導,沒準孩子能成為非常出色的辯護律師。
記住,孩子最鮮明的“缺點”,很可能就是他的最大優勢!我們能做的就是,練就一雙慧眼,看到并欣賞他的獨特性,并無限放大它,才能激發孩子的巨大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